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沖泡,“透”和“悶”你搞懂了嗎?

普洱茶沖泡,“透”和“悶”你搞懂了嗎?

沖泡對於普洱茶來說,就像是烹飪對於食材,技藝掌握的越好越能展現出其滋味,釋放出美妙的口感。老實說以前剛接觸普洱茶不多的時候,我覺得掌握普洱茶的沖泡技巧挺難的。

普洱茶沖泡,“透”和“悶”你搞懂了嗎?

後來對普洱茶有一定了解之後,發現掌握這些沖泡小技巧後再泡普洱茶還是挺簡單的。普洱茶的沖泡有很多知識,關於普洱茶沖泡中的“透”與“悶”,你知道多少?

普洱茶沖泡,“透”和“悶”你搞懂了嗎?

什麼是“透”、“悶”?

透,指沖泡過程中,去掉茶具的“蓋”(如蓋碗的碗蓋,紫砂壺的壺蓋等),讓茶葉與空氣接觸,起到降溫的作用。

普洱茶沖泡,“透”和“悶”你搞懂了嗎?

悶,指在沖泡過程中通過加“蓋”,保持茶葉在茶具內相對密閉,從而起到保溫的作用。

“透”和“悶”是兩個相對的概念,區別一線之間,它們不但存在於注水後的沖泡階段,還存在於醒茶和出湯後。

醒茶階段

普洱茶沖泡,“透”和“悶”你搞懂了嗎?

我們知道普洱茶無論是新茶、老茶、生茶、熟茶,沖泡之前都要有醒茶這一步,在第一泡溫潤泡之前,我們會先“幹醒”。

在“幹醒”的時候一般通過“悶”來醒茶,即用剛剛燒開的水燙洗茶具後,立刻投茶進蓋碗蓋嚴蓋子,用茶具的溫熱來喚醒茶葉。蓋碗悶泡,即注水後蓋嚴蓋碗燜5秒以上,才算“悶”。

沖泡階段

普洱茶沖泡,“透”和“悶”你搞懂了嗎?

沖泡階段的“透”和“悶”,各位茶友會比較熟悉,一般泡新茶的時候,前幾泡我們會稍微悶5秒左右再出湯。此過程中,稍稍的傾斜碗蓋幾秒迅速開蓋出湯,這樣有利茶香散發,提高鮮爽度,又能保證茶湯不至於過濃。

一般八泡或十泡以後,普洱茶才會用“悶”。蓋嚴蓋碗20多秒後開蓋出湯,存放年份較長的茶或原料嫩度低的茶,用短時間的悶泡更容易激發內韻。

出湯後

普洱茶沖泡,“透”和“悶”你搞懂了嗎?

很多茶友往往會忽略出完湯之後蓋碗的擺放,但茶藝師們對蓋的擺法卻很注重,這裡其實也是對“透”與“悶”的掌握。

普洱茶沖泡,“透”和“悶”你搞懂了嗎?

一般蓋碗出湯時,我們會盡量出幹水以保持每一泡的味道的純粹,這時沒有水的蓋碗餘熱仍舊很高,如果完全打開蓋碗使茶葉完全與空氣接觸,可能會導致茶葉氧化、香氣散發過快,從而破壞下一泡茶湯的香氣與口感。所以建議大家出湯以後,依然蓋上蓋碗有助於保持葉溫以及防止茶香走失。

新茶老茶

普洱茶沖泡,“透”和“悶”你搞懂了嗎?

一般普洱新茶和老茶的沖泡會有一些不同,新茶以透為主,多透少燜,老茶以悶為主,多悶少透。

新茶,茶葉滋味釋放比老茶快,“多透少悶”能將新茶自然攜帶的香氣、茶湯的鮮爽感及鮮活性充分釋放出來,若“悶泡”則茶葉容易苦澀、沉悶。

普洱茶沖泡,“透”和“悶”你搞懂了嗎?

老茶,經過歲月的沉澱,內含物質的轉化趨於平穩。在沖泡時以高溫和悶泡相結合的沖泡方法,才能使老茶陳香易顯,茶湯陳釅潤滑,滋味甘甜醇和。

茶具與“透”、“悶”

茶具的透氣性、保溫性對普洱茶味的影響也很大,所以日常沖泡時,我們會根據茶具的變化對沖泡手法做出相應的改變。現在沖泡普洱茶,茶友們普遍會選擇蓋碗和紫砂壺。這兩者在使用上,“透”與“悶”的拿捏有一定的區別。

普洱茶沖泡,“透”和“悶”你搞懂了嗎?

蓋碗:多為陶瓷,開口較大,散熱快,保溫性能相對低。泡茶時對“透”與“悶”的拿捏要求高,需掌握好沖泡的節奏。

:紫砂壺非常適合沖泡老生茶、中老熟茶。紫砂壺一般密封性較好,保溫效果明顯,特殊的雙氣孔結構賦予壺很好的透氣性,所以用紫砂壺泡茶對“透”與“悶”的拿捏要求較低。

普洱茶沖泡,“透”和“悶”你搞懂了嗎?

在評審茶葉品質高低的時候,會將茶“悶泡”5分鐘,再去品飲。這樣的茶湯,能較直觀的反映茶葉基本特徵,經過長期訓練才能夠迅速判斷出一款茶的品質高低。

普洱茶沖泡,“透”和“悶”你搞懂了嗎?

普洱茶沖泡,“透”和“悶”你搞懂了嗎?

對於喝茶這件有趣的事情,除了品飲其美妙的滋味,我們更應該去享受它的沖泡過程。想要了解更多普洱茶沖泡技巧,歡迎關注我們“普洱阿清”,和我們一起享受泡茶的樂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