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人老不值錢,拖累討人嫌”說得有道理嗎?

人的生死病死是大自然規律,任何人也無法抗拒。是的,人一旦年紀大了,會逐漸失去勞動能力,還會生病,嚴重者甚至可能失去生活的自理能力,對於老人的本身來說,是一件無可奈何的事情。而農村流傳著這樣一句老話俗語“人老不值錢,拖累討人嫌,死後還要欠三年”,此話是什麼意思?說得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人老不值錢,拖累討人嫌”說得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人老不值錢,拖累討人嫌”說得有道理嗎?

“人老不值錢,拖累討人嫌,死後還要欠三年”的意思是說,人老了以後,就不像年青時那樣值錢了,會拖累子女,討別人嫌棄,讓人生厭,就是死了以後,還要像欠債一樣,讓親人安葬,上墳,守孝,掃墓,燒紙等等,再麻煩家人三年時間。應該這麼說,這句農村俗語是老年人自己總結出來自嘲的俗語,同樣也是那些不孝子孫的真實想法和寫照。特別是過去,在沒有養老保障的貧困農村,那些年紀大了的老人,老無所養,一旦失去勞動能力或者是生病,生活就會立即成了問題,還有就是“久病床前無孝子”了,兒女們孝敬的還好說,如果是不孝順的,就只好苦度晚年了。要是碰上個忤逆不孝的子女的話,更是苦不堪言,不僅是嫌棄不贍養老人,甚至還時有虐待老人的事情發生。

農村俗語“人老不值錢,拖累討人嫌”說得有道理嗎?

其實,人人都明白,人總是都會有老去的那一天,不能因為長輩們不能幹活了,或者生病了,需要幫助了,就嫌棄他們,甚至把他們當成拖累而拋棄他們。一代一代,子女贍養老人是天經地義,法律法規明文規定的責任和義務,況且是上行下效,如果自己這一代做好的話,等到自己哪一天老了,自己的子女也會有樣學樣做好的。可見,孝敬老人,讓他們能夠較幸福地安享晚年,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也是在給自己的子女做出一個好的榜樣。

農村俗語“人老不值錢,拖累討人嫌”說得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人老不值錢,拖累討人嫌”說得有道理嗎?

家和萬事興,百善孝為先。那些嫌棄老人的子女或者別人,都是不講仁義道德,不懂法律法規,不顧顏面廉恥的人。在我們的現實社會里,大家一定要弘揚正能量,傳承好傳統,發揚盡孝道,保持真善美,宣傳和傳播尊老敬老,打擊和摒棄那些嫌棄和拋棄老人的人和事,真正能夠讓天下老人們,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為,安度晚年,幸福安康!

農村俗語“人老不值錢,拖累討人嫌”說得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人老不值錢,拖累討人嫌”說得有道理嗎?

歡迎評論,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