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武清區這個地方,曾是一座古城,村內的寺廟建國後被改為學校

河西土城昨天已講,今天講武清的。把河西土城和武清土城連著講,是因為這兩個地方不光地名一樣,他們的歷史和其中的很多故事都有很多相似之處。

在天津,甚至於北京,不知道武清河西務的人都不多,此文先把先主講其中的土城村,河西務以後開篇單獨講。

天津武清區這個地方,曾是一座古城,村內的寺廟建國後被改為學校

河西務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漢代,歷史上它的地位十分重要。從元朝開始,政府在河西務設置稅務機關、驛站、武裝部門等各種衙門機關,最多時高達13個,最高官員為正三品,元明時期的正三品差不多是現在的副部級幹部,跟咱天津市副市長差不多吧,你就看出這地方當時是什麼地位了。

天津武清區這個地方,曾是一座古城,村內的寺廟建國後被改為學校

明隆慶四年(1570),河西務開始築城,最初是座磚城。

明代蔣一葵的小說《長安客話》中記載過這座城的細節:

"週六百三十五丈,高二丈,下厚二丈,上厚一丈。雉堞八百八十五,樓四座。隍深八尺。四門:東曰寅賓,南曰陽明,西曰拱闕,北曰澄清。三角為三便門。康熙七年,水漲城圮。"

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城牆在康熙八年(1669)因為洪災而倒塌損毀。之後河西務往西遷城二里,但原先城裡的官府、大戶等並未一起遷走。此後的200多年,"老城"依然還在,只不過城磚倒塌,只剩下了土牆。這就是過去為什麼土城村被稱為"土城裡"的緣故。

天津武清區這個地方,曾是一座古城,村內的寺廟建國後被改為學校

80年代初流經河西務的北運河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和1900年庚子國難,英法聯軍、八國聯軍兩次對此處進行了損壞,從此土城全部被毀,只留下了"土城村"這個地名。

河西務人有句歇後語,叫"這是河西務的藥王爺——真的。"

這個歇後語和土城村內的一座藥王廟有關,而這個廟的背後還有一段神話傳說。

話說在明朝萬曆年間,河西務有家藥鋪。一年,由於北運河發大水,導致瘟疫流行流行,很多人都來藥鋪求醫。但藥鋪的老郎中已經故去,小郎中的醫術又不濟,只能看著百姓死去。

小郎中十分自責,羞愧不已,準備上吊自殺。他正猶豫著,誰知卻昏睡過去,還做個夢,夢見一位老者告訴他:"明天中午有一家出殯的從大道經過,到時你說服喪主開棺,按我給你的方子給死人吃下藥丸,這人保準能活過來,從此你就能成為一代名醫。"

天津武清區這個地方,曾是一座古城,村內的寺廟建國後被改為學校

小郎中驚醒後,手裡果真捏著藥方。

第二天他按照夢中老者指點,結果一一應驗,從此他名聲大噪,挽救了無數性命。小郎中年老後,為紀念那位老者,傾盡積蓄在今土城村外建起了一座藥王廟,藥王爺的模樣就是孫思邈。人們都說河西務的藥王像和別地的藥王神像長得不一樣,但本地人都知道這個託夢的傳說,所以後來的藥王爺都按河西務的樣子塑像。

這就叫"這是河西務的藥王爺——真的。"

天津武清區這個地方,曾是一座古城,村內的寺廟建國後被改為學校

據說這座藥王廟興盛了300多年,解放初期還在,1958年左右拆除大部分,改成河西務中心小學。七十年代初,學校搬遷,所有的建築全拆,藥王廟也就不復存在了。

所以說,天津的兩個土城不光名字一樣,背後的故事也有很多相似之處,實在是奇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