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飯桌成大人孩子拉鋸戰場?3招教你怎麼讓孩子乖乖吃飯!

之前看《媽媽是超人3》,賈靜雯為了讓咘咘好好吃飯,可以說各種招數齊上陣。

  • 第一式:擺事實。

開飯了,咘咘不想吃飯,就開始找藉口說飯菜太“燙”了。

小小飯桌成大人孩子拉鋸戰場?3招教你怎麼讓孩子乖乖吃飯!

賈靜雯和修杰楷輪流裝作試驗一下的樣子,說,“不燙”,可以吃了。

咘咘堅持說,“燙燙”。

  • 第二式:求、哄

“吃菜菜”

“吃皮皮”

“肉肉要吃哦。”

“吃菇菇”

小小飯桌成大人孩子拉鋸戰場?3招教你怎麼讓孩子乖乖吃飯!

軟軟的臺腔,咘咘爸媽為了讓孩子吃口飯也是很下功夫了。

  • 第三式:講道理

賈靜雯會哄咘咘說,“吃青菜才會漂亮。”

但,講道理明顯也沒什麼用。賈靜雯趁機塞給咘咘一根青菜,轉一圈抱回到餐桌時,發現她還在吃那根青菜。

小小飯桌成大人孩子拉鋸戰場?3招教你怎麼讓孩子乖乖吃飯!

  • 第四式:言語“威脅”

咘咘堅持不肯吃,被吼出全名“修允菲”,也沒什麼用。

修杰楷就說,“我看她是欠修理”。

咘咘立刻眨巴著眼睛說,“我不要被修理。”

小小飯桌成大人孩子拉鋸戰場?3招教你怎麼讓孩子乖乖吃飯!

咘咘爸媽一秒破功,又失敗。

  • 第五式:背桌思過

不肯好好吃飯的咘咘被轉過餐椅背對大家,要承諾說“我會好好吃飯”才可以轉過來。

咘咘一下子委屈的哭了,終於妥協。

小小飯桌成大人孩子拉鋸戰場?3招教你怎麼讓孩子乖乖吃飯!

雖然終於“逼”娃成功了,但當媽的也是看得很心疼,“眼淚這樣子含在眼睛裡”、“小珍珠不可以這樣亂用哦”。

小小飯桌成大人孩子拉鋸戰場?3招教你怎麼讓孩子乖乖吃飯!

  • 第六式:加油打氣

雖然咘咘已經開始妥協吃飯,賈靜雯還是抱著妹妹BO妞在旁邊給咘咘喊“加油”“加油”。

還好,咘咘端起碗喝光了湯。

小小飯桌成大人孩子拉鋸戰場?3招教你怎麼讓孩子乖乖吃飯!

  • 第七式:終極殺招——請老師

如果以上這些招數都不好使的話,賈靜雯說,還有個終極殺招,“要我叫Coco老師來陪你吃嗎”。

小小飯桌成大人孩子拉鋸戰場?3招教你怎麼讓孩子乖乖吃飯!

原來咘咘最怕幼兒園裡的coco老師,一聽到老師的名字就會慌張站起來,然後乖乖吃飯。

小小飯桌成大人孩子拉鋸戰場?3招教你怎麼讓孩子乖乖吃飯!

想想這一幕真既心疼咘咘的,又心疼媽媽賈靜雯。

小孩怎樣才能好好吃飯?

這幾乎是每位父母養孩子都會遇到的千古難題。

拒食

挑食

厭食

少食

貪食

……

有的媽媽甚至會說,因為吃飯的事,自己都快得抑鬱症了,每次吃飯都想把孩子揍一頓!

但真的是孩子太熊了,不會好好吃飯嗎?

還是我們有意無意的把飯桌變為“戰場”?

小小飯桌成大人孩子拉鋸戰場?3招教你怎麼讓孩子乖乖吃飯!

01 小小飯桌,成大人孩子拉鋸戰場?

  • 父母:你是在養孩子,還是在養體重?

很多父母,看見孩子胃口好身體壯,才會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於是,如果孩子好瘦,大人們就會覺得“好可憐”,需要給點好吃的補補;還經常被自己的“責任感”或者“內疚感”綁架。

“孩子不愛吃飯,一定是我飯做得不好”

“孩子這麼瘦,我對不起孩子”

“別人家孩子都高高壯壯的,我家娃太瘦了,都怪我!”

