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渡江第一船”故事:死也要死在南岸上


解放軍“渡江第一船”故事:死也要死在南岸上


這是渡江戰役中,長江北岸我軍渡江的船隻開出港口向江南進發(資料照片)。

“渡江第一船”提前15分鐘“搶跑”

後方緊急命令“回來”,“船長”宋孔廣“違令”:死也要死在南岸上

“長江風平浪靜,我軍萬船齊放,直取對岸,不到二十四小時,三十萬人民解放軍即已突破敵陣,佔領南岸廣大地區,現正向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諸城進擊中……”

60年前,毛澤東在這篇為新華社撰寫的題為《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的新聞稿中,對百萬雄師橫渡長江的恢宏場面作出氣勢非凡的描寫。在萬艘英勇的渡江戰船中,那曾立下赫赫戰功、率先將戰士們送抵長江南岸的“渡江第一船”當年的情況究竟是怎樣的呢?

日前,本報記者輾轉找到了仍健在的“渡江第一船”“船長”——原南京軍區裝甲兵副司令宋孔廣。在南京軍區司令部第四幹休所的活動室裡,85歲的宋老以眼鏡盒當“船”,會議桌的中心凹槽當“長江”,為我們還原當年“第一船”渡江的故事。

渡江前為加速雙槳漁船變四槳

渡江戰役時,宋孔廣只有24歲,任27軍79師235團3連副指導員。這個團是赫赫有名的“濟南第一團”。1949年3月初至4月初,宋孔廣所在的部隊先後抵達安徽無為縣的長江岸,做渡江南進的各項準備工作。當時,部隊中的很多戰士都是北方人,不識水性,由於信息閉塞,加上國民黨對長江天險“妖魔化”宣傳,北方人眼中的長江是 “無風不起浪,有風浪三丈”。為打消戰友們的顧慮,使他們儘快掌握游泳技能,宋孔廣帶領他們在內河學游泳,沒有救生圈,就抱著木盆、竹板天天練划水。

另一個難題是船。當時大部分船隻都被國民黨帶到江南去了,帶不走的也全炸燬。為了找船,宋孔廣四處奔走。曾被國民黨軍隊打斷一條腿的“船老大”拍板:和解放軍合作!在他和船工的紛紛響應下,到3月底,3連成功徵集到151只漁船,選調水手2467名。宋孔廣還記得,渡江時,這位“船老大”用斷腿僅存的腿彎夾櫓,雙手奮力划槳幫助解放軍渡江。

要以迅雷之勢突破國民黨的長江防線,就要加快船速,縮短船隊在江面上行駛的時間,但徵收來的民船都是漁用小木舟,船底較平,只有一對槳,航速十分有限。如何加快航速呢?宋孔廣和戰士們經研究,決定在後船身加一對槳,條件好的船底再安置一個船櫓。下水一試驗,航速果真大大提高許多,這個辦法立刻就被推廣開了。

船有了,“引船入江”又是一個難題:蒐集的民船集中隱蔽在內湖,離起渡點還很遠,內湖有的與長江相通,但相通的入江口有國民黨嚴密把守,內湖與長江不相連的地方,中間隔著十餘里旱路,船隻要渡過長江,還要翻越幾丈高的堤壩。部隊最後決定採用在渡江點“開壩挖河”的方案,將渡江點的江堤挖出一個“豁口”,寬度可以讓渡江船隻通過,保留一定高度防止江水決堤,再從存放船隻的內河內湖挖引河通到渡江口。為了不讓敵人發現,夜幕降臨後,挖河工程才開始進行,經過連續二十多天的午夜作業,就挖出了一條引河。

渡江時 “渡江第一船”“搶跑”

4月20日,國共和平談判破裂,毛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簽發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當晚19時,宋孔廣與戰友們、船工集結在無為縣長江北岸一線,用粗糙的黑泥碗喝了“齊心酒”。就在這時,又傳來一個激動人心的消息:毛主席今晚不睡覺,專門等著渡江戰役的喜訊。“大家的情緒更加高亢了,都憋足了一股勁。”宋老說。

