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來推進房地產高質量發展——訪中國房地產業協會會長劉志峰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住房領域不斷推進改革,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作為改革的親歷者和參與者,中國房地產業協會會長劉志峰有著切身的體會。

記者:您認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住房領域取得的成就體現在哪些方面?

劉志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房改不斷深化,群眾住房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參與了房改重大問題的研究決策和重要文件的起草、部署、實施。回首往事,既有攻堅克難的艱辛,也有改革成功帶來的喜悅和欣慰。40年的城鎮住房制度改革,打破了傳統的福利分房觀念,確立了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基礎地位,實現了住房供應和分配製度的重大轉變,為我國城鎮住房建設和發展注入了巨大活力,為國民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作出了重要貢獻:首先是確立了新的住房基本制度;其次是推動了住宅建設快速發展;第三是通過房改促進了居民住房條件的明顯改善;第四是房地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第五是增加了居民家庭財富。

記者:您認為住房領域改革還面臨哪些挑戰?

劉志峰:現階段,住房領域改革面臨以下四個方面的挑戰。一是房價太高,如何實現住房公平是群眾強烈的呼聲;二是供應結構不合理,新移民、新就業的一些大學生或者其他人員,原始積累基本沒有,也沒有房子,想租房子也很難,市場上真正供應的住房面積比較大,而不是小戶型、中低價位;三是住宅屬性因為炒房被扭曲;四是槓桿過高,存在金融泡沫風險。我們要深入貫徹近年來黨和國家在房地產領域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積極利用房地產製度優勢和創新優勢,使房改既符合國情也符合市場規律。

記者:您認為住房領域改革應該在哪些方向發力?

劉志峰:住房制度改革是一項涉及國計民生的重大工程,每一項政策的調整都要慎之又慎,調查研究要深入細緻,尤其要注重頂層設計,優先保障居民家庭住房權利。既要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也要保障沒有能力通過市場獲得合適住房的家庭“住有所居”;要繼續從土地、金融、財政、稅收等多方面形成配套改革措施,這樣才能確保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短期政策的效果已經越來越不明顯。

首先是大力發展租賃住房,增加租賃住房供應。近年來,長租公寓發展較快,對促進住房租賃市場起到了作用,但這種模式只是提高了住房租賃的運營效率和管理服務,並沒有真正增加租賃住房的供應量。其次是改善住房供應對需求的適配度。庫存為什麼會存在?除了需求不足因素,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住房空間佈局、性能、質量、性價比不能適應消費者需要。第三,依靠工業化提高精度,根治住宅質量通病,補好短板。第四,依靠信息化、智能化做好服務,將家政養老、社區醫療、居家看護等資源接入家庭,為社區居民提供便捷服務。第五,注重住房全壽命週期資源能源節約和全方位服務,同時加強標準化建設,使住房全壽命週期都能按標準建設管理。(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亢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