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质量提升促进桐城高质量发展


看桐城 | 以质量提升促进桐城高质量发展


市场监管局着力开展质量提升工作

文|汪桂云 胡锦光 来源|桐城新闻网


高质量发展是国家战略。近年来,桐城市强化质量工作,确立质量强市目标。市市场监管局围绕市委市政府“552”战略部署,按照“质量强市”工作总体要求,坚持统筹规划,抓发展质量,建质量强市,致力促进我市高质量发展。

推进质量认证工作 促进全面质量管理

市场监管局领衔编制了《桐城市质量认证发展规划》,推进质量认证工作全面、有序开展。通过宣传引导、组织专家指导、开展公益性质量培训、制定相关扶持政策等措施,引导企业运用国际先进质量管理标准和方法,全面推进我市质量认证工作。

提高获证企业数量和获证企业的比例。本着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通过推广国际质量管理先进标准和质量认证,全面提升“中小微”企业的质量管理能力。引导一批质量管理和质量意识强的“中小微”企业产品上档次、企业上规模;同时淘汰一批管理基础差、产品档次低的“中小微”企业。引导我市企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优化产业、行业结构,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提高获证企业数量和获证企业的比例。

推动“规上”企业质量认证向深度发展,提升获证企业的发展质量。贯彻高质量新发展理念,鼓励“规上”企业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推动卓越绩效、全面质量管理、六西格玛、精益管理等国际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和先进标准向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服务管理体系、卓越绩效管理体系等认证领域全面延伸。鼓励各行业结合自身特点,推动质量管理体系通用要求与行业特殊要求相结合,创新质量管理工具,推广质量管理先进成果经验。发挥“规上”企业主力军作用,带动我市各行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整体跃升。

全面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拓展质量认证覆盖面。在工业制造、工程建设、社会服务等诸多领域推行质量认证,拓展质量认证覆盖面。推动在市场采购、行业管理、行政监管、社会治理等领域广泛采信第三方认证结果。鼓励企业开展创新管理、资产管理、业务连续性管理等新型管理体系认证,推行精益生产、清洁生产等高效生产方式,推动质量管理向全供应链、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延伸。

倡导广泛采信第三方认证结果,提高社会公信力。通过引导宣传,推动全市形成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注质量的良好氛围,倡导在市场采购、行业管理、行政监管、社会治理等领域广泛采信第三方认证结果,采购认证产品,提高质量认证的社会公信力。

2018年,桐城被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授予首批质量认证示范区称号。我市各类企业数量9000余家,获证企业241家。预计到2020年,我市将引导100家“中小微”企业开展质量认证,引导50-80家企业开展自愿性工业产品认证、食品农业产品认证、服务认证。引导100家以上“规上”企业开展从单体系认证到多体系一体化认证,30家以上企业采用卓越绩效管理体系,5家以上企业成为行业标杆企业。


看桐城 | 以质量提升促进桐城高质量发展



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 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

组织企业开展“质量诚信承诺”活动。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大力培育质量信用市场。完善守信红名单和失信黑名单制度,加大对质量失信企业联合惩戒力度。加强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和获证企业、产品的联动监管,组织召开在桐的认证机构座谈会,严厉打击伪造、冒用、买卖认证证书或者认证标志等违法行为,确保认证有效性和公信力。2018年,市场监管局查处青岛欧检认证检验有限公司在为安徽红牌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实施管理体系认证过程中减少、遗漏了认证规则规定程序案,处以罚款10万元,没收违法所得3000元。此案为安徽省认证监管领域违法第一案。加强社会共用计量标准建设,对民用“三表”、加油机、公平秤等民生领域重点计量器具加强监管。

加强日常监管。突出消费需求旺盛、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存在较高产品质量隐患的消费品为重点领域,以电线电缆、儿童用品和风险信息分析的其他强制性认证产品为重点产品,以生产企业为重点环节,全覆盖式开展清查。在强制性产品认证检查中,通过执法检查,依法对我市10家取得3C认证的电线电缆、建筑安全玻璃、低压电器等生产企业展开检查,没有发现未经认证,擅自出厂、销售行为。在自愿性认证检查工作上,市场监管局结合国家认监委部署的开展抽查工作一并开展执法检查,做到依法从严查处违反《认证认可条例》、《认证机构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规章的认证违法行为。依托国家认监委认证认可业务综合监管平台,重点检查了认证申请书、合同,审核计划、首末次会议签到表,初审、监审、第一阶段审核文件、不合格项报告、认证费用发票等。

从近几年来我市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看,重要工业产品类、食品类抽查合格率逐年提高,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产品量稳定,每年产品抽查合格率一直保持在100%。

看桐城 | 以质量提升促进桐城高质量发展



开展市长质量奖评审 打造质量标杆企业

早在2013年,我市就在全市实施“市长质量奖”,印发《桐城市市长质量奖管理办法》。《办法》明确了企业申报市长质量奖的条件,对奖项的组织管理、评审程序、表彰奖励和监督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桐城市市长质量奖每年评审1次,授奖总数2家,授予在桐城市登记注册、有广泛的社会知名度与影响力、实施卓越绩效模式管理、质量管理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在国内外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企业。自2013年以来,共有6家企业获得“桐城市市长质量奖”,另有6家企业获得“桐城市市长质量奖提名奖”。

实施品牌带动战略 提升品牌知名度

近年来,桐城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先后制定多项规划,完善相关产业、环境、科技等政策措施,分类培育,推动商标品牌建设。市场监管局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帮助指导企业申报省、市名牌及商标,先后多次邀请知名质量管理专家进行现场培训指导,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2015年,桐城市政府划拨专项资金,邀请国内质量管理名家对全市390家规模企业进行培训。

最新制定的桐城市扶持产业发展政策体系中,对推进商标品牌质量战略作出明确规定: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认定企业给予20万元奖励,新获安徽省著名商标或安徽省名牌产品认定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对提升技术标准水平、相关管理体系认证等企业都给予一定的奖励。在政府支持引导下,各类企业争先创牌意识显著增强。其中,安徽省金星包装有限公司积极实施品牌兴企战略,于2015、2016年先后获得安徽省著名商标、安徽省名牌产品称号,近3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年递增千万元,跨上亿元台阶,成为桐城市瓶盖行业的领军企业。目前,桐城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6件、中国名牌产品1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件、安徽省专业商标品牌基地4个、安徽省著名商标61件、安徽省名牌产品23个。

在品牌利用上,桐城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商标的品牌价值,在安徽率先开展商标专用权抵押贷款工作,积极开辟企业融资贷款的新路径。近年来运用商标权质押等3个登记平台助企业融资13.513亿元。


看桐城 | 以质量提升促进桐城高质量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