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給你關於威尼斯電影節的一切

一篇文章,給你關於威尼斯電影節的一切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是每年8月至9月間於意大利威尼斯利多島所舉辦的國際電影節。

與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及德國的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世界三大電影節”,最高獎項是金獅獎。

威尼斯電影節創辦於1932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節,即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

第75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將於2018年8月29日至9月8日舉行。

一篇文章,給你關於威尼斯電影節的一切

威尼斯電影節六大單元

1、主競賽單元

由評委會從參報的所有電影中選擇,今年的第75屆威尼斯電影節有21部影片入圍主競賽單元。當然,金獅獎、銀獅獎、評委會大獎、最佳演員獎、評審團特別獎等大獎也只會在這21部電影中產生。

2、地平線單元

威尼斯電影節的兩個官方競賽單元之一,但與主競賽單元不同的是,它重點鼓勵電影的實驗和創新,用以捕捉國際電影未來的潮流和趨向,該單元以故事片為主,但也允許紀錄片參賽與故事片混合評獎。今年,中國導演萬瑪才旦執導的《撞死了一隻羊》入圍該單元。

3、非競賽展映單元

顧名思義就是不參與各種的獎項的角逐,但是能在威尼斯電影節期間展映的影片。張藝謀的《影》和蔡明亮執導的《你的臉》入圍了今年的威尼斯電影節非競賽展映單元,這無疑也是一種肯定和鼓勵。

4、Sconfini單元

就是經典影片展映單元,會頒出最佳修復片、最佳修復紀錄片、榮譽金獅獎等獎項。

5、威尼斯日單元

和”Sconfini單元”一樣都是不參與金獅獎等大獎的角逐,但是還是會頒發出最佳電影、特別提及、觀眾選擇獎三個獎項。

6、VR競賽單元

“VR競賽單元”是近年來新增的環節。今年由愛奇藝出品的《無主之城VR》和Pinta Studios 出品的《烈山氏》以及Sandman Studios出品的《地三仙》均入圍了VR主競賽單元。會頒出最佳VR電影、最佳VR體驗(互動內容)、最佳VR故事(線性內容)三個獎項。

一篇文章,給你關於威尼斯電影節的一切

本屆金獅獎"種子"影片

登月第一人導演: 達米恩·查澤雷

主演: 瑞恩·高斯林 / 克萊爾·芙伊 / 巴勃羅·施瑞博爾

上映日期: 2018-08-29(威尼斯電影節) / 2018-10-12(美國)

一篇文章,給你關於威尼斯電影節的一切

聚焦美國傳奇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的傳記電影《登月第一人》作為開幕片亮相第75屆威尼斯電影節,併入圍主競賽單元。

影片不僅講述了人類從1961年開始實施登月壯舉背後的艱辛,也展現出阿姆斯特朗及同事所面臨的種種技術問題、資金問題,甚至政治困境。

這也是繼《愛樂之城》後,導演達米恩·查澤雷執導的影片再度獲選威尼斯開幕片。

男主角依然是瀟灑帥氣的高司令,男主背後的女人珍妮因忍受不了丈夫常年在外,於1989年年底提出離婚。

登月第一人因此感嘆:“我很抱歉,我們的婚姻,成為我成功的最大代價。”

寵兒導演: 歐格斯·蘭斯莫斯

主演: 艾瑪·斯通 / 蕾切爾·薇茲 / 奧利維婭·科爾曼

上映日期: 2018-08-30(威尼斯電影節) / 2018-11-23(美國)

一篇文章,給你關於威尼斯電影節的一切

導演歐格斯·蘭斯莫斯的新片《寵兒》就是一部發生在18世紀早期英格蘭的宮鬥戲。

影片講述了一個關於宮廷陰謀、百合、嫉妒和背叛的故事大不列顛王國的安妮女王與她的密友公爵夫人Sarah Churchill 的關係因新女僕Abigail Masham的到來而被攪得翻天地覆,各位女性為爭奪女王的青睞和獲得宮廷影響力而展開了激烈的鬥爭。

這不是我們的《延禧攻略》和《如懿傳》嘛?腐國也是宮鬥名國呢!

