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张爱玲,已经是富婆,为何不给唯一的穷弟弟留遗产,啥隐情?

张爱玲非常喜欢一句西方名言:“一切好的文艺都是传奇性的”。这多少有点一语成谶的宿命意味。

晚年张爱玲,已经是富婆,为何不给唯一的穷弟弟留遗产,啥隐情?

张爱玲,学生时代

她自己,这位胡适所说的“最后一个贵族传人”,恰恰就把自己的人生过成了“文学传奇”。真的,她可能是我们所知的现代作家中最勇敢的人,“想爱谁就爱谁”、“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一个人可以坦然忘记全世界”。她有勇气让一切怪异都自然而顺理成章,也让留给后人的一切都不清不楚,当然包括为什么不给唯一的弟弟留遗产。

张子静是张爱玲唯一的亲弟弟。1995年9月8日中秋节那晚,当张爱玲在美国寓所裹着一张红色毛毯,犹如孤岛遗民一样独身苍凉死去时,所留下的遗嘱,不但没有一毛钱留给这位远在大陆受苦的弟弟,甚至是只字未提的其名的。也许,在她心目中,是否知道这个世间还有这么一个血亲,都是可疑的。

晚年张爱玲,已经是富婆,为何不给唯一的穷弟弟留遗产,啥隐情?

上海常德路195号常德公寓,当年张爱玲住所

但是,这一切,对于张爱玲而言,都不奇怪。张子静老时,说“姐姐有她的自卑,也有她的自卫”;她自己说,“悲壮是一种完成,而苍凉则是一种启示”。

而若要我来作推测,我会依据一些材料,想到至少三点原因。


一,张爱玲性格冷淡寡恩,年幼时受伤太重,对她而言,和原生家庭和解太难了

这位才女,“民国的临花照水人”,那么才华横溢,又是那么不近人情的。最近电视剧《都挺好》热播,里面的苏明玉,总让我想起张爱玲。她对至亲也是如此冷漠。

晚年张爱玲,已经是富婆,为何不给唯一的穷弟弟留遗产,啥隐情?

右立者为张爱玲奶奶李鞠耦,李鸿章次女

他弟张子静晚年,其实写过回忆录,题为《我的姊姊张爱玲》。怎么评价他姐姐,他用了极为精准的十六字:“文采早慧,文笔犀利;性格孤傲,择善固执”,真知姐莫若弟。

怎么会长成这种性格呢,还是张子静的解释最得当合理:他们自幼就憋屈地活在遗老遗少的家庭阴影中,所见到得,所听到的,都是些病态的人,病态的事。这个说法这是有充分的现代心理学依据的。

晚年张爱玲,已经是富婆,为何不给唯一的穷弟弟留遗产,啥隐情?

张父母一代。很小父母离异,母亲远走,继母无情,其父就知道抽鸦片

她的性格真的是刻薄寡恩,不近人情,不仅只是对弟弟如此而已,对生活、对爱情、对生母、对父亲、对陌生人,她基本都是如是态度。谈到母亲黄逸梵,她说, “家里没有我母亲这个人,也不感到任何缺陷,因为她很早就不在那里了”;当前夫胡兰成背叛她时,她爱的那么深,但是绝对不会是哭哭啼啼的,一封几行字的绝交信,就彻底了结这段多年也是最初的爱情,不会后头看一眼的。

宋以朗是张爱玲遗嘱执行人的儿子,后来也全权处理遗嘱后续,两家关系何等密切。但是他说,他对张爱玲接触极少,只记得一次张从美回港借住他家,一心写《红楼梦》剧本,很神秘,不和小孩玩,买面包都要隔天吃,并猜测她似乎有胃病。

晚年张爱玲,已经是富婆,为何不给唯一的穷弟弟留遗产,啥隐情?

张爱玲姐弟们

台湾皇冠出版张的书长达50年之久,但是负责人平云说,即便这样,他也从未见过张爱玲一面,尤其是在她晚年,连联络都难,传递信息了经常要一年后才回信。

这样的性格,遗嘱没有留钱给弟弟,反倒是符合她一贯作风的吧。


二,姐弟缺少共同生活经历,感情很浅,她本身又是重男轻女大家庭的受害者

其一,张氏姐弟,因为父母离异、外出求学等原因,其实一块生活的时间不多。他们的童年和青年时代,是以父母的迁居、分居、复合、离婚这样的主线贯串起来的。

晚年张爱玲,已经是富婆,为何不给唯一的穷弟弟留遗产,啥隐情?

