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车厢de旅人故事之10」买了海景房的男人

「高铁车厢de旅人故事之10」买了海景房的男人

时间:8月5日

车次:G402次

【隋先生】

下午时,噼里啪啦下了一阵雨,原本潮热的天气更加湿热难耐。这样的天气,令人憋闷,对慢性病人都是考验。有位同事说,这种天儿是“收人的天儿”,昨天母亲打电话来,才知道老家一个四十多岁的远房亲戚就没“收”了。

说了一堆废话,是因为不知是不是天气原因,上车后,半天也找不到一个聊天的人,好像人人都中了暑,蔫头蔫脑。直到从一个县城站——高邑西站发车,又听到一个关于房子的故事。

隋先生瘦瘦的,戴着金丝眼镜,斯斯文文,一边抱怨天气,一边说,“要是在海边的家,就不至于受这罪。”

2008年,隋先生下班回家,在楼道里遇到邻居拿着两张广告单,那位邻居——市里某局一个领导的妻子,随手递给他一张,说,“山东的房子,海景房,说八五折,周末我们去看看,一起去吧,不买也没事,就当去旅游了,在海边。”

买房的免费,不买房的回来掏个车费,也行,反正闲着没事。隋先生和妻子,跟随邻居周末一起去了。

房子在山东烟台海阳,对于整天在中原腹地吸霾的他们来说,一看就中意了。都是五层的阳光房,就在海边,风景好,空气好,心情也好,2500元一平,买下一套二层的三居。

“山东人实在。”隋先生说,找人装修两个月,才花了四五万,都是自己选好的料。晾了几个月,正好他父母退休没事,2009年就住了进去。老两口住得特舒心,以后每年5-11月份,固定到海阳住。

我回忆一下,那个时候,也看到过街头发海边房子的广告,只是连想都不想。关键是没有闲钱。

住了几年,隋先生说,小区附近逐渐繁荣,马路拓宽,商业兴隆,楼下饭店热闹,排气扇每天排着烟和热气,他们住二楼,有天就突然生了念头,卖了换套吧。

在打字门市打印了两张广告,刚贴出去半天,就有人敲门,是一个楼里的住户。也是一个退休的老人,住的是边户小一些,想换大的,一进门就相中了,问多少钱。

隋先生想想说,5400,其实他也不知道具体行情,只是想翻一番,就可以了。

老人笑着说,“价格不低啊”

隋先生说,那5200吧。

成交,我要了。那人现场拍板,“回头我把钱拿来,你们还可以住着,给不给房租都行,我年底再装修。”没过多久,那人用提包拿来钱,五十多万,一捆捆现金。

隋先生把新装的空调抵了房租,又住了几个月,期间开始踅摸房子。发现,这种价位已经买不上了。

“干脆咱们换个地方看看吧。”隋先生和家人商量,这里的房子离海太近,有时候潮。他们于是最终找到了威海,在市里一家新开发的楼盘买下一套一层带院子的房子。离海有1000多米,没那么近,也不是太远,想去海边,走不了一会儿就到了。关键是,还带个院子,他父母种了菜,反正没事,从鸡场买了鸡粪弄进地里,蔬菜长得特别好。

“也就加了个装修钱,一套换了一套。”隋先生很高兴这次换房。转眼又在这里住了三四年了,老人也高兴,身体也好。看看空气污染指数就知道,我们居住的华北平原中部几个城市,总在倒数前几名。而海边相对来说,好多了。

“我希望有一套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多么富有诗意。隋先生,十年前入手,使这种诗意成为现实。当然,十年前,到海边买房的人,像隋先生这样的人,也不是一般的家庭——至少是在所居住的城市有房,而且手里有一定的闲钱,可以拿出来。

那时候,还有好多人,都在为等在生活的城市觅处居所,哪里有能力去考虑到更适宜居住的地方去买一套每年只住几个月的房子?那时候,固然房价低,但是在那时候看来,依然是高不可企。

您还记得,自己08年每月挣多少钱吗?2500元一平,现在看太便宜了,恐怕在那时自己看来,依然是“高价”,依然是咬牙也买不起。当初咬牙加不顾面子借钱再加贷款买下来的,都是幸运儿。

隋先生工作之外,经常到山东度假,现在通了高铁,更方便,去找父母团聚,那里俨然是个更能吸引他的地方,一个更像“家”的地方。这样闷热的夏天,他周末就可以到那里吹吹凉爽的海风。

一套房子,很有可能影响生活品质,都是成人了,没必要装,的确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