明朝僅在位十個月的皇帝,為何能被史家屢屢稱頌

明朝自朱元璋去世後,不久就爆發了“靖難之役”,人民飽受戰爭之苦。明成祖朱棣自奪位以後,不僅大肆鋪張,進行所謂的“下西洋貿易”,還多次發動對蒙古的戰爭。朱棣自己就最終死於從蒙古北征的歸途中,由他的長子朱高熾繼承帝位,是為明仁宗。

明朝僅在位十個月的皇帝,為何能被史家屢屢稱頌

朱高熾這個人很喜歡讀書,他儒雅仁厚的氣質深得他的祖父朱元璋的喜愛,可能就是因為喜歡讀書,他好靜惡動造成他虛弱肥胖的體質。他的父親覺得他體型太胖,且沒有一點武學功底,所以便不是非常喜歡他。要知道朱棣自己就是一位能征善戰的統帥,他的夫人徐氏也是大元帥徐達之女,但是他的長子似乎一點都沒有遺傳到他們的武學基因,反而他的次子朱高煦更像他,也是一位尚武之人,且作戰勇猛,在朱棣“靖難”戰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明朝僅在位十個月的皇帝,為何能被史家屢屢稱頌

朱高熾最終能登上皇位,是因為他的仁德征服了多數大臣的心。早在他年紀尚小時,有一次朱元璋派他去校場檢閱軍隊,朱高熾不一會兒就回來了。朱元璋問他這麼快就檢閱完了嗎?他回答說:清晨太冷了,檢閱軍隊應該等士兵們都吃完早飯以後再進行。朱元璋被他的這種精神深深打動。因此後來朱元璋親自選定朱高熾為燕世子,這樣朱高熾就具有了繼承權上最高的正統性。

明朝僅在位十個月的皇帝,為何能被史家屢屢稱頌

在“靖難之役”的戰爭中,由於朱高熾身體原因,再加上他不通武藝且身材較胖,所以他一直留在北京防守。朱高熾積極地佈置北京地區的防務,在他和他的智囊團的努力下,北京城僅僅以萬餘人的兵力,防守住了李景隆數十萬大軍的進攻,完美地完成了朱棣交給他的監國重任。能夠挫敗李景隆的進攻,靠的並非是朱高熾有什麼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而是全靠他傑出的責任感和判斷力。在這次防守戰爭中,他贏得了所有人的尊敬,並且他的表現使他獲得了朱棣的信任。

明朝僅在位十個月的皇帝,為何能被史家屢屢稱頌

後來朱棣駕崩之後,正是在英國公張輔、閣臣楊榮等重臣的支持下,朱高熾得意順利登基稱帝。正也是得益於他平日裡深受文臣們的愛戴,像楊士奇、楊榮、楊溥和黃淮等人,朱高熾對待他們亦師亦友,給予了這些人充分地信任,讓他們發揮出自己的才能。並且朱高熾即位後立刻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就是平反冤假錯案,對於建文朝時期的忠臣方孝孺、黃子澄等的家屬也予以赦免和招撫。其次調整永樂時期的國策,不再進行大規模的擴張戰爭,轉而進行民生建設。改組內閣機構,選用儒家品德高尚之士,擔任要職。此外他還改革司法制度,糾正了永樂時期一些過於嚴苛的司法弊病。他的這些舉措,無一不體現出他的仁政理念。

明朝僅在位十個月的皇帝,為何能被史家屢屢稱頌

朱高熾特別重視儒家文化的建設。在思想上,朱高熾崇尚儒學,褒獎忠孝,他統治期間儒家思想得到了充分的發展,朱高熾還在京城思善門外建弘文館,常與儒臣終日談論經史。他曾經下令,要大臣們不要害怕,積極進諫,閣臣們不再扮演“書記員”的角色,他們可以在密封的奏章中提出自己的意見或建議,以供皇帝參考,這些內閣就參與了政治決策,不再是一個簡單的諮詢機構。由於仁宗皇帝特別重視人才選用,因此他還改革了科舉制度,因為科舉制中南方仕子佔據絕對的優勢地位,為了保證北方人也可以考中進士,他規定了科舉錄取比例為“南六十、北四十”,這一制度一直被沿用至清朝。

明朝僅在位十個月的皇帝,為何能被史家屢屢稱頌

仁宗皇帝是明朝少有的具有儒家精神的開明皇帝,雖然他執政不到一年,但是他的功績是無可否認的,在他的治理下,明朝逐漸走向強盛,出現了“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明史》贊之曰:“當靖難師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濟師。其後成祖乘輿,歲出北征,東宮監國,朝無廢事。然中遘媒孽,瀕於危疑者屢矣,而終以誠敬獲全。善乎其告人曰“吾知儘子職而已,不知有讒人也”,是可為萬世子臣之法矣。在位一載。用人行政,善不勝書。使天假之年,涵濡休養,德化之盛,豈不與文、景比隆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