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棉被帶來近百億,這個陸豐人被外界譽為“棉被大王”!

行至商場,即在“江湖”,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高手。中國的家紡業江湖,從南至北、由西到東,處處“刀光劍影”,自產品、到品牌、營銷模式,從線下門店到線上、乃至渠道鋪設佈局,競爭尤為激烈。

家紡業內,家家非劍俠即刺客,個個“身手不凡”:羅萊創始人薛偉成,出身工商世家;夢潔家紡姜天武,紮根行業近30年;而紫羅蘭陳永兵、水星李裕傑等,生於草莽個個稱王。可以這麼說,家紡業是改革開放以來,最能體現出國內家族企業創業形態的代表性行業之一,而陸豐潮商林國芳和他的富安娜家紡,則是當中的一個典型案例。

一張棉被帶來近百億,這個陸豐人被外界譽為“棉被大王”!


▲富安娜 林國芳

不發黴的事業

林國芳,1954年出生在汕尾陸豐市潭西鎮月山村,家裡兄弟四人,排行老大,從小就分擔起家庭生活的重擔。

小時候,林國芳家裡很窮,喜歡看的書都是借來的;喜好音樂,就用田雞皮蒙上竹桶做一個二胡。林國芳曾經說,“小時候生活特別苦,只能想到一日三餐吃飽飯,做什麼都是為了生存,關於理想的東西全然沒有想過。”

林國芳夢想的覺醒來源於一封信。1979年,改革的春雷響起,林國芳身在泰國的伯父從報紙上得知深圳在搞改革開放,就寫信告訴他,讓他去深圳闖一闖。為了改變貧窮的命運,年僅24歲的林國芳決定來到深圳尋找新機會,而他也就此成為第一批到深圳吃“螃蟹”的人。

初次來到深圳,林國芳看中了老汽車站熙熙攘攘的人群,於是他在老汽車站對面開了一個士多店。因為為人忠厚,待客熱情,光顧他的士多店的人越來越多,生意很快就紅火起來。

經營士多店的時候,林國芳發現水果生意的市場很大,便開始轉行做起了水果批發。為了能夠拿到最新鮮的水果,他經常要跑到東北去調貨。勤快肯幹以及新鮮的貨源,最終把生意規模做得比當時深圳的果蔬批發市場還要大。

但水果有一點不好,那便是很容易爛,這讓林國芳覺得,做水果不能是他最終的選擇。善於觀察的林國芳很快將目光瞄準了月餅行業。他又在深圳開了第一家月餅廠,當月餅生意也做得風生水起的時候,周圍的人紛紛效仿。但同樣是由於保鮮的問題,林國芳又一次有了放棄的打算。

“我當時就想,要找一個不會發黴的行業來做。”家紡行業吸引了對藝術和審美有著偏好的林國芳。經過細緻的市場調研,林國芳發現國內的家紡業落後於國外,如果引進新的生產技術,家紡業應該有很好的前景。

“我一直追求美的事業,我希望更多人能擁有美的事物。我對完美的不懈追求。正是由於我對藝術和審美的喜愛而創造有藝術價值和有意義的家居產品。”林國芳說,他做了一生中最為重要的決定,將所有的資金和心血都投入家紡行業,至此再沒有動搖。

上海曬棉被的啟發

林國芳先是跟朋友創辦了一家床上用品公司,作為進入家紡行業的切口,為了熟悉並掌握印花的工藝,他每天奔波於各大印染廠,向同行的前輩請教。

早期的家紡業各家都差不多,“四菜一湯”的簡單花型市場隨處可見,沒有過多的競爭優勢,林國芳剛剛起步的工廠生意並不火爆,他於是不斷創新突破。

當時國內的家紡行業的知名品牌集中在華東,都是國有企業,如上海民光、常熟雙貓,林國芳經常要去華東跑市場。

“有一次到上海出差,當我們走到上海的街道時,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林國芳回憶到,家家戶戶用竹竿曬棉被,整條街道曬滿了一條條棉被,極其壯觀。

這是因為上海處在長江下游,氣候潮溼,被子也容易生潮,一到豔陽高照的天氣,各家都會把被子拿出來曬。

回家的路上,這一幕不斷地浮現在林國芳的眼前。“要是能夠有一張不會潮、不用曬的被子該多好,那將會有多大的市場啊。”

回到深圳,林國芳從市場上四處打聽,看有沒有什麼技術工藝可以防潮。最終,林國芳瞭解到,海外市場已有這種工藝。

幾經周折,林國芳咬著牙花重金從海外引進了國內第一條纖維棉被生產線。這種“不會發潮”的棉被面世後,引發了國內家紡業的技術革命,產品一度遭到搶購。這也讓林國芳嚐到了技術帶來的甜蜜。

製造不用曬的棉被,只是林國芳和富安娜堅持自主創新的一個案例。此後,富安娜還率先引入歐式印花,現在成為國內第一家實現平網印花產品規模化生產廠商、國內同行業中運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最多的企業,並率先在研發設計中應用全球領先的最大獨幅真絲提花技術等。

此外,富安娜成立國內首家家紡產品的專賣店,並首創特許經營模式,從而掀起了行業大的營銷革命。

一張棉被帶來近百億,這個陸豐人被外界譽為“棉被大王”!


