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入瓔珞崖


鄉土桐城 | 誤入瓔珞崖



誤入瓔珞崖

文|汪向軍

一座年紀輕輕的牌坊,孤零零的守著這段老態龍鍾的峽谷。或許再過若干年,牌坊也就老了,老了也就是文物,才是真正的雲門。初來乍到,以為就是個普通的峽谷,山裡隨處可見。但是,查閱資料,你就會發現這峽谷是大有來頭的。明代貴州巡撫趙釴來過,北宋著名的大畫家李公麟來過,蘇澈來過,黃庭堅來過,甚或百科全書式的方以智來過,還有清朝的張英張廷玉來過。入口崖壁上留下趙釴的“雲門”二字,李公麟從這遊玩回家留下《龍眠山莊圖》,圖中有十二景,大文學家蘇轍為畫中每處名勝配詩一首,詩畫合璧,成千古絕唱。

自古龍眠出隱士,眼前這峽谷也宛如一位遺世獨立的隱士。那些古人留下的石刻或隱,或藏,或露,有的模糊不清,有的已經完全風化,這些可都是峽谷珍藏有百年的寶貝,可惜沒有人待見。潛山三祖寺旁有段跟這差不多的峽谷,那裡也留下大量的名人墨寶,現在的待遇比這就好百倍了。簡直一個在地上,一個在天上。


鄉土桐城 | 誤入瓔珞崖


難得的好春光,總想找個有山有水的地方,學古人的樣子,去踏踏青。有山沒有水的地方不好玩,有水沒有山的也不好玩,所以就想到了雲門。門前不知道什麼時間修了一條水泥路,象蛇一樣蜿蜒著,遊向峽谷深處。眼前的峽谷一點春意也沒有,牌坊的顏色開始暗沉,有點像做舊,身上還有苔蘚,不像歷史塵埃里長出來的,那樣古樸。踩著厚厚的落葉,繼續向裡,身後有沙沙的聲音,從石頭的骨子裡發出來,峽谷更顯幽深寂靜了。谷裡的樹,草,石頭,水,還有那些古人的字,都在等著度化,當然我不是擺渡人。

不知道我這是第幾次來雲門峽谷,每一次來都很浮淺,然後就匆匆的離開。這次我想下到谷底,然後向上攀爬,忽然我聽到很響亮的泉水聲音,如同天籟,難道那位叫柱老的人也在我這個位置聽到了水聲,於是留下“聽泉”石刻。此刻,我有點迫不及待。還好枯草中有條路,山勢也不高,很快我就見到了水的真容,原來這裡就是著名的瓔珞崖。瓔珞原指古印度佛像頸間的一種裝飾,由世間眾寶所成,形如網狀。瓔珞巖標註在《龍眠山莊圖》右端,圖中繪一居士臨流獨坐,仰望著巖壁上的瀑布,瀑布宛如一張漁網,這或許就是瓔珞巖得名由來。蘇轍題瓔珞巖詩曰:“泉流逢石缺,脈散成寶網。水作瓔珞看,山是如來想。”

據1988編印的《桐城縣文物志》記載:龍眠山東北繞雲梯有“瓔珞崖”,泉飄瓔珞而得名,明御史趙鼎卿曾陰刻楷書“瓔珞崖”於崖間,並賦《龍眠山瓔珞泉》詩:“神水飄瓔珞,奇名萬古傳。誰從三李後,長和小蘇篇。山帶有時去,天紳盡日懸。洞中人不到,瑤草自年年。”瓔珞崖附近應該還有棲雲室,秘全庵等諸多景點,這些景點都出現在龍眠山莊圖裡,蘇澈都為之寫過詩。

水不再寒徹,而是有了溫度,畢竟這是春天。水是幸運的,崖也是幸運的,因為它們遇見了大知府,大畫家,大學者等等名人,才得以坐擁千古。龍眠山莊圖首景就是瓔珞崖,畫裡臨水獨坐的那個居士,應該就是李公麟了。

初進峽谷的人,走到此處,以為是走進了死衚衕。可是不然,仔細看,沿著崖壁有一條曲折石徑,順著石徑可以直攀崖頂。趙釴攀爬上來後,發現崖頂上有肥田沃土、雞鳴村落、人煙蔚然,仿如桃源仙境。於是大呼找到了“龍眠真境”,並賦詩一首:“天合群峰勝,山崖百折奇,肯教流水去,不遣世人知。”他太愛這地方了,就在此造屋安家,並將窮親舊戚遷來此處,大家一起同樂樂。便形成了一處至今仍在的桃源村莊——寶山村。

我也太愛這個地方了,可惜我不能遷居。偷得浮生半日閒,誤入瓔珞做真人。


鄉土桐城 | 誤入瓔珞崖


鄉土桐城 | 誤入瓔珞崖


鄉土桐城 | 誤入瓔珞崖


鄉土桐城 | 誤入瓔珞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