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羽男双王懿律你可能不熟,他的“黑历史”还是可以了解一下滴

王懿律说自己是一个谦虚的人,话音刚落,他就笑了起来:“好像说出这句话自己就已经不谦虚了吧!”

接受采访的时候,男双组刚刚结束力量训练。洪炜、柴飚、鲁恺三个“坏人”故意往王懿律面前一站,一句话不说,只是笑着看他,结果王懿律先不好意思起来:“你们快走,不要这样看着我,采访呢,别闹,正经点。”

来自浙江嘉兴的王懿律技术全面,进攻凶狠,可生活当中的他却有些和赛场上不相符的谨慎和“胆小”。平顺的性格让他在运动员的每一个阶段都被教练批评“冲劲不够”,他也曾一度把羽毛球当作玩,而被教练看作“责任心不强”。好在,正如对待生活中每件事那样,一直兢兢业业面对羽毛球的他,还是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国羽男双王懿律你可能不熟,他的“黑历史”还是可以了解一下滴

“身体型”羽毛球选手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王懿律第一次拿起了羽毛球拍。那时,有一位从省羽毛球队退役的运动员在王懿律就读的小学担任老师,在学校里挑选羽毛球苗子,跑得快、跳得高的王懿律进入了老师的眼中。直到被选中,王懿律还是一头雾水:“羽毛球是个什么东西?”就是这个对羽毛球一无所知的孩子,却因为自己的身体素质走上羽毛球道路,而且越走越高。

刚开始打球的时候,王懿律很高兴。对于每个孩子来说,学习都是一件枯燥的事,如今能在放学后打打球,冲淡一下学习带来的“疲劳”,这是很好的。训练内容并不复杂,基本的挥拍动作,加上用绳子把羽毛球吊在半空,重复击打练习高远球动作和寻找击球点。刚开始,王懿律玩得很开心,可过了一个月,新鲜劲儿一过,重复的训练内容让他愈发觉得没意思。打球一年之后,他对羽毛球似乎已经没什么兴趣,那时,他已经可以简单地和别人打一些来回球了。

一次休息日,爸爸把王懿律带到了羽毛球场,和球友们说:“我儿子已经学了一年的羽毛球了,能打几拍了,你们和他打打,帮他提高一下吧。”那时,王懿律的厌球情绪达到一个“小顶峰”,根本不想打球,站上场地的他各种无精打采,充分展现出了一个“什么都不会打”的形象。之前还兴冲冲的爸爸这时把脸沉下来了,儿子的表现让他很没面子。回到家,爸爸直接下令:“以后放学就回家,别去打球了!”

对于当时的王懿律来说,这绝对是个“喜讯”,他巴不得不打球。可是,被这样“关在”家里一周之后,王懿律坐不住了,他突然很想去打羽毛球,这种感觉前所未有的强烈。这时的他懵懂地感受到,自己和羽毛球,好像是分不开了。

国羽男双王懿律你可能不熟,他的“黑历史”还是可以了解一下滴

重新回到羽毛球场,王懿律变得自觉、积极。10岁的时候,他被教练推荐到了省体校。当时同批的队友当中,他的技战术水平属于垫底集团,只不过身体素质又一次帮了他,成为他被体校教练看上的最大原因。从此,他开始半天读书半天训练的生活,这一切很自然,都是父母和教练安排的。王懿律没有关于羽毛球道路未来的概念,他从没想过国家队、世界冠军、奥运冠军,但父母之所以那么坚决地把他送上专业羽毛球道路,是因为他们希望儿子可以画出自己的羽毛球蓝图。

在王懿律的记忆里,省体校的时光是最快乐的。他和同一批的郑思维、林贵埔等人玩得很好,虽然手里没什么钱,但同一年龄段的臭小子们聚到一起,总能创造出另类的快乐记忆。比如大家凑几块钱买一桶方便面,说好谁吃面谁喝汤;或者两人各出一块钱到网吧,每人玩半个小时。而打球,对于王懿律来说就像是上班一样,到点就去,结束就走。他并没有很努力,因为他觉得,国家队什么的离自己太远了。

王懿律不够努力,他的冲劲和责任心一直是教练员批评他的重点,到了省队,他依然没有什么改变。那几年的全国比赛,王懿律的成绩稳居同年龄组倒数前三的位置。竞技体育是现实且残酷的,成绩不好,教练对你的重视程度自然就会降低。那段时间,教练在训练时的眼光很少聚焦在王懿律的身上。王懿律性格平顺,但不代表他自尊心不强,连续的坏成绩的刺激以及教练态度,让他觉得必须用努力证明自己。他开始主动加练,无论是技术还是力量。也是在那个时候,王懿律开始发育,身高、体重、力量明显提升,这让他在场上的实力大增。2011年的一次全国青年比赛,他收获了男双冠军。这是他的第一个全国冠军,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拿着金牌拍了无数的照片。他意识到,当初教练员对他的“爱搭不理”是有意去激发自己不够积极的内心。

第一个冠军给王懿律带来的兴奋感很快过去,因为他是一个平顺谨慎的人。他说:“这样的成绩,身边的队友早就拿过了,我实在没什么好骄傲的。”就这样,2012年年初的国家队调赛,王懿律和来自湖北的张宁一同样平顺低调地拿到了第一名,获得了进入国家队的资格。

国羽男双王懿律你可能不熟,他的“黑历史”还是可以了解一下滴

一切都是“打”出来的

2012年2月10日,王懿律记得很清楚,这是自己到国家队报到的日子。来到压根没想到自己能来的地方,他有兴奋,但更多的是紧张:“国家队在我心中一直是很神圣的地方,它是代表国家的,来到这里就觉得很严肃,无论是训练还是生活,要求都会严格很多!”

