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但你們知道聖賢對如今社會的影響嗎?

大家好! 我是塵顏。

現今這個多元的社會正在高速的發展,知識、技術等,用日新月異來說一點都不為過,而在迅猛發展的同時老祖宗們留下來的東西也是起到弘大作用的 如:

興國安邦之略,統帥全局之法”、“處世達人之徑,實現自我之途”、“修身齊家之方,養性慎獨之術”、“運籌帷幄之謀,決勝千里之策”的典故比比皆是。

常言“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但你們知道聖賢對如今社會的影響嗎?

塵顏覺得現今文化底蘊多是來自往昔“聖君明帝”與“三教九流”的至聖先賢,他們中有是一個領域的集大成者;有是一個時代的開創者等;在歷代社會文化皆有廣泛影響,彼此受到薰陶,潛移默化中相互借鑑融合,充實和完善了各自的聖賢準則。使相互主張的聖賢觀各具特色,意義相同,並行不勃,為我們民族崇尚道德精神的形成皆做出了不朽的貢獻,促使中華民族成為世界上的優秀民族和世界公認的禮儀之邦。

時常有外國佬提起中國人是個沒有信仰的國度,今天是這個、明天是那個、後天又換一個。這個我就不敢恭維了對於中國幾千年的文化來看中國一直是遵行以人為本的,看過的一句話“中國人的一生,青年學儒,中年學道,老年學佛。”雖說佛教不是起源於中國但它是昌盛於華夏才名揚於四海的。在此本文用“三教九流”中的三教來作為提綱。

常言“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但你們知道聖賢對如今社會的影響嗎?

三教: 儒教、道教、佛教。

儒教:

儒教 以“仁”為最高信仰,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為終極目標。(儒教不等於儒學)儒教是禮樂文明的代表,上古宗教的直接繼承著。

“儒教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宗教,凡是生活在中國這塊古老土地上的各民族,包括漢族以外的少數民族,如北方的遼、金、元,西夏及清,歷代王朝都以儒教為國教,儒教利用政教結合的優勢得以成為國教,儒教的神權與皇權融為一體,不可分割”。

對現今社會影響:

近年來,西方的許多社會病,如犯罪、吸毒、家庭破裂等也在東亞滋生和蔓延。許多有識之士提出重建精神價值。韓國的新民運動,新加坡的禮貌運動,敬老運動,推廣華語運動和臺灣的讀經教育等相繼出現。這些運動的中心內容就是把儒家倫理重新找回到現實生活中來。

二十一世紀將是智慧的世紀。無論是人工智慧的科技產品,還是人腦智慧的開發,都將極為興盛。但是對人類來講,是福是禍還難以斷言,因為人性若不能向善,即使擁有尖端科技和人腦智慧,也只會將犯罪升級。

當未雨綢繆之時請正視看似不起眼的儒家思想。

道教

常言“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但你們知道聖賢對如今社會的影響嗎?

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以 神仙信仰為核心內容,以丹道法術為修煉途徑,以得道成仙、永生不死為終極目標,追求自然和諧、國家太平、社會安定、家庭和睦,相信修道積德者能夠幸福快樂、長生久視,充分反映了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宗教意識和信仰心理。

對現今社會影響:

道家認為道是自然形成於萬物之前,自然界物質生長都具有順應自然的特性,因此道就無所不在,道存在的現象就是和諧。 “無為”思想的產生推動了社會的發展,人們尊重自然,尊重他人。 當今社會中人與人、人與環境的和諧相處,都需要這種表現形式,表現的越充分,人心就越順暢,做事越順利。這就是道家思想的原意,也是我們所倡導和諧社會的基礎,所以,我相信社會發展離不開和諧,只有社會和諧了,人類才能擁有共同的幸福、更大的幸福。

佛教

常言“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但你們知道聖賢對如今社會的影響嗎?

佛教。 佛,意思是“覺者”。佛又稱 如來、 應供、 正遍知、明行足、 善逝、 世間解、 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 世尊。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佛教信徒修習佛教的目的即在於依照悉達多所悟到修行方法,發現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終超越生死和苦、斷盡一切煩惱,得到究竟解脫。

對現今社會影響:

在如今的世人對於佛教大凡數是消極的。就像“今何在”文中寫到:“香客大把大把地往功德箱裡捐錢,為了求今生來生,但他們又有多少是吃素的?又有多少是沒行過惡的?做了惡事,居然捐錢就可以洗刷。翻遍天下佛經,哪一行哪一句寫了行賄有理?”

總的來說,吸取道家的精髓來發揮自身的潛質,思維方式,自身與自然的關係。以佛家來去除自身的各種不好慾望,靠儒家來為人處事,這樣才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特性,影響日常生活。具體的,大家得自己多瞭解三家的文化,多從日常生活中觀察,你會受益匪淺。

以上都是屬於個人的片面理解。望大家能取各家所長去之糟粕,完善自身。如道家說:

“命在於我,不在於天。”儒家所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最後塵顏在此分享大家一個討論題:2018年剩餘20天倒計時你最想完成什麼?

年初的那些計劃,都完成了嗎?看了多少本書?去過幾座城市?

也許剩下的這20天是個機會,讓你完成一個今年最期待而未達成的事情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