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寒擋不住中俄地方合作暖流

嚴寒擋不住中俄地方合作暖流


嚴寒擋不住中俄地方合作暖流


在沙爾賓斯卡婭水產加工廠,奧莉加(左)向中國合作伙伴介紹魚產品加工製作過程。

本報記者 屈佩攝

■伊爾庫茨克州水產品資源豐富,苦於本地市場容量狹窄。中國企業擁有淡水魚成熟的銷售網絡,希望獲得更多優質資源。雙方互補性強,看好合作前景。

■隨著中俄地方合作更加密切,在伊爾庫茨克州,一系列中國投資的項目正在開展,雙方合作涵蓋了農業、林業、食品、綠色能源、高科技等領域。

冬日的伊爾庫茨克州,覆蓋著茫茫白雪。雖然地處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但守著貝加爾湖,這裡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所熟悉。

室外零下20多攝氏度,距伊爾庫茨克市區40多公里的沙爾賓斯卡婭水產加工廠,辦公室內暖意融融,奧莉加·沙爾賓斯卡婭時不時走到屋外,站在雪地張望。她等待的客人,是來自內蒙古的中國漁業商人。不久前,兩家企業剛剛簽訂了合同。“我的魚就要‘遊’到中國去了。”奧莉加為打開中國市場已經忙碌了兩年多。

開拓市場,奧莉加四次去中國參加展會

路上有雪,車不好走,王慶勇比約定的時間稍稍遲了幾分鐘。他一走進奧莉加的辦公室,就看到滿滿一桌好吃的,光是俄羅斯風味的燻魚、醃魚就有四種。“王總,快嚐嚐我們的產品。”奧莉加熱情招呼。

奧莉加的加工廠於2002年創建。迄今,每月水產品產量為400噸,佔據伊爾庫茨克州、布里亞特共和國和外貝加爾邊疆區水產品市場份額的60%以上。400噸的產量在當地不算小,但奧莉加不滿意,“我們的產能可以毫無壓力再提升5倍,但是本地市場容量太有限了。”

辦公室的一面牆上,掛著奧莉加去各地參展的證件。這兩年間,中國舉辦的展會、洽談會,奧莉加就去了四次,“參展期間,我經常不吃午飯,生怕錯過任何一個潛在合作伙伴。”一次展會上,奧莉加遇到了她現在的合作伙伴——來自中國的貝爾湖漁業公司的總經理王慶勇。

兩人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我們有淡水魚加工的先進技術和成熟的銷售網絡,但是需要尋找更多的優質資源。奧莉加的家就在安加拉河、貝加爾湖邊上,這裡魚又多又好,卻打不進中國市場。我們兩家企業太互補了。” 王慶勇說道。

貝加爾湖有“西伯利亞明珠”之稱,是地球上最深的湖泊,湖中盛產多種魚類。白魚、鯽魚、大馬哈魚……記者隨著奧莉加走進她的水產加工廠,在這裡可以看到多種產自貝加爾湖流域的魚。

對於現在的合作模式,奧莉加也很滿意,“中國企業並沒有讓我們僅僅扮演原料供應商的角色,而是會幫助我們在本地擴大生產、豐富產品線,這將給我們城市帶來更多的工作機會。”

對接合作,企業家不希望錯過任何機會

在廣袤的西伯利亞,蘊藏的經貿合作機會又豈止是漁業?伊爾庫茨克州州長謝爾蓋·列夫琴科介紹,石油、天然氣、木材、貴金屬和稀土金屬在西伯利亞地區儲量豐富,伊爾庫茨克希望與中國夥伴合作,把資源轉化為更有科技含量的產品。

採訪期間,適逢中國內蒙古的企業與伊爾庫茨克州企業對接洽談會舉行。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工商會是此次活動的主辦方之一,會長索伯利·阿列克謝告訴本報記者,俄中兩國之間的大企業不乏交流渠道,但是中小企業需要創造機會對接資源。

會議廳裡擺放著8張圓桌,每張桌上立著一箇中文和俄文小牌子,分別標識著“農業”“食品”“木材”等行業。兩國企業家們按所屬行業圍坐一起。會議主辦方貼心地請來了很多翻譯,一時間,滿場到處是或中文或俄文的呼叫:“翻譯呢?快到我這兒來!”看得出,企業家們不希望錯過任何合作的機會。

一張圓桌上,擺著幾盒白樺茸,這是俄羅斯西伯利亞設備公司生產的保健品。企業市場部經理烏索利採娃告訴本報記者,公司上個月參加了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簽署了多個合作意向書,“這更堅定了我們走進中國市場的信心”。

索伯利告訴記者,目前在伊爾庫茨克州,一系列中國投資的項目正在開展,例如建設自動化制磚生產線、設立重型汽車銷售中心、瓶裝水生產項目等。工商會下一步計劃建立俄中信息共享中心,更好地對接俄中兩國企業。

“如今,無論是農業、林業,還是食品行業、綠色能源、高科技領域,甚至會展行業,我們都在和中國朋友展開全面合作。”伊爾庫茨克州投資發展署主任亞娜·舍甫琴科表示。

來自當地海關的統計顯示,去年1月至9月,伊爾庫茨克州對華貿易額達35.4億美元,佔當地貿易額的一半以上,與2017年同期相比增長33.5%。

“建立新的關係,開展新的合作。”在中俄企業對接合作的洽談現場,伊爾庫茨克州經濟發展部部長阿羅切夫斯基熱切地向中國企業力推旅遊、木材加工以及數碼技術等項目,他說,中國有許多先進的技術和經驗,伊爾庫茨克州對合作前景,滿懷期待。

(本報莫斯科電)

本報駐俄羅斯記者 吳 焰 殷新宇 屈 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