行動開始了。在夜幕的掩護下,他們悄悄揭去堤壩上的竹板,用水衝軟挖掉一半的堤洞上的土,將隱藏在江堤內側的木船用繩拖出,越過稀軟溼滑的江堤,滑入長江。風平浪靜的江面上,只見一隻只整裝待發的小木船,在距離渡江點上游150米處一字排開。宋孔廣則與渡江突擊隊的另外12名戰士一起登上了排在首個衝擊位置的排頭船。

按計劃,20時30分發起衝擊,船隊有規定,不能傳達命令、不能吹號、不能用信號,後面的船要跟著前面的船往前衝。20時15分,全連的船都上了江面,排放到位。宋孔廣所乘的排頭船這時調過頭來,準備聽命令啟航。一看“排頭船”調頭,其他船誤以為攻擊開始了,也跟著動了起來。看此情形,宋孔廣所在的排頭船頓時衝了出去。“船衝出去一百米後,我就聽到岸上的營長董萬華喊:回來、回來。聽到喊聲,我一看情況不對,但退回去已不可能。我對戰士們說,咱們死也要死到南岸上去,同志們衝啊!”宋孔廣與戰友們誓死一搏。

改裝後的船走得很快,船隊很快駛離江岸100多米遠,這時,國民黨守軍開始用輕、重機關槍瘋狂射擊。宋孔廣與戰友們一邊用臉盆、鐵鍬划水加快船速,一邊躲避子彈。宋孔廣所乘的船隻率先抵達南岸後,年輕的船工迅速跳下,喊著口號用身子死死抵住船身,幫助解放軍順利上岸。強大的解放軍很快突破了長江天險。宋孔廣所乘的排頭船最先渡達南岸,但是,他們比規定開船時間提前了15分鐘,違反了紀律,所以事後爭議也很大。後來,還是聶鳳智軍長說的一句“中國人民解放軍先過的江”平息了爭議。

渡江後 “第一船”其餘12人都犧牲在上海

成功渡江後,解放軍大軍如決堤之水,洶湧向前。21日拂曉時分,宋孔廣所在的一營行至繁昌縣東山時,與敵88軍不期而遇,雙方打了一場“遭遇戰”,當時的88軍還剩200多人,最終被一營輕鬆擊破。

“我和渡江突擊隊的12位戰友是坐‘第一船’第一批登上南岸的,沒有一個傷亡,沒想到一路打到上海,除了我之外,全部犧牲在上海四川路橋。”21日天亮後,宋孔廣突然接到上級通知,調離三連,去一連擔任指導員,原來一起浴血奮戰的其他12位同志則繼續南進,進抵上海。當他再次打聽到戰友的消息時,他們已全部犧牲。“他們犧牲在5月13日,離上海解放還差2天。”宋老說,當時為保全上海建築的完整性和人民人身財產安全,全軍嚴禁使用重武器、炸藥包等,上海的四川路橋是解放軍進攻的必經之路,國民黨軍早在橋邊的樓頂佈置了嚴密的機槍防線,“敵軍在暗處用機槍橫掃,我們的突擊組在明處衝鋒,和我同船的12位兄弟就是這樣倒下的。”說到這,這位戎馬一生的老人不禁閉起了雙眼。(張軍榮 魏靖 秦小奕)

英雄檔案:

宋孔廣,1924年出生,山東威海人。1944年參加八路軍東海獨立團,翌年加入共產黨。後編入華東野戰軍,先後參加了膠東保衛戰和孟良崮、濟南、淮海、渡江等戰役。1950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1953年于軍事學院學習,翌年任一七九師副政委。1968年出任坦桑尼亞軍事專家組組長。1971年回國任一七九師政委、師長。1978年進軍事學院學習,翌年任南京軍區裝甲兵副司令員。1984年5月離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