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選局|軍方政變後的五年“華麗轉身路”

自去年底以來,圍繞遲遲未能舉行的泰國總理選舉,外界質疑聲不斷。

3月24日,大選終啟幕。這是2014年軍方發動政變推翻英拉政府以來的首次選舉,政局走向令地區內外關注,外國投資者也靜觀政治風向。不過,2017年通過的泰國新憲法,及近期長公主烏汶叻的參選風波,都給選舉蒙上陰影。泰國軍政府總理巴育能否華麗轉身為“民選總理”成最大看點。

澎湃國際推出“泰國選局”系列文章,試圖從多視角釐清選舉背後的迷局。

“國家會好起來,把幸福還給人民,今日雖艱辛困苦,但軍人絕不認輸……”2014年6月,泰國陸軍司令巴育創作了這首名為《把幸福還給人民》的歌曲。在這之前不到一個月,巴育領導軍方發動政變推翻了民選的英拉政府。

彼時,巴育懇請民眾“再給我們一點時間”。5年後的2019年3月24日,在推遲6次之後,大選終於到來。

據泰國選舉委員會25日公佈消息,超過八成選民參與了此前一天的選舉投票。根據初步統計數據,在下議院的350個選區制議席中,親他信的為泰黨獲得了138席暫時領跑,提名巴育的國家人民力量黨收穫96席居於第二。不過,在下議院的150個比例制議席中,據《曼谷郵報》預計,國家人民力量黨或將得到19席,不僅縮小了與為泰黨的差距,由於擁有250個上議院席位支持的天然優勢,巴育距離連任總理僅有一步之遙。

“14年來,泰國第一次出現了打破兩極分化和僵局的機會。”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安全與國際問題研究所主任、政治學教授蒂提南•蓬蘇迪拉克(Thitinan Pongsudhirak))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說,“但是這需要妥協,以及領導人之間的新的理解,以達到一種可行的平衡。”

從2005年泰國前總理他信第二次當選總理,並引發國內反他信運動以來,支持他信的“紅衫軍”和反他信的“黃衫軍”幾次走上街頭對抗衝突。泰國軍方兩次政變、推翻民選政府。“挺他信”與“反他信”的二元對立在長達十年的十年內左右著泰國的政治社會議題。

而今,歷經5年努力以求“軍(政府)”轉“民(選政府)”的巴育,在新一輪大選過後似乎已“華麗轉身”。

泰国选局|军方政变后的五年“华丽转身路”

2019年3月24日,泰國曼谷,總理巴育現身投票。 東方IC 圖

王權—威權—軍權的失衡

2014年5月22日下午5點多,成千上萬的示威者仍然聚集在曼谷街頭,身著軍裝的泰國陸軍司令巴育·佔奧差在四名軍方將領的簇擁下突然出現在電視畫面中。

“由於混亂逐步加劇,破壞國家安全,我們決定政變。”巴育對著面前攤開的一份文件,面無表情地說,發動政變的目的是為了使局勢正常化,並推進政治結構、經濟和社會改革。

一個多小時前,各派力量政治領袖仍在陸軍俱樂部舉行由軍方組織的多方會談。在巴育要求各方讓步的提議遭到拒絕後,泰國陸軍第一步兵團的士兵衝進會場,將幾十名參加會議的重要人物悉數帶走扣押。

在此前的數月,反政府的“黃衫軍”與支持政府的“紅衫軍”在街頭持續抗議對峙,讓英拉政府陷入癱瘓。這一切,隨著泰國軍方的強力介入戛然而止。

自1932年發動軍事政變迫使泰國國王拉瑪七世實行君主立憲制以來,軍人集團一直在泰國政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泰國軍人集團先後發動了20次政變,包括2014年5月的這次在內,有12次政變取得成功。

