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氣象部門老革命家防雷檢測的艱苦歲月

揭秘氣象部門老革命家防雷檢測的艱苦歲月

防雷裝置檢測

現如今,防雷檢測放開後,已經是如火如荼了,社會各界精英都參與進來,防雷人士也越來越多,為我們的防雷事業增磚添瓦,減少人們的雷電災害,可是你們知道麼?在很久以前,在我們這些防雷企業還沒興起或者剛興起的時候,在那個交通還沒這麼發達的時代,防雷檢測設備還不完善的時候,這個防雷檢測又是由誰來承擔呢?那就是值得我們尊重的氣象部門的老防雷檢測人員,在那個艱苦卓絕的年代,沒有他們老一輩的遮風擋雨,不管嚴寒還是酷暑,天天下鄉檢測,推動我們的防雷,那麼我們現在也看不到防雷的興興向榮,遍地開花,那麼他們是如何的艱苦,且聽小編我細細道來。

我們知道,在很早以前,大約70,80年代,防雷估計百分之八九十的人聽都沒聽過,頂多就是在屋頂搞個避雷針做做樣子,那個時候雷電事故層出不重,特別是在農村,因此,國家經常強調把防雷放在首要地位,並且雷電災害也被劃分到了十大災害之一,這麼重要的擔子,只能由與防雷相關的氣象部門負責了,在那個環境及其惡劣,條件及其苛刻的年代,要想把防雷檢測及防雷施工做好,可以說是“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可是我們的老一輩革命家卻就是這麼過來的。

揭秘氣象部門老革命家防雷檢測的艱苦歲月

氣象局

最常用的工具,就是兩條腿了,基本上在縣城裡面,沒有兩條腿是走不到的,因為沒有馬路,也沒有交通工具啊,只能憑藉自己雙腿的努力了,有的鄉下十多二十來公里,你們想想,兩條腿那得走多久,長的時候就是半天時間沒了,天氣寒冷的天還好一點,遇到酷暑難當的夏天,雙腿走痛了不說,還熱的很容易中暑,到了鄉下,一般還是檢測不完的,就算檢測完,也不會馬上就這麼撤回,一般一呆就是2,3天,甚至3,4天,因為出來一趟確實不容易,檢測完目標任務也是第二天的事情了,睡覺的話,真可以是說是地為床,天為被子,如果村民有地方睡還好,沒地方睡,那就直接露宿了。然後檢測完目標任務,改造完目標任務後,還會在附近一些地方去採訪採訪,考察考察。有時候因為天氣原因,水土不服原因,感冒發燒那是家常便飯。

慢慢的局裡條件有所改善,開始有了自行車了,但是自行車的速度大家也知道的,再加之,馬路設施還是不行,基本上都是些崎嶇坎坷的土路,自行車顛簸個半天,輪胎都很容易爛,並且有時候跑的胎都沒氣了,又找不到充氣的地方,最後只能推著自行車走,反而多了個累贅,是不是想想都好笑呢?還有更加搞笑的,自行車年限太久了,爛的不成樣子了,還捨不得丟,最後兩個輪子就是剩下兩個鋼圈了,也照樣可以騎,老革命家說至少比走路要強多了。

揭秘氣象部門老革命家防雷檢測的艱苦歲月

為人民服務

隨著時間的推移,交通工具終於到了摩托車,小卡車了,這樣,老一輩檢測人員在交通工作上面終於算解決了一個大難題,但是還是在馬路設施的問題上,在城市裡面檢測,距離近,路好,問題不大,可是大部分都是在農村鄉下面啊,很多時候小卡車根本就過不去,有時候開這卡車,底盤都被刮蹭壞了,心疼的呱呱叫。

是不是很艱難呢?還有一個更加艱難的,有很多需要檢測的在山上或者半山腰的,呵呵,那就夠他們受的了,就算有摩托車,小卡車也是沒有用的,那還得靠真功夫雙腿了,有人調侃說,一年鞋子都要走爛幾十雙啊,並不是開玩笑的。

而今,生活越來越好的今天,防雷也越來越明朗的今天,檢測也是越來越輕鬆了,可是氣象局老前輩卻被放權了,不禁讓人覺得唏噓,想想以往的艱苦歲月,想想他們以往為老百姓所做的貢獻,覺得他們真的很偉大,在那個時候,不怕艱難險阻,完全就是為人民服務,因為這個檢測費用根本就沒什麼錢的,就是現在的價格還是後來加起來一部分,賺的錢也許還不夠交通費用,不夠人工費用。當然,氣象部門還是保持了易燃易爆場所的檢測任務了,因為也只有他們有這個檢測實力,至於以後會不會放開就不得而知了。或許對於他們來說,放開了倒也是一種解脫。但是我們這些後輩應當永遠銘記,有這麼一群老前輩為我們防雷事業做出的巨大的貢獻,真可以說是“前人植樹,後人乘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