都說三個女人一臺戲,這三個女人是如何攪翻大不列顛王國的呢?

陰風陣陣導演: 盧卡·瓜達尼諾

主演: 達科塔·約翰遜 / 蒂爾達·斯文頓 / 科洛·莫瑞茲

上映日期: 2018-09-01(威尼斯電影節) / 2018-11-02(美國)

一篇文章,給你關於威尼斯電影節的一切

憑藉《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躋身歐洲一線導演之列的意大利導演盧卡·瓜達尼諾竟然放棄小清新,開始挑戰恐怖片了!轉的也太快了吧。

美國女孩蘇茜來到德國一所歷史悠久的芭蕾舞學院進修,結果在學校裡遇到了一系列神秘事件:女學生接連遭到血腥殘忍的殺害……

經過尋訪,蘇茜發現這所學校原來是一群女巫的大本營,而自己將是下一個受害者!最終,蘇茜殺死了黑魔女,逃出了魔窟。

一篇文章,給你關於威尼斯電影節的一切

華語電影高光時刻

導演: 張藝謀

主演: 鄧超 / 孫儷 / 鄭愷 / 王千源

上映日期: 2018-09-06(威尼斯電影節)/ 2018-09-30(中國大陸)

一篇文章,給你關於威尼斯電影節的一切

國師張藝謀全新打造的“物質化黑白”電影《影》入選了本屆威尼斯電影節非競賽展映單元。

用物質的控制代替後期的褪色處理,所有的服裝、道具、場景儘量呈現黑白化,最終達到像中國水墨畫的感覺。

影片是張藝謀導演對史詩故事三國荊州的重新詮釋,講述了一個從八歲就被秘密囚禁的小人物,不甘心被當成傀儡替身,歷經磨難,努力尋回自由的故事。

真身與影子的暗中較量,主公與朝臣的爾虞我詐,權勢與權謀的明爭暗鬥,愛情與權力的慾望糾葛,一切將在威尼斯電影節揭開面紗。

你的臉

導演: 蔡明亮

主演: 李康生 / 陳湘琪

上映日期: 2018-08-30(威尼斯電影節)

一篇文章,給你關於威尼斯電影節的一切

從不關心票房的蔡明亮導演卻一向關注弱勢族群。其新作《你的臉》也入選非競賽展映單元,聚焦十幾位高齡素人,是一部只有特寫鏡頭的電影。

“他們看我們長大,為什麼我們不能看看他們?”

導演蔡明亮說:“這部作品無法分類,既不是紀錄片,也不是劇情片,每一個走進我鏡頭的臉,就是一個構圖和風景。”

一直覺得,能從蔡導的電影裡看到自己。

撞死了一隻羊

導演: 萬瑪才旦

主演: 金巴 / 更登彭措 / 索朗旺堆

上映日期: 2018-09-04(威尼斯電影節)

一篇文章,給你關於威尼斯電影節的一切

由澤東影業出品,王家衛監製,萬瑪才旦執導的電影《撞死了一隻羊》入圍本屆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競賽單元。

這是繼《塔洛》(2015)之後,萬瑪才旦的電影第二次入圍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競賽單元。

