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郁闷,生活没有希望?那么请“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不仅是一种做事的态度,也是你需要重点培养的习惯。那么积极主动的思维如何培养呢?

感觉郁闷,生活没有希望?那么请“积极主动”

第一步:有“自我思维”

首先回答问题:你现在的精神状态如何?你是否心中被什么事情所困扰?当你试图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就已经从局外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了。这是一种“自我思维”。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很多人靠着写日记来不断的训练自己的“自我思维”。

第二步:打破思维的墙

是不是有什么思维的定式在束缚着你?比如“女生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动手能力可以弱”、“好人容易吃亏”、“精力放在学习的人不应该多打扮”。这些思维定式其实反映的是一种价值观。而这些价值观,会让我们的行为产生一些特定的回应方式。这时利用“自我思维”可以观察到这些墙,你要做的是打破思维的墙。换一种方式去看问题。比如“学习之余,可以去打扮一下,臭美一下”,而不用产生内疚感。

第三步:变消极语言为积极语言

思维意识会决定行为和态度。如果有意识仔细检查,我们会发现这些都会在我们的人格地图上体现出来。比如我们的语言,就是我们是否积极处世的真实写照。

  1. 我已无能为力。/试试看有没有其他可能性。
  2. 他把我气疯了。/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你可以先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语言上,通过语言的变化来注入一种积极的态度。

第四步:行动上关注自己能够控制的事情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作者将我们面对的问题分为三类:可直接控制的(问题与自身的行为有关)、可间接控制的(问题与他人的行为有关)和无法控制的(我们无能为力的问题)。

  1. 可直接控制的问题:通过培养正确习惯来解决。
  2. 可间接控制的问题:通过改进施加影响的方法来解决。
  3. 无法控制的问题:接受,微笑的面对。

环境、周围的人的态度,都是自己无法控制的,那么就不去想,自己可以控制的就是自己。

那么什么是积极的做法?

那就是“由内而外”的改变,即先改变个人行为,让自己变得更充实,更具创造力,然后再去施加影响,改变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