慢火煲品牌,“棉被大王”想做家紡界“愛馬仕”

“品牌需積累,慢火煲靚湯。”林國芳認為這是他所帶領的富安娜能夠取得成功的關鍵。這包括兩層意義。一方面是始終執著堅持方向,沒有動搖。另一方面是不急於求成,平穩向前。

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深圳,是一個充滿著機會和誘惑的地方。當時房地產很火熱,土地價格十分便宜,林國芳早期一起創業的合夥人勸他做房地產開發賺快錢。林國芳經受住了誘惑,合夥人撤出資金進行房地產開發後,他自己堅守著家紡這條路。

而當時機成熟之時,林國芳也是快速出擊。“公司經歷的最重要的階段,一個是在2007年引進了德國SAP-AFS企業管理系統。我們是國內家紡行業中首個引進該管理系統的公司。這個系統為公司快速決策和市場擴張提供有力的信息保障。”林國芳表示。

另一個質的突破就是2009年底,公司上市,邁入資本市場。這令公司的治理更加規範有序,當然,公司的發展也有了更多資金的支持。

林國芳的夢想是做家紡“愛馬仕”,追求極致的他,不僅專注於設計藝術的產品,也講究藝術化地銷售,當時他沒有請那些當紅的女星代言,而是邀請了國內舞蹈藝術代表楊麗萍來擔任形象大使,強烈的衝擊著傳統的家紡行業,將商品演變成了藝術品,正如林國芳所說的:“我們不是賣商品,我們賣的是藝術品,賣的是文化,賣的是具有時尚特點的、有價值的東西”。

也正是林國芳這種執著與平穩的心態,成就了富安娜的現在。經過二十多年市場的錘鍊,富安娜已經有了自己的強烈個性。一位長期研究家紡業的基金經理評價:“拿掉商標,仍然知道是富安娜的產品”。

在這二十多年來,林國芳先後創立了五大主打品牌,他賺到錢之後沒有急著轉型做別的生意,而是專注行業創新和設計,其中讓他感到無比的欣慰的是,前幾年富安娜成功上市後,市值一度達到近百億,位居行業之首。

近日富安娜發佈了2018年業績快報顯示,2018年營業總收入為29.1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1.55%;據統計2017年富安娜的門店數量 更達到了1797個;今年雙11在某電商平臺全天交易額達到1. 35億元,銷售數量36萬件,銷售額同比增長14.4%,蟬聯家紡類目TOP前三。根據2018年胡潤髮布的百富榜顯示,其身價達到39億,他也被外界譽為“棉被大王”。

對於自己的成功之道,林國芳曾這樣說到:“做企業最忌諱就是浮躁,不能只追求眼前短暫的利益。我做事都有個長期的規劃,然後按照目標平穩向前,所以公司沒有走錯路,沒有出現大起大落。”

“A股慈善基金第一人"&"南粵新鄉賢"

作為中國家紡行業的領導品牌,富安娜早已家喻戶曉,然而,身為這個品牌的創始人和掌舵者,林國芳卻十分低調,往往只有在慈善活動中才能看到他的身影。

2010年6月30日,在首個“廣東扶貧濟困日”上,林國芳、陳國紅夫婦以個人名義捐款7000萬定向用於陸豐市文化中心、陸豐潭西鎮衛生院、潭西鎮中學的建設,尤其陸豐市文化中心項目一舉結束了陸豐長久以來沒有圖書館、博物館和文化館的歷史,這也是個人捐贈最高的一筆善款;隨後,他們宣佈,在廣東慈善總會成立 “富安娜慈善基金”,未來會將其夫婦兩人在富安娜62.4%的股權分紅也全部捐贈出去,持續用於開展慈善事業。這個舉動讓業界一片譁然,而此時,富安娜僅僅上市半年。

一張棉被帶來近百億,這個陸豐人被外界譽為“棉被大王”!


▲富安娜出資捐贈的陸豐市文化中心

林國芳並不知曉,他的舉動是國內首次有公司高管捐出所有的股權分紅。為了逐利,企業高管違規套現的現象屢禁不止,林國芳此舉無疑是資本市場的“另類”。

林國芳說:“雖然我身在異鄉拼搏,但我時刻地關注家鄉的文化教育,我們有物質生活在提升,精神文明也需要同步地發展,尤其是我們陸豐年輕人的一代,需要通過多讀書、多學習,提升自己的素養,成為真正對國家,對家鄉有貢獻的人才。”

除了捐建鎮衛生院和鎮中學,從2010年開始,林國芳還給潭西鎮47位孤寡老人、62名麻風病人和82名孤兒,每人每月發放生活費,孤兒撫養到18歲,老人直到去世。

2011年廣東第二個“扶貧濟困日”,林國芳再次捐款1000萬元,用於陸豐新農村建設。2016年,林國芳夫婦又捐資500萬元,支持陸豐第一期新農村住房建設。至今,林國芳捐贈的善款物資已近兩億元。去年年2月,林國芳被廣東省評選為首批10位“南粵新鄉賢”之一。

對此,林國芳說:“我不是特意地去經營我自己,沒有把企業當成我自己的個人財產,因為社會將財物資源託管給我,託付給我,企業和財富都是最終應賦予社會,積累財富不是為了我自己,而是要還給社會。”

來源:上海證券報、汕尾廣播電視臺、柳先說、一波說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