影片改編自次仁羅布短篇小說《殺手》和萬瑪才旦的短篇小說《撞死了一隻羊》,講述一宗復仇事件引發的關於救贖和放下的故事。

影片彩色與黑白畫面交織,極具東方神秘氣質,十分契合“地平線”單元鼓勵實驗和創新,捕捉國際電影未來的審美潮流和發展趨勢的要求。

一篇文章,給你關於威尼斯電影節的一切

75年、83個春秋

威尼斯電影節

今年是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75年慶典。

75年的威尼斯電影節猶如浩渺星河,多少藝術作品從這裡走向世界,多少電影人曾留下寶貴的身影。

1932年08月06日,威尼斯影展正式誕生。

電影節早期的十幾年,因為政治綁架的緣故,連獎項被稱為墨索里尼杯。入圍的影片大多來自美國好萊塢和意大利本土電影,也有不少宣揚納粹美學的作品問世。

1938是電影節第一個“大年”。

一篇文章,給你關於威尼斯電影節的一切

德國法西斯時期的藝術家萊尼·裡芬施塔爾的代表作《奧林匹克》出盡風頭。日本影史第一部獲得國際電影節榮譽的電影《五個偵察兵》,講述了關於侵華日軍在中國生活的故事;眾多佳作在這一年集體展映。

此後,威尼斯電影節因二戰原因停辦三年,1946年後恢復舉辦。電影節取消了墨索里尼杯,重新設計獎項,揚起意大利新現實主義的旗幟,開始走入輝煌時刻。

1949年電影節首次把最高榮譽設置為金獅獎,並頒給了亨利-喬治·克魯佐的《情婦瑪儂》。

1951年,黑澤明首次參加電影節,就憑《羅生門》斬獲金獅獎,它標誌著日本電影進入黃金年代。此後的威尼斯10年,幾乎每年都有日本電影入。

一篇文章,給你關於威尼斯電影節的一切

1961年華語電影《愛的教育》入圍威尼斯影展,這是華語電影首次入圍。

60年代西方吹起了一股東風,很多知識分子瘋狂迷戀遙遠的中國。1974年,電影節雖然未舉行,安東尼奧尼的紀錄片《中國》是我們瞭解當年的一面鏡子。

在1979年恢復舉辦後,威尼斯電影節雖有貝託魯奇等撐腰,但恢復風采尚需時日。

1983年堪稱又一個“大年”,大年自然也有大導評審匹配,貝託魯奇領銜的評審團將金獅獎頒給了戈達爾的《芳名卡門》。

1989年對華語電影來說是特殊的一屆,因為侯孝賢首次獲得金獅獎,《悲情城市》成為華語電影里程碑的作品,自此開啟了華語電影在威尼斯的輝煌路程。

一篇文章,給你關於威尼斯電影節的一切

1992年,鞏俐獲憑藉《秋菊打官司》,得中國第一座沃爾皮杯最佳女演員獎。

1994年是大片叢生的一年,在華語片領域,蔡明亮導演的《愛情萬歲》受人矚目。

1995年,陳英雄的《三輪車伕》斬獲金獅獎,這也是一部華語片,不過冷門得很。

1997年,張藝謀《有話好好說》亮相威尼斯。同年,北野武的《花火》擒得金獅獎。

2000年,徐克當年憑藉《順流逆流》獲得未來數字大獎。

一篇文章,給你關於威尼斯電影節的一切

2006年,賈樟柯導演的《三峽好人》登頂金獅獎。

2007年也是中國電影風頭正盛的一年。《太陽照常升起》、《色戒》在這一屆參與角逐。

自2008年開始,就都是我們看著影展長大這一代最熟悉的名字了,凱瑟琳·畢格羅、阿列克謝·日耳曼、拉夫·達茲、達倫·阿倫諾夫斯基、科恩兄弟。

在2010年,我們還會看到吳宇森先生接受終身成就獎榮譽,《桃姐》參展威尼斯。

一篇文章,給你關於威尼斯電影節的一切

30年代塑造納粹美學,40年代就成了新現實主義的天下;50年代是費里尼和黑澤明的時代,但60年代就來了塔可夫斯基、安東尼奧尼等人,而費里尼已垂垂老矣;50年代是日本電影的輝煌期,自80年代末開始的90年代也成了中國電影的黃金時期。

時間在電影裡成了空間,得以讓我們一窺歷史的腳步。

這些電影人,有的在一面牆上年輕氣盛,但我們轉個身,他就已消失不見;有的在影片裡還活著,他卻已離我們遠去。

在時間面前,那些恩怨情仇、名名利利不過浮雲,也只有藝術,才使得他們被後世長久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