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在不顾一切地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这也没有什么不好

《流浪地球》原书很短,2万字出头,电影那么火,书里又好死不死的写到关于爱情。

蹭热点,爱情,情人节,流浪地球,蹭和爱情和2019年情人节不由自主毫无逻辑又无缝的产生关联,无比契合。

每个人都在不顾一切地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这也没有什么不好

“每个人都在不顾一切地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这也没有什么不好。”
爸爸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呵,忘了告诉你们,我爱上了黎星,我要离开你们和她在一起。”“这是谁?”妈妈平静地问。
“我的小学老师。”我替爸爸回答。我升入中学已两年,不知道爸爸和小星老师是怎么认识的,也许是在两年前那的毕业仪式上?
“那你去吧。”妈妈说。
“过一阵我肯定会厌倦,那时我就回来,你看呢?”
“你要愿意当然行。”妈妈的声音像冰冻的海面一样平稳,但很快激动起来,“啊,这一颗真漂亮,里面一定有全息散射体!”她指着刚在空中开放的一朵焰火,真诚地赞美着。
在这个时代,人们再看四个世纪以前的电影和小说时都莫名其妙,他们不明白,前太阳时代的人怎么会在不关生死的事情上倾注那么多的感情。当看到男女主人公为爱情而痛苦或哭泣时,他们的惊奇是难以言表的。在这个时代,死亡的威胁和逃生的欲望压倒了一切,除了当前太阳的状态和地球的位置,没有什么能真正引起他们的注意并打动他们了。这种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关注,渐渐从本质上改变了人类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生活,对于爱情这类东西,他们只是用余光瞥一下而已,就像赌徒在盯着轮盘的间隙抓住几秒钟喝口水一样。

过了两个月,爸爸真从小星老师那儿回来了,妈妈没有高兴,也没有不高兴。
爸爸对我说:“黎星对你印象很好,她说你是一个有创造力的学生。“
妈妈一脸茫然:“这是谁?”
“小星老师嘛,我的小学老师,爸爸这两个月就是同她在一起的!”


每个人都在不顾一切地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这也没有什么不好


我非常喜欢这个桥段,并且并不认为只是科幻里才会出现的极端,现实里本该多少如此,本来也应该多少如此。

甚至大约会是未来的样子,至少是我期盼的样子。

小星他妈没有忽然跳脚蹦高一哭二闹三上吊,问候小星他爸他姥姥他八辈宗族啥的,地球都流浪了,你个老爷们再出去浪,我们娘几个可怎么办。当年老娘跟你的时候正年轻,没想到你就一白眼狼,没等得志就猖狂。

没有,没有,并没有。

要走是真想走,要回来是真想回来,并不是没有别处可浪,所有选择都出于自由和需要。


每个人都在不顾一切地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这也没有什么不好


1929年萨特和波伏瓦这两很不一般的家伙,就身体力行了《流浪地球》里这种恋爱模式,虽然有瑕疵,不像表面那么平整。

1929年啊同学们!同志们!

1929年蒋介石还中原大战那,孙中山到了当年6月才死掉,而美国开始了著名的经济大萧条,山姆大叔这个称呼还没得来。

世界如此乱套,萨特和波伏瓦却勾勾搭搭静悄悄。

一次期末考试中,萨特得了第一名,波伏瓦考取了第二名。

萨特被年轻美丽的波伏瓦深深吸引,于是向波伏瓦求婚。

婚约很特别,他向波伏瓦坦述了自己古怪的性爱哲学。

萨特坦言自己与许多女人睡觉的渴望,他说自己的信条是“旅行、多配偶和透明化”。

萨特对波伏瓦这样表述他的性爱哲学,他告诉波夫瓦有两种性关系,—种是“必然的性爱”,另一种是“偶然的性爱”,后者无足轻重,被爱的对象不过处于“边缘”,受到他的关怀不会超过“两年的租期”。但他对波伏瓦的爱是永久的、必然的,她处于“中心”而非“边缘”。

波伏瓦当然也完全可以自由地贯彻同一原则,她可以有自己的“边缘性”伴侣,只要萨特永远能在她心中得到她中心的、必然的爱。

此外,他们还约定,要及时与对方分享自己艳遇的详细情节。

时钟忽然过了90年,到了2019年的情人节,老萨和老波两位,怎么说那,此情此景此时,我有八个字遥敬二位,诚可谓:人无我有,人有我湿。

90年前的萨特和波伏瓦和2019年的《流浪地球》里的爱情桥段,不管是惊掉了谁的下巴,还是已然平和的看待了,于我而言,无论身处其中还是旁观于外,都可以让这个忽然示爱秀恩爱痛爱缺爱瞎爱的日子,有趣可爱了一点。

“每个人都在不顾一切地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这也没有什么不好。”

好些人说大刘文笔不好,我怎么一点没觉得。

有文笔好的呀,木心有句话,我会心一笑。

“殉情者无所殉情故殉了别的”


不顾一切的殉了别的,天天都是情人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