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国是唐朝附庸,模仿中原六部官制,却用“忠仁义礼智信”命名

渤海国是唐朝附庸,模仿中原六部官制,却用“忠仁义礼智信”命名

渤海国

公元698年是武则天的圣历元年,我国东北地区出现少数民族政权“渤海国”,由靺鞨的粟末部建立。

粟末人早先依附高句丽,常常被作为高句丽的先锋炮灰部队,没少跟隋、唐军队打仗。唐朝灭掉高句丽后,为防止高句丽死灰复燃,就将高句丽移民和粟末人迁住营州。

渤海开国大王大祚荣,就在这个时期来到营州,他和部众们在这里开始受到中原文化的强大影响。后来,由于营州少数民族发生叛乱,大祚荣带着族人重返东北故地。

东北腹地出现一个权力真空地带,客观上促进渤海国的建立。营州之乱发生后,武则天一方面派大将曹仁师、张玄遇平叛,另一方面让东北驻军撤离原驻防地去讨叛。

渤海国是唐朝附庸,模仿中原六部官制,却用“忠仁义礼智信”命名

渤海国位置

渤海国建立后,他们选择藩属唐朝,虽然中间也发生过战事,但是总体上关系融洽。在渤海国存续的200多年里,15代国王共出使唐朝多达132次,很有臣节作风。

新任的渤海王只有得到唐朝的册封,才被视为真正掌管国家政权,否则就被视为叛逆。得到册封之前,他们只能称为“权知国务”或者“知国务”。

唐朝对渤海国实行的是羁縻政策,这项政策最早出自秦始皇,目的是为控制边疆少数民族,以防止生出二心。常用军事和政治压力,加上经济和军事利益,来保障羁縻政策的施行。

因此,唐朝在册封渤海王的时候,还会任命其为都督,受唐朝节度使的管辖。同时,皇帝还会派人任“长吏”,负责监督渤海王的行为。

渤海国是唐朝附庸,模仿中原六部官制,却用“忠仁义礼智信”命名

渤海国

渤海国深受唐朝文化的影响,比照唐朝中央政权的机构设置,他们也设置三省、六部、十二司等等。

我们都清楚,中原自从周朝以来,六部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而渤海国的六部别具一格,居然无一对得上,没有吏部、没有户部……

他们的六部充满浓浓的儒家之风,采用的是“忠、仁、义、礼、智、信”命名,是我国历史上独有的霸气命名,没有之一。

不过在职能上,渤海国的六部跟唐朝的六部是类似的,像忠部相当于吏部主管官员考核、仁部相当于户部主管土地税收、义部相当于礼部主管祭祀科举、礼部相当于刑部主管司法刑狱、智部相当于兵部主管军事事宜、信部相当于工部主管建筑土木。

渤海国后来的命运是亡于契丹,他背后的老大哥唐帝国早已灰飞烟灭,亡国的渤海人大量外逃,有的来到中原腹地、有的逃亡高丽王朝、有的迁移到北方的黑水靺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