養孩子的成就感不該是吃了多少飯啊,天生吃貨這種事,本來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的寶寶天天吃“豬食”也開心,但有的寶寶面對媽媽挖空心思做的“大餐”也都只是多看一眼,並不會多吃一口。

而且更深一層的真相是,我們大人控制孩子吃飯是為了控制孩子。

《孩子:挑戰》裡面曾提到,

表面看起來,父母深信給孩子提供食物是自己的重大責任,看著孩子捱餓而什麼都不做,這就不是好父母。

然而,我們對吃過分注重,對孩子瘦弱和健康焦慮不安,通常都是面具。父母可能選擇相信自己這麼做是責任感,而事實上這是在掩飾控制孩子的想法。

這一段話,很直,可能很多父母或者孩子祖輩看了會覺得心裡不舒服,

“我只是為了孩子好,怎麼就成了要控制孩子了?”

但只要靜下心來想一想:

我們到底是因為孩子不吃飯生氣,

還是因為孩子不聽我們的話而生氣?

如果想不通的話,有個辦法就很好用,那就是把孩子換成你的朋友來設想一下。

比如,如果你的朋友不想吃土豆,你會一直逼TA吃嗎?

你可能會勸,但多數不會因此而生氣,更不會逼迫朋友,對不對?

因為吃不吃土豆,最終是朋友的事情。

吃飯,始終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我們都想要養出一個自主獨立會思考的孩子,怎麼到了吃飯這件事上就不要他有自己的想法了呢?

最近看到一樁媽媽控制孩子吃飯的極端案例。

臺灣明星狄鶯會要求自己的兒子必須吃到大人的飯量,每週吃什麼(比如幾頓牛肉)都固定好,每餐分到孩子的盤子裡,然後一直盯著孩子吃完,每天要花7個小時看孩子吃飯,每頓飯吃2小時

小小飯桌成大人孩子拉鋸戰場?3招教你怎麼讓孩子乖乖吃飯!

而這個被逼著吃飯、被控制長大的孩子,長大之後終於“崩潰”,在美國讀書,威脅要進行校園槍擊,警方從他家裡搜出了1600發子彈。

日常生活中,我們不會這樣極端,但很多時候會自覺不自覺想去“控制”孩子吃飯;而一旦有了這種想法,吃飯就變成了大人和孩子之間的權力之爭。

  • 孩子:“不要不要”,是真在拒絕還是意圖控制?

寶寶在一到兩歲的期間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產生了控制意識,並且已經漸漸發覺到自己有控制他人的力量。

特別是在飯桌上,當媽媽或者長輩對他吃飯的行為產生很大的反應時,寶寶的內心戲是醬紫的

“哦,勺子掉下來了,媽媽會去撿呢,只要我再扔一遍,媽媽又會去撿了呢。原來扔勺子這個行為我是可以控制媽媽的!” “當我說不要吃某種食物時,媽媽顯得特別焦急,原來一句不要,是那麼刺激呀。下次也要說不要。”

這種行為一旦養成習慣,孩子在飯桌上控制家長就是分分鐘的事兒了。

只要有勺子靠近,孩子馬上靈活躲閃,好不容易吃進去了,一張嘴又吐了,一甩胳膊,勺子還掉了……即使親媽狠心當後媽甩手不管愛吃不吃吧,奈何親奶奶親姥姥受不了啊,不吃飯哪行啊!於是給玩具、給看動畫、給跑來跑去追著喂……

但順應孩子的想法步步妥協,在家裡可以,但孩子長大了以後呢?

上幼兒園也要跟老師談條件嗎?

跟朋友吃飯也要追著問有沒有吃飽嗎?

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互相控制都不是什麼好的行為,我們需要做的是通過言傳身教,讓孩子慢慢學會互相尊重。

02 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有能力判斷自己是否需要食物

《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有提到,孩子在一歲前會因為成長速度增快而吃得很多,但進入一到兩歲的學步期後,體重增速就會明顯放緩,並且將一些多餘的嬰兒脂肪轉換為能量,爸爸媽媽可以明顯看出,這個時期的孩子是縱向發展而不是橫向發展,所以這個變瘦的過程是正常的。

此外,學步期的孩子心情還會起伏不定,飲食習慣也會變幻無常。其實這樣是很正常的,我們大人也會因為心情變化突然想吃或者不想吃點啥,孩子怎麼就不能偶爾任性咩?

到了一歲多開始“挑食”

這時候的孩子還會有自己的特殊口味偏好,並且零食或者甜味的食物會更加吸引孩子。

這是孩子的天性,我們要做到對是多一些理解,少一點擔憂。

孩子拒絕一些新的食物也是正常的事情,把這些被拒絕過的食物放到孩子面前幾次,並且耐心等候,也許在某天他們會重新選擇“嫌棄過”的食物,新世界的大門又會重新打開啦。

而且一頓飯不吃,真的會有嚴重的後果嗎?

