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莊地道戰——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冉莊地道戰遺址位於河北省清苑縣,1961年3月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1月被共青團中央確定為全國青少年教育示範基地,1997年6月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國家AAA級景區。主要景點有:冉莊地道戰紀念館、冀中冉莊地道戰展廳、冉莊地道戰遺址保護區等。

冉莊地道戰——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冉莊地道戰紀念館建於1959年,當時隸屬於冉莊村,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實際任務的需要,紀念館幾度變更,2004年3月成立清苑縣地道戰遺址文物保護管理委員會暨清苑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管理委員會,為縣委直屬正科級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紀念館由聶榮臻元帥題寫館名。

冉莊地道戰——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冀中冉莊地道戰展廳於1991年建成,1997年重新布展,楊成武將軍為展廳題寫門匾,展廳內珍藏著大批革命文物,利用聲、光、電等現代化展示手段再現了當年情景。

冉莊地道戰——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冉莊地道戰遺址保護區30萬平方米,現仍保留著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環境風貌,完整保留著高房工事、牲口槽、地平面、鍋臺、石頭堡、面櫃等各種作戰工事,並對冉莊抗日村公所、抗日武裝委員會等進行了復原陳列,使人如置身於戰爭歲月。地下完整保留著當年作戰用的地道3000米,以及卡口、翻眼、囚籠、陷阱、地下兵工廠等地下作戰設施。

冉莊地道戰——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軍大舉南侵,採取"鐵壁合圍"、"縱橫梳篦"的清剿戰術,進行滅絕人寰的"大掃蕩",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僅在6萬平方公里的冀中平原上,就修築據點、炮樓1783處,修公路2萬多千米,挖-溝8878千米,把冀中平原細碎分割成2670塊,使冀中人民蒙受了巨大的戰爭苦難。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冀中人民展開了地道鬥爭。並繼而成為在無險可守的平原地區保存自己,消滅敵人,堅持敵後抗戰,擴大抗日根據地,扭轉戰局的一種獨特戰鬥方式。冉莊人民以其聰明才智和創造精神,巧妙地設計了各種工事和地道口,部署不同的作戰方法,在普通的村莊,創出了不平凡的業績,被譽為地道戰模範村。聶榮臻元帥曾為此親筆題詞:"神出鬼沒,出奇制勝的地道戰,是華北人民保家衛國,開展游擊戰爭,在平原地帶戰勝頑敵的偉大創舉。地道戰又一次顯示出人民戰爭的無窮偉力。"

冉莊地道戰——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冉莊地道以十字街為中心,有東西南北主要幹線4條,長25公里。南北支線13條,東西支線11條。還有西通東孫莊,東北通姜莊的連村地道;有向東南通隋家墳和河坡的村外地道,形成了村村相連,家家相通,能進能退,能攻能守的地道網。地道的出入口設計十分巧妙,有的修在屋內牆根壁上,有的修在靠牆根的地面,還有的建在牲口槽、炕面、鍋臺、井口、面櫃、織布機底下等處,偽裝得與原建築一模一樣,使敵人很難發現。

冉莊地道戰——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地道一般距地面2米,洞高約1米~1.5米,寬約0.8米~1米,分為作戰用的軍用地道和供群眾隱蔽用的民用地道兩種。地道設有照明燈和路標,建有儲糧室、廚房、廁所和休息室。為了充分發揮地道的優勢,在村裡各要道口的房頂上修建了高房工事,在地面修建了地堡,把地道與地面工事有機地結合起來。還根據不同的地形地物,分別在小廟、碾子、燒餅爐、櫃檯、牆角、牆根等處,修築了工事、槍眼。所有這些工事都和地道相通,既能觀望,又能射擊和拉雷。冉莊地道戰工事具有防破壞、防-、防水灌、防毒氣、防火燒的特點。

冉莊地道戰——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冉莊地道戰工事還有"三通"和"三交叉"的特點,"三通"就是高房相通、地道相通、堡壘相通,"三交叉"就是明槍眼與暗槍眼交叉、高房火力與地堡火力交叉、牆壁火力與地堡火力交叉。

小編極力推薦去地道戰看看,感受那個年代的人們是多麼的英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