軍方的不滿來源於他信上臺以來所採取的削弱軍方措施。英拉的哥哥、前總理他信2001年上臺之後,開始致力於推動泰國“軍隊國有化”,將軍隊納入政府的行政管理框架內。

儘管在1992年的民主運動之後,泰國軍方已經退出了泰國的國家權力中心,但是軍方仍然保持著相對獨立的政治地位,特別是財權和人事權的自主性。而他信上臺後一方面不斷削減軍費開支,另一方面安插親信試圖滲透軍方,無疑觸動了軍方的核心利益。

據統計,在2006年政變前,泰國軍費開支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已經降至1.12%。而在政變之後的2007年,軍費比重就上升到了1.36%,比前一年增加33%。泰國軍方還要求,在2018年之前將軍費開支的比重增加到2%。

“他信的成長背景註定了他在軍方沒有強有力的支撐力量,一旦軍方利益受損,他信就成為打擊的主要目標。”中國(昆明)南亞東南亞研究院泰國研究所副所長餘海秋對澎湃新聞說。

從2001年開始,他信英拉兄妹憑藉一系列草根政策,在廣大中下階層特別是北部和東北部農民的支持下,一躍成為泰國政壇的戰無不勝的政治力量。但是他信的一家獨大以及個人威望的急劇上升,打破了泰國既有的政治格局,引起了泰國各派政治力量的不滿,成為反他信運動的根源。

“他信出任總理期間,打破了泰國傳統政治勢力的平衡,即王權—威權—軍權的等邊三角形架構。”餘海秋說。

泰国选局|军方政变后的五年“华丽转身路”

當地時間2019年3月22日,泰國曼谷,泰國人民力量黨舉行競選集會,總理巴育出席。 視覺中國 圖

肅清他信勢力效果明顯

泰國軍方在2006年的政變以及之後,採取了包括修憲在內的種種努力,但是並沒有能夠遏制他信勢力。

在2007年12月的眾議員選舉中,他信的政黨依然傲視群雄,最終被視為他信代言人的沙瑪·順通衛出任總理。他信的妹妹英拉則於2011年8月再次當選總理。這成為泰國軍方在2014年再次出手發動政變的動機和原因。

有媒體曾經報道,英拉與其領導的為泰黨實際上一直努力與巴育和泰國軍方高級將領保持良好關係。在2013年11月,當英拉領導的為泰黨建議的一項赦免兄長他信等政治人物的法案引發大規抗議時,巴育最初保持了沉默。但是,在派系利益面前,這種私人層面的努力顯然沒有任何用處,軍方選擇堅定地站在了反他信的一邊。

有了2006年政變的教訓,泰國軍方在2014年5月再次發動政變之後決心剷除泰國的他信勢力,確保其永遠不能東山再起。

在政變後的一週時間裡,軍方對泰國警界進行了大規模清洗,至少撤換了17名高級警官。在2006年政變時,泰國軍方曾經調整600多名中高層軍官的職位,基本肅清了他信在軍中的勢力。

而他信在警界多年,根基更加深厚。在1987年辭職之前他已經官至警察中校,1976年他信更是迎娶了前警察總監沙默·達瑪蓬警察中將的女兒。因此反他信陣營一直認為在警察中存在強大的他信同情者。

在政變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泰國軍方還調換了泰國77個府中13個府的長官,其中大部分是前總理他信傳統票倉——北部和東北部所在府。

政變後不久,泰國家肅貪委員會還決定成立一個專門小組,就英拉及另外4位前看守政府商務部部長、副部長的資產及負債情況展開調查。

2015年2月,泰國總檢察長辦公室正式向最高法院提起針對英拉的刑事訴訟,認為她在大米收購政策執行中違反刑法和反貪汙法,造成糧食囤積與國家損失。長達兩年的聽證庭審就此拉開帷幕。

2017年8月,就在泰國最高法院就前總理英拉“大米瀆職案”進行缺席審判並判處英拉5年監禁前一個月,英拉流亡海外。2017年10月,泰國曼谷警方向國際刑警組織里昂總部發出藍色通報請求,請求192個成員國提供線索。

