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末日种子库可防地震火山核弹,却逃不了气候变暖的危机


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位于挪威,收集来自全球近100万种生物种子样品,旨在防止物种因战争、虫害、疾病和气候变化而灭绝。然而研究人员却发现,气候变化令种子库所在地区温度急升,并对种子保存造成威胁。

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又被称为末日粮仓,寄存了来自几乎全球所有国家的种子样品,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小麦和大米等农作物,及濒临灭绝的植物。储存的种子样品可代表13000年的农业历史。

全球约有1700个种子库,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是规模最大的一个,专家称该种子库是全球农作物生物多样性的终极保障。种子库的建筑可以抵挡地震和核弹的冲击,安全系数一流,然而却不敌气候变化的威胁。

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于2008年启用,选址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朗伊尔城,建筑坐落在一座深山中。朗伊尔城是地球上最北的城镇,距离北极仅约1287公里,地面覆盖坚实的永久冻土。

挪威朗伊尔城遭遇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的风险低,且挪威政治体系极为稳定,远离人类纷争。加上当地气候条件有利于将种子样品保存在摄氏负18度的环境,因此该址被认为是建造种子库的理想位置。

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的选址看似万无一失,实际上却并非如此。挪威气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鲍尔指,朗伊尔城正急速升温,其气候变化速度可能比地球上任何一个城镇都要快。图为种子库入口长达120米的隧道。

1900年,朗伊尔城的平均气温为摄氏负7.8度,至今气温已上升3.7度,是全球平均上升气温的三倍不止。当地气温超过摄氏零度的天数亦逐渐增多,导致种子库的基岩——永久冻土开始融化,有变软和下陷的风险。图为工作人员在隧道内运送种子。

朗伊尔城加速暖化的同时,天气也越来越潮湿。20世纪末期,当地年降雨量约为200毫米,然而过去10年,该镇偶尔会经历在一天之内就出现50毫米的暴雨。为了保存种子,种子库内需保持干燥和低温,图为种子库的控制室。

朗伊尔城2016年10月的一场大雨,导致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入口的隧道出现水浸。这条隧道长120米,水淹没了近一半隧道,并结成冰块。虽然融水未进入到种子库内,仅损坏了入口的电力设备,但已对工作人员敲响警钟。

挪威政府机构花费117万美元翻修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将钢结构的隧道换成防水混凝土,把会产热的电力设备移出隧道,挖了排水沟渠,并铺设了可令永久冻土保持冻结状态的设备等。图为种子库入口。

北极加速变暖,随着气温上升,冰雪覆盖面积减少,裸露的深色地表吸收更多的太阳能,加剧冰雪融化。而永久冻土含有大量碳,冻土融化足以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翻倍,进而加剧全球暖化。

气候暖化已危及北极周边居民及生物的生存环境,朗伊尔城也逐渐丧失修建种子库的地理和环境优势,迫使相关组织机构要人为地创造条件来维持种子库的安全。

最讽刺的是, 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免受气候变化影响,但它却成为气候变化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