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老年:传承非遗 快乐自己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万物复苏,又是南通板鹞放飞时。而板鹞上能发出美妙动听“音乐”的“哨口”,被世人称为南通一绝。近日,哨口雕刻传承人徐言清正忙着为客户制作“哨口”(南通人统称“口”)。

幸福老年:传承非遗 快乐自己

新园社区是南通市为数不多的非遗板鹞风筝传承社区和特色社区。目前,新园社区拥有省市级非遗风筝传承人10多人,徐言清是市级非遗风筝传承人之一。他不仅在风筝扎制上独树一帜,身怀绝技,而且在风筝哨口雕刻技艺上是一把好手。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是哨口雕刻的行家。到了他这一代,把这一技艺很好地传承了下来。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在爷爷和父亲的身边看着他们熟练地用刻刀雕刻哨口。”徐言清回忆道。“而哨口在风的作用下发出的清脆响声让懵懂的我感到十分好奇,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地我也迷上了这一古老行当”。

幸福老年:传承非遗 快乐自己

对于哨口制作,年已六旬的徐言清自有一番见解:“哨口由哨面和哨体组成,做哨面和哨体的材料通常是毛竹和葫芦。要保持哨口的音律一致、同鸣共振,哨面雕刻很重要,在开槽时表面口径和内壁薄厚一致是关键,这是平常积累的基本功。否则,哨面口径和内壁雕琢得薄厚不一,会导致音律不齐,多重音律混杂在一起,听起来就不舒服了。单单这道工序,我反复琢磨,终于掌握了技巧,这需要悟性。”

如今,我的儿子也把这一家传发扬光大,完全掌握了“哨口”制作的全过程。徐言清十分高兴和自豪,徐氏“哨口”后继有人了。

退休后的徐言清依然每天握着刻刀,不仅充实了生活,而且从中找到了乐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