餘海秋認為,在當前來看,巴育肅清他信勢力的舉措成效明顯。但鑑於泰國政治的傳統,這種成效是暫時性的。

“政黨、個人在軍政府時期,不得不表現出對政府治理國家的支持,但隨著軍政府領導的更迭,權力流轉會發生相應的變化。”餘海秋說。

泰国选局|军方政变后的五年“华丽转身路”

當地時間2019年3月13日,泰國坤敬府,泰國總理巴育當天赴坤敬府視察交通運輸項目,搭乘試運行旅客列車並與民眾零距離交流。 東方IC 圖

“軍方版他信經濟學”

他信英拉兄妹的成功在於憑藉一系列惠民政策贏得了廣大下層民眾特別是北部和東北部農民的支持。在他們的支持下,他信及其政黨在2001年之後的歷次選舉中戰無不勝。

泰國經濟長期處於兩極分化的狀態,社會不平等與分裂十分嚴重。曼谷等南部的城市經濟發達,城市中產階級等精英階層人數雖少,但生活富裕並長期掌權。而在泰國北部和東北部的農村,經濟卻十分落後,佔泰國人口近70%的農民成為“沉默的大多數”。

他信執政後,先後提出了農民暫緩三年還債、給予每村一百萬銖發展貸款,“一鄉一產品”計劃、一村一獎學金、三十泰銖治百病等惠農政策。

他信的妹妹英拉2011年贏得大選出任總理之後,繼續推行惠民政策。其中就包括後來被反他信派指責存在腐敗的大米收購政策。英拉執政後,兌現其在競選時的承諾,將大米收購價提高至每噸1.5萬泰銖(約合455美元),比原來的收購價增加了大約50%。這項政策也得到了廣大農民的大力支持。

他信兄妹的惠民政策在為他們贏得無盡的政治資源的同時,也引起了城市中產和精英的不滿。他信政策將大量經濟社會資源投向草根階層,並裁撤數十萬公務員、國企工人等原先享有高福利的“體制內人士”,大大削減了城市精英的福利,並加重了他們的稅收負擔來增加草根福利。

巴育領導的軍政府對於他信英拉及其政治勢力長期稱霸泰國政壇的原因心知肚明。想要徹底剷除他信捲土重來的可能,只有釜底抽薪,奪取支持他信的下層選民。巴育採取了“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策略,在過去幾年巴育政府在提高農民收入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2015年8月,巴育再次改組內閣,出乎意料地起用前他信政府時期的副總理頌奇回來擔任副總理掌管經濟事務,重振泰國經濟。頌奇宣佈,經濟政策將聚焦於貧民、農民及中小企業。巴育政府的經濟政策為此被外界稱為“軍方版他信經濟學”。

巴育2016年提出的“泰國4.0戰略”內容之一,就是要將傳統的農業種植模式升級為智能化農業。2018年1月,泰國競爭力提升策略委員會向經濟社會發展委員會提出20年國家競爭力提升五大戰略,其中第一條就是發展農業。該委員會主席稱,要讓農業成為泰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讓農民成為高收入人群。

“巴育執政期間經濟政策比較好,經濟增長率比較高。這幾年巴育一直採取比較多的惠民措施,對全國各區域的民眾都有不同程度的惠及,”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南亞東南亞及大洋洲研究所副研究員、環孟加拉灣研究室主任宋清潤此前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評價說。

巴育過去幾年“釜底抽薪”的策略似乎多少產生了效果。2016年的憲法公投通過,這是十餘年來“反他信”陣營第一次在一次投票中正面擊敗了“挺他信”的一方。雖然他信的大本營東北部各府民眾多投反對票,但在東北18府中,有5個府投了贊成票。

泰国选局|军方政变后的五年“华丽转身路”

