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府上聯:東和尚,西尼姑,兩廂情願,糊糊塗塗,下聯堪稱完美

對聯又稱為對對子和楹聯,對聯一般書寫在紙上,布上,有時也會刻在竹子上,石頭上。對聯的本質是一種對偶句,除此之外,對聯又要求對仗工整,平仄相同,意境相同,這也正是對聯的難點所在。

知府上聯:東和尚,西尼姑,兩廂情願,糊糊塗塗,下聯堪稱完美

關於對聯的起源可以說是眾說紛紜,但比較可靠的說法則是起源於三國時期,我們所熟知的春聯則起源於五代時期。在古代文人墨客之間往往愛用對對子的形式來展現自己的才華,或則作為逗趣的一種手段,所以民間也流傳了許多關於文人墨客之間對對子的趣聞,比如大文豪蘇東坡晚年與佛印和尚,又或者時大才子唐伯虎,還有清朝的乾隆和紀曉嵐,這些名人與對對子之間的不解情緣,最終都成了老百姓茶餘飯後的一種談資。

知府上聯:東和尚,西尼姑,兩廂情願,糊糊塗塗,下聯堪稱完美

在明朝的萬曆年間,在江西就有這麼一位知府,平日裡昏庸至極,雖然不懂治理百姓,但卻意外的對的一手好對聯,由於他對於自己這項才能的自信,所以他常常以此來刻意為難和羞辱別人,而每每這是他就會流入出一副得意之情。

知府上聯:東和尚,西尼姑,兩廂情願,糊糊塗塗,下聯堪稱完美

一日這個王知府外出遊玩,排場弄的甚大,百姓紛紛避之不及,王知府一行人最終來到一所寺廟中,到寺廟時,王知府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這個寺廟同時住著和尚和尼姑,而和尚全部住在寺廟的東邊,尼姑則住在寺廟的西側。王知府靈機一動,想出一法羞辱和尚和尼姑,他提筆在牆上寫出一上聯:東和尚,西尼姑,兩情相悅,糊糊塗塗。

寫完后王知府便對在場的和尚和尼姑們說,一個時辰後,如果沒人能夠對出來就把寺廟拆了。

知府上聯:東和尚,西尼姑,兩廂情願,糊糊塗塗,下聯堪稱完美

聽了縣令這麼說,在場的和尚與尼姑們就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因為寺廟是他們的家,而縣令這個頗有難度的對聯對於他們來說實在是刻意為難。

而就在這時,一個書生從寺廟中走出來,這個書生前夜在寺廟中借宿,聽到外面有響聲便出來查看,和尚尼姑們見到書生便如看到救命稻草一般,他們立馬向書生說明了原委,並請求書生能夠幫助他們對出這個對聯,書生見狀裡馬錶示會盡力而為。

知府上聯:東和尚,西尼姑,兩廂情願,糊糊塗塗,下聯堪稱完美

書生見到這個上聯也一時對不出來,他便在寺廟內外來回踱步,此時他抬頭一看寺廟內的佛像,發現尼姑供奉著觀音,而和尚則供奉著彌陀,他立馬想到了下聯。

隨即在縣令的上聯下面寫下:上觀音,下彌陀,各保其主,清清白白。

縣令見到此下聯,發現無論從平仄還是語境上面來說,這個下聯都堪稱對的完美,最後縣令不僅沒有拆除寺廟,反而還對書生誇張了一番。

書生的下聯確實完美,如果換做是你,又會有什麼出彩的下聯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