接触到了在省队从没有的早点名、晚查房,王懿律除了面对强度更高的训练给身体带来的紧张,还得适应严格管理给心理带来的压力。一天晚上,已经到了关灯睡觉的时间,可王懿律的室友还在玩电脑。突然,门被推开了,室友马上合上电脑跳上床。异动引起了来查房的教练的怀疑,径直走向室友,问他在干嘛,室友只能硬着头皮说睡觉了。教练向王懿律求证,抱着“不能出卖兄弟”的心态,王懿律忐忑地说:“他是已经睡了。”虽然这件事最后不了了之,但是教练晚上还来查房这件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国家队,每一个细节都不会被放过!

来到国家队后,王懿律参加的第一项国际比赛就是2012年的亚青赛。出征之前,谨慎的性格让他对自己的亚青赛之路并不看好,加上那段时间刚好是中国队在青年赛场最困难的时期,教练一直强调对手实力很强,自己必须全力以赴。种种因素加起来,让王懿律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他甚至和混双搭档黄东萍定下了这样的“宏图大志”:打过第一轮就可以了。

那年的亚青赛,王懿律在男双、混双上都不是中国队的主力。团体赛时几乎没有上场的机会,单项赛时,男双很快就输给了一对中国台北选手,他形容那场球输得“稀里哗啦”,“根本不知道自己怎么打的就输了。”现在回想起来,他说:“其实我们那时候实力不差,就是心理上觉得不如对手,一上场就怵对方,自己的东西根本打不出来。”男双失利,作为当时中国队4对混双中实力最弱的王懿律和黄东萍,完全放下了包袱,一路杀进了决赛,最终收获亚军。虽说与冠军失之交臂,但王懿律很开心,不仅仅是因为亚军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他发现自己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差,只要自己敢打,同样具备和对手抗衡的能力。“信心是打出来的”,这是那次比赛王懿律最大的收获。之后的世青赛,他收获了男双和混双两枚铜牌,虽然还是没有得到冠军,他仍然很开心,因为他已经能把自己的东西打出来了。凭借越来越自信的表现,王懿律在2012年年末和国家队主力一起到东莞进行冬训,要知道,他是唯一入选那次男双冬训阵容的二队队员。

和自己的前辈、偶像并肩训练,王懿律兴奋不已,但他的老毛病又犯了,就是太过谨慎,让他在训练场上有些畏手畏脚。本来更多担任陪练任务的他是要给主力队员制造困难,结果他的连连失误让训练几乎没有什么质量。好在他的身边还有老大哥,训练初期,他曾经非常小心地问过临时搭档的傅海峰非常“初级”的问题:“宝哥,在场上我该怎么跑啊?”好在他的师兄们都很友好,无论训练还是生活都很照顾他,让他逐渐消除了刚进入这个集体时的紧张与胆怯,开始展现出自己真实的水平。那次集训,他练得很好。也再次坚定了那个信念,“信心是打出来的”。

就这样,曾经因过于谨慎而被压抑的实力完全释放,王懿律走上了进步的“快车道”。不过,克服了自身的问题,外界的限制又来了。双打是一个讲究搭档间默契配合的项目,找到一个好的搭档是成功的关键,但合适的搭档,是需要时间去磨的。在这方面,王懿律有些不走运,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应该是同一批运动员当中换搭档换最多的一个,尤其混双,他几乎和同一批的女队员都做过搭档,可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始终没有达到教练和自己期望的高度。

国羽男双王懿律你可能不熟,他的“黑历史”还是可以了解一下滴

王懿律(前)和搭档黄凯祥获得2017年亚锦赛男双亚军

这个过程是煎熬的,不过王懿律此时却很平静,因为他已经很清楚,在竞技场上,一切都是打出来的。他兢兢业业地提高自己,搭档需要火力支援,他就苦练后场杀球;搭档控制面积有限,他就加强自己的跑动能力。频繁更换搭档,虽然没有给王懿律带来好的成绩,却让他练就了全面的技战术能力。

时间来到2017年,王懿律搭档黄凯祥和黄东萍分别出战男双和混双,过去一直表现不温不火的他此时展现了极具说服力的实力。尤其在4月的亚锦赛上,他收获了混双季军和男双银牌,在此过程中,他和男双搭档黄凯祥击败了奥运会亚军陈蔚强/吴蔚升。这是他们本年度第二次击败这对中国队的主要对手,而且比分都是干脆的2比0。经历了长时间的摸索和谨慎,王懿律已经找到了自己应该走的道路,而且正在加速。

谈到自己的梦想,王懿律毫不犹豫地说出了世界冠军、奥运冠军,但这更像是一个方向。他说:“世界冠军、奥运冠军应该是每一个运动员的梦想,是努力的方向。对我来说,我不是一个喜欢把目标定得那么远的人。一路走来,我明白了,只有踏踏实实打出来的东西才是自己的。对于我来说,踏踏实实打好现在的每一个球,打出世界冠军、奥运冠军实力的时候,那它们自然就是我的。即使拿不到,只要我已经努力了,就不后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