當地時間2019年3月13日,泰國孔敬府,泰國總理巴育當天赴孔敬府視察交通運輸項目,搭乘試運行旅客列車並與民眾零距離交流。 東方IC 圖

軍方執政的三個轉變

在2014年政變後不久巴育就提出了民主進程三步走計劃。在穩定國家秩序、修改憲法之後再進行大選。按照巴育的計劃,將在其執政後15個月內舉行大選,還政於民。

但隨著巴育領導的軍政府開始著手修憲,中間又有老國王普密蓬駕崩新王即位,大選時間前後推遲6次,從2015年一直拖到2019年。也造成了泰國曆史上罕見的軍政府執政長達五年的情況。

“從民意基礎上看,在經歷了頻繁的政治變革後,泰國各方俱疲,厭倦街頭政治帶給國家和民眾的傷害,渴望一個相對穩定的政局是各方共同的呼聲。”餘海秋說,“從客觀現實上看,各方政治勢力旗鼓相當,除了軍方,並沒有可以獨擋一面的大黨迅速崛起。”

在2014年5月政變前,身為陸軍司令的巴育原本已經計劃於當年9月退休。但是在泰國政壇陷入亂局之際,這位對泰國王室忠心耿耿的軍方強人成為了新總理的不二人選。

原本人們預期軍方會像以往的政變那樣,在短暫接管政權之後邊會還政於民,但是巴育並不願意就此放手。就在2月8日候選人註冊截止日期之前,巴育宣佈將作為親軍方的人民力量黨的總理候選人參加大選。

餘海秋認為,巴育以國家公民力量黨身份參與競選總理,體現出泰國軍人集團干政出現了新的變化。在長達五年的執政中,軍方實行了更多的國家治理模式。

“無論修憲還是泰國中長期發展規劃的制定,以及泰國4.0戰略的提出和東部經濟走廊的建設,都體現了軍方從執政法理性、效率性和治理性的轉變。”餘海秋說。

去年12月,巴育領導的軍政府就宣佈將撥款630億泰銖(約19.2億美元),通過一系列援助配套救濟低收入者、年長人士以及退休公務員,這被外界解讀為收買人心為大選鋪路之舉。

而在更早之前,由軍方主導制定的2017年新憲法,則更為軍方繼續執政掌權創造了其他政治力量所沒有的優勢。

根據2017年泰國軍政府主導制定的新憲法,上議院共250席,其中50席由選舉委員會指派,其餘200席由軍政府組織“國家和平暨秩序委員會”(NCPO)指派。下議院共500席,由18歲以上的公民在泰國350個選區(可在海外及提前投票)選出350名議員,另150名眾議員依政黨得票比例分配。總理人選,則由上下議院的共750名議員投票選出,得票過半數(即超過375票)者當選。

“大的政黨因此受到限制,小的政黨將從中獲益。除了削弱大的政黨,新的規定還允許議員秘密投票,而不必遵守其黨派的路線。”蒂提南說,“軍政府的計劃非常明確。其最終目標就是大選後通過巴育和親軍方的政黨保留自己的權力。”

媒體此前分析指出,新的選舉規則將會有效稀釋選民的選票,而他信的支持者則認為這種設計目的是為了消除他信的影響力。

蒂提南說,2017年憲法規定,大選後上臺的政府必須遵循軍政府此前制定的《國家20年發展戰略規劃》,偏離這一規劃可能招致彈劾或者政府解散。新的憲法及其授權的相關法律,也為解散政黨、以投票舞弊和選舉違規禁止議員創造了更大空間。

然而就3月24日大選的初步結果來看,信心滿滿的巴育及其所在的國家人民力量黨並未能夠如願一舉拿下連任總理所需的下議院125個席位,他將不得不尋求與其他黨派的聯盟組閣。而面對“老對頭”親他信的為泰黨、表態保持中立的民主黨、明確提出反對的新未來黨,巴育未來的組閣、執政之路還料將曲折繁瑣。

儘管鑑於泰國軍方在法律上的優勢,選前外界普遍認為,巴育繼續執政的可能性較大。但是餘海秋認為,即使巴育代表的軍方繼續執政,也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泰國傳統的政治格局,短期內仍然無法突破泰國的政治格局。

“改頭換面的巴育政府未來依舊困難重重。”餘海秋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