《華人育兒百科》把兒童餵食困難的原因之一歸因為父母過度擔心。父母總擔心孩子不知道飢飽,不知道吃多少才夠,總是想讓孩子多吃一點,孩子吃少一點就很焦慮,恨不得把孩子手腳綁起來一口一口喂進去。

我們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判斷自己是否需要食物。

孩子需要慢慢發展對自己的能力的信任感,比如用多大的力氣走路才不會摔倒,吃多少東西才不會餓,這是他自己成長的責任。

作為家長,我們不該越俎代庖,替孩子成長,事實上,我們也根本替不了他們。你提供的捷徑他最後都要通過彎路再走回來,一時圖方便造成的隱患,孩子長大了也得慢慢還。

03 做好準備,把吃飯的決定權還給孩子

講真,其實在吃飯的這件事上,只有孩子才能調節自己的需求,父母和長輩唯一能在勸飯的這件事上做的,就是給予孩子信任。

我們相信他可以依據自己的想法去控制自己,吃飯,是孩子的問題,交給孩子解決就好。

爸爸媽媽們能做的就是做好準備啦,隨你怎麼折騰,依然逃不出我的手掌心,這也是界限之內的自由吧。


  • 準備多樣化的食物

孩子對食物有飲食偏好沒錯,但小孩子的偏好沒有那麼固執,通過不斷地給,不斷地嘗試,大部分孩子還是能接受多樣化的食物的。

事實上有成年人也做過實驗,如果不斷地嘗試吃之前不喜歡的食物,經過一段時間(大概幾個月),就能接受這樣食物了,甚至還有可能愛上呢!也就是說,人的飲食偏好並沒有那麼頑固。

萌芽科普群的達人媽媽們曾分享過兩招:

① 製作一個點心盤,用冰格裝著多樣少量的食物,每個冰格都可以裝些一口大小、色彩豐富、營養均和的食物;

② 沾醬增添食物風味,對於一些比較沒有味道的食物,尤其是蔬菜,可以製作一些醬給孩子搭配食用,這些醬可以是水果泥、一點點的沙拉醬、豆泥,豆腐泥之類的,沾著沾著孩子就會吃上癮了。
  • 愉快的餐桌時光

我們跟孩子一起吃飯的機會只會越來越少,少一點責備和嘮叨,跟孩子一起享受愉快的餐桌時光,不要把餐桌變成戰場。當飯桌的話題變得更加愉快,孩子就會把“快樂時刻”和“與家人一起吃飯”這兩件事聯繫起來,他會變得更加熱衷吃飯

同時,要讓孩子獨立嘗試獨立吃飯,讓他逐漸從用手抓過渡到使用湯勺和叉子,如果他沒有提出請求協助的訊號,就不要伸出餵飯的“援助之手”。能夠自己決定吃什麼和怎麼吃,也會讓孩子愛上吃飯,控制不了父母,控制好吃的也是不錯的。

吃飯是人的本能,餓著身體會不舒服,沒有孩子會喜歡身體不舒服的。胃口大小個體差異很大,沒有什麼可比性,作為家長,我們能做的只有做好準備,充分信任,相信吃飯是孩子自己的事,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


飲食男女。

吃飯在我們的文化中從來都是頭等大事。

科普群的一位媽媽之前也一直特別憂心孩子吃飯的事情,她跟我說,雖然孩子其他都還好,但真是瘦的像“難民”,脫掉衣服可見根根肋骨,老人家常心疼的要掉眼淚。他們大人勁渾身解數想讓孩子多吃一點,奈何孩子就是吃不了多少。

前天她跟我留言說,自己已經“放下這件事了”,因為:

清明回家,陪我媽安安靜靜吃了一頓飯,餐桌上都是我小時候喜歡吃的,童年溫馨的感覺一下子全湧向我。

突然,我就不想再逼孩子吃飯了,不想等有一天他想起和爸爸媽媽吃飯,都是大人兇惡的嘴臉,都是不好的記憶。

我想他記得“媽媽的味道”。

瞭解到她和孩子終於停止為吃飯而“強迫——抵抗”的拉鋸戰,我很開心。

陳丹青說,味道和聲音一樣,都是可以喚起人的記憶的

我也堅信這一點,媽媽的味道,是一個人走多遠都能回味的牽絆。

雖然自詡“廚渣”,還好我有兩隻在吃飯方面也算天使的寶寶。在吃飯上,並沒有煩惱過多少。想來等他們長大以後,回想起童年的味道,是美好的留戀,是心底的溫存。

【END】

作者萌芽,學齡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啟萌】創始人,全球婚姻療法和情緒訓練權威機構約翰戈爾曼的首位中國實習治療師。 公眾號萌芽研究所BUD(ID:myyjs_bud)專注於早教啟蒙和親子溝通,是百萬媽媽信賴的育兒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