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潇洒狂放的一首词,傲视王侯,气魄可与苏轼一较高下!

宋代词人朱敦儒有着“词俊”之称,他一生最大的贡献便是在词的创作上,其作品语言流畅,清新自然,在宋词史上有着不朽的地位。

史上最潇洒狂放的一首词,傲视王侯,气魄可与苏轼一较高下!

朱敦儒一向以清高自许,无心踏入仕途。据《宋史·文苑传》记载,北宋靖康年间,有人向朝廷举荐朱敦儒,说他有经世之才。于是,宋钦宗下诏让人请朱敦儒到京城,委以重任,然而朱敦儒却推辞道:“我本麋鹿之性,自乐闲旷,爵禄非所愿也。”

拒绝了朝廷的委任后,朱敦儒在从京师返回洛阳的途中,为了向世人表明自己的心志,他特意写了一首高洁淡泊的《鹧鸪天·西都作》: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

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史上最潇洒狂放的一首词,傲视王侯,气魄可与苏轼一较高下!

全词清隽婉丽,自然流畅,表现了作者傲视权贵、潇洒狂放的风采。上阕写诗人以“山水郎”自居,天性就是热爱山水,坦荡直爽,豪气四溢。“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充满了浪漫的精神,富于神奇的幻想,不仅对首句进行了绝妙而风趣的解释,而且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和对世俗发自内心的鄙视。

下阙表现诗人淡泊的胸怀。“诗万首,酒千觞。几曾著眼看侯王”作者在诗与酒的钟情中,对“侯王”从未正眼看过,凸显词人对功名富贵的鄙夷,面对王侯的傲骨铮铮。一生只想纵诗饮酒,与山水为伴,梅花为侣,隐逸归老。

史上最潇洒狂放的一首词,傲视王侯,气魄可与苏轼一较高下!

南宋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宋高宗下诏委任朱敦儒为右迪功郎,并命肇庆府督促他赴临安任职。这一次,在众多亲朋好友的劝说下,他终于应诏前行,来到了临安。不久,宋高宗赐他进士出身,授予秘书省正字,尔后兼兵部郎中。于是,朱敦儒这才开始了他的仕途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