1944年的5月,张爱玲24岁时,专门写过一篇名为《童言无忌》的散文,讲述过他们姐弟的相处模式:“我比他大一岁.......有了后母之后,我住读的时候多,难得回家一次”。1938年初,张爱玲离家出走,往后姐弟两再也不怎么见面了。

其二,因为家庭争宠、弟弟顽劣等原因,张爱玲不但不大喜欢这个弟弟,甚至有些厌恶。还是上面那篇《童言无忌》,她很坦率谈到过,“比他会说话,比他身体好,我能吃的他不能吃,我能做的他不能做”,还有,“我难得回家一次,大家纷纷告诉我他的劣迹,逃学、忤逆、没志气……”。

晚年张爱玲,已经是富婆,为何不给唯一的穷弟弟留遗产,啥隐情?

姐弟

后来,她写短篇小说《茉莉香片》,甚至对弟弟非常中伤。里面的主角聂传庆就是她弟弟的原型:一个阴郁懦弱、精神颓败、甚至有点变态的窝囊废。真真句句直击心脏,也许当初重男轻女家庭中长大,那种又憋屈又无奈的伤痕她永远挥之不去,使得对弟弟也嫉恨吧。

晚年张爱玲,已经是富婆,为何不给唯一的穷弟弟留遗产,啥隐情?

晚年张子静

可以说,张爱玲是很刻薄的。无论作品还是生活中,她几乎撕开了中国式原生家庭的所有伪善面具,不惜把同床异梦下的疲乏,与其乐融融后的算计,全部抖露出来给人看,实在需要勇气。晚年的张子静,回忆录中把他姐姐小说中所有的人物,都找出了现实对应人物,唯独对于这一篇,避而不谈,也许,他真的不大能够面对,自己的亲姐姐如此看待他,即便已经过去了几十年。

晚年张爱玲,已经是富婆,为何不给唯一的穷弟弟留遗产,啥隐情?

张爱玲姑姑张茂渊,名门之后,在78岁时才终于嫁给了初恋情人李开弟

张子静在姐姐死后,还记得说,小时那会他去姐姐那儿找她,十有八次见不到,到了最后一次,姐姐从此走了,连招呼都没和他打一声。那天,他在楼下推着自行车,忍不住抽泣。


三,张爱玲晚年勤俭节约,其遗产细究其实不多,且另有它用,她不愿轻易浪费

张爱玲去世时,都说遗产颇为可观,但其实这种可观,也只是普通人家过日子的可观,且她另有考虑,希望这笔钱用在最合适的地方。

据张爱玲后来的遗嘱执行人宋以朗《宋家客厅———从钱锺书到张爱玲》书中所述,张爱玲去世后,她的银行所有户头共有有2.810771万美金,除去丧葬费、清理费用、遗物运费花去1.168703万美金,实际只有1万多美元现金。

晚年张爱玲,已经是富婆,为何不给唯一的穷弟弟留遗产,啥隐情?

张爱玲表弟孙世仁和张爱玲亲弟张子静,1995年在张家老宅

此外,宋以朗后经查阅,张爱玲在港买过一些外币及其他存款,其中疑似有一银行外币存款达32万多美金。但是,这些钱,张爱玲在遗嘱中做了两项要求,一,给宋淇夫妇买东西做纪念;二,最重要的是,央求他利用这些钱请高手翻译她的作品。

也就是说,张爱玲那么精打细算之人,她对财产的安排,实际要有细致打算,她希望这些钱是可以让她的作品被翻译到西方世界,流传更为广远的。


张爱玲的命运,总能让后世读者感受到人生的苍凉意味,即便只是谈论她的遗嘱问题。

晚年张爱玲,已经是富婆,为何不给唯一的穷弟弟留遗产,啥隐情?

1995年9月1日左右,张爱玲孤身凄凉死在美国寓所

在我看来,表面上,张爱玲是如此淡薄人情,但是她的一生,最念兹在兹的,还是这两件事:1,恳望家的温暖,“像生老病死一样唤起人生的亲切和安稳,并不想要回避,相反倒是有可能就准备接受”;2,“终其一生都在尝试写出最满意的“那一本”。

但就是这样卑微的人生愿望,似乎都没有实现,在她自己看来。不管我们看她如何风光,她都是悲惨过了一生。

午前,闲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