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海外華文媒體聚焦四川”採風活動開啟

海外華文媒體團集體打卡都江堰

——親水問道看熊貓 綠道田園春正好

澳門衛視 都江堰消息(編輯 楓楊 攝影 何勃/肖楨)看熊貓兒、打太極、遊綠道、訪林盤、品天府源頭文化……2月23日,“2019年中新社海外客戶交流座談會”在都江堰市召開。中國新聞社總社、境外分社一行,以及來自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緬甸、柬埔寨等東南亞六國、港澳臺地區近40家華文媒體約80名代表齊聚“三遺之城”都江堰,伴隨岷江的滔滔江聲,浸潤青城山的幽幽道韻,開啟了2019年“海外華文媒體聚焦四川”採風活動的都江堰首站。


2019年“海外華文媒體聚焦四川”採風活動開啟


青城山


2019年“海外華文媒體聚焦四川”採風活動開啟


綠色湧簇都江堰西街

熊貓為媒 促進國際友好交流


2019年“海外華文媒體聚焦四川”採風活動開啟


都江堰熊貓谷

“靈巖”在樹上曬暖,“青青”正與小紅馬鬥智鬥勇,“泰山”懶懶地在發呆……這個大型“網紅”聚集現場——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正是海外華文媒體們選擇的第一站。


2019年“海外華文媒體聚焦四川”採風活動開啟


都江堰命名熊貓:離堆(格格一仔)


2019年“海外華文媒體聚焦四川”採風活動開啟


都江堰命名熊貓:青城(妃妃仔)


2019年“海外華文媒體聚焦四川”採風活動開啟


都江堰命名熊貓:玉壘(翠翠仔)


2019年“海外華文媒體聚焦四川”採風活動開啟


都江堰命名熊貓:靈巖(閩閩仔 )

“快來看‘暖暖’!”馬來西亞的華文媒體們驚喜地見到了他們久違的老朋友,2017年11月15日從馬來西亞回到都江堰的海歸大熊貓“暖暖”,而直到現在,“暖暖”的父母“福娃”和“鳳儀”依然生活在馬來西亞國家動物園。

印尼的媒體團們也倍感親切。2017年9月,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的大熊貓“彩陶”和“湖春”正是遠赴“千島之國”印尼,帶去了中國人民對2.6億印尼人民的深厚情誼。


2019年“海外華文媒體聚焦四川”採風活動開啟


參觀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

目前,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已經與13個國家15個動物園建立了大熊貓科研合作關係,搭建了最重要的大熊貓國際國內合作交流平臺。先後共有32只大熊貓在海外參與大熊貓國際合作,在海外繁育成活大熊貓幼仔19只。“暖暖”、“福豹”、“泰山”、“高高”、“寶寶”等海歸大明星都在都江堰生活。

“希望能以大熊貓作為‘使者’,進一步加強都江堰與印尼之間的友好交流。”這不僅是印尼《國際日報》編輯接受採訪時的表示,更是廣大海外華文媒體團們的共同心聲。

遊“七里詩鄉”:鄉村振興的生動表達

中國鄉村應該是什麼樣?川西民居、川西林盤、書院、農民詩社與大地田園交相分佈,狗吠深巷裡,雞鳴桑樹顛,這些人們想像中的田園畫卷,在都江堰市柳街鎮“七里詩鄉”為海外華文媒體團們徐徐展開。


2019年“海外華文媒體聚焦四川”採風活動開啟


柳街鎮花海野炊狂歡節


2019年“海外華文媒體聚焦四川”採風活動開啟


參觀柳街鎮七里詩鄉

一條七里詩鄉綠道,從成青快速通道與金龍大道交匯處入口,途經七里詩鄉文旅中心、七里詩鄉大地景觀,到李家院子、七里詩鄉稻香生活館、何家院子,再到黃家大院,沿成青快速通道輔道回到入口處,形成核心區域環線。環境美了,在外打工的村民回來,在綠道上當起了觀光遊覽車司機、稻香生活館的導購、詩社的管理員……

這條綠道,將大地景觀、溼地公園、林盤、稻香、美食融為一體,讓這裡成為網紅“打卡地”聚集人氣,更見證了鄉村振興在成都平原的生動表達。

拜水問道 體悟城市生活美學

早春二月的清晨,品一壺茗香繚繞的青城貢茶,在中國道教發源地幽幽青城山腳下,跟隨青城派第三十六代掌門人劉綏濱練習青城太極功夫,吐納體內的濁氣與躁氣,接受鳥鳴、山澗、植被、白雲的洗滌和擁抱。

海外華文媒體團們在都江堰的第二天,由此開啟。


2019年“海外華文媒體聚焦四川”採風活動開啟


參觀都江堰水利工程

而十公里外的岷江之側,被稱為中國水利史上奇蹟、華夏文明史上豐碑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依然發揮著它的巨大功效,四六分水,二八排沙,將洶湧的岷江水引入成都平原,滋養著一千多萬畝農田和2300萬人民,守護著富饒安適的天府之國。

“見慣大場面”的華文媒體團們,對都江堰市這座“三遺之城”讚不絕口。“李冰的治水精神有非常豐富的現實意義。”“這是一座能夠讓人慢下來的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