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活了40年的沙雕綜藝曾承包過所有90後的笑點

這款活了40年的沙雕綜藝曾承包過所有90後的笑點

安妮| 文

在沒有直播平臺和老乾媽拌飯醬的年代,我不肯好好吃飯的問題曾一度困擾過老爸老媽。

因為,心總是不在飯桌上。

大概就是那種恨不得24小時都在外面皮,一邊野一邊喊“這世界啷個精彩,我哪能坐在家裡恰飯”的小屁孩。

如果不是捱過幾頓毒打,我至今都覺著吃飯時趁父母不備跑出家門是正常人的行為。

為了讓我能安安靜靜地坐在餐桌邊吃飯,老爸最後決定給家裡安排上一臺大彩電。

也就是這一次機緣巧合之後,我結識了一款新的“下飯”神器。它不是拌飯醬,更不是任何一位逗比主播。

而是一款日本國民級真人秀節目:

《超級變變變》

這款活了40年的沙雕綜藝曾承包過所有90後的笑點

可能對於很多90後來說,對這檔節目都會和我有一樣的感受:不明覺厲。

雖然不知道他們為什麼要這麼穿、這麼做,但真的就......很他麼的很好笑!

這款活了40年的沙雕綜藝曾承包過所有90後的笑點

節目《打桌球》

不論從演職人員還是到參賽內容,簡直沙雕感爆棚。

每次節目開場,主持人萩本欽一和香取慎吾都會身著特定的服飾登場,時而化身棒球小子,時而西裝革履。

這款活了40年的沙雕綜藝曾承包過所有90後的笑點

這款活了40年的沙雕綜藝曾承包過所有90後的笑點

評委更是將cosplay精神貫徹到底。知名演員們會在現場cos各種職業,尋思著自己穿了制服,大家就認不出自己。

這款活了40年的沙雕綜藝曾承包過所有90後的笑點

在中二這件事上,日本人之間不存在代溝的問題。

上至60歲的爺爺奶奶,下至還在幼兒園和園長battle的3、4歲小屁孩,都可能在這款節目中出鏡。

這款活了40年的沙雕綜藝曾承包過所有90後的笑點

55-60歲的阿姨們組成了俄羅斯方塊聯盟

這款活了40年的沙雕綜藝曾承包過所有90後的笑點

這款活了40年的沙雕綜藝曾承包過所有90後的笑點

爸媽帶孩子們一起變成“炒青椒”

對於不少懵懂於兩性關係的男生來說,節目中黑絲兔女郎可能是開啟青春期的一把鑰匙。

年少靦腆的他們,因為考慮到父母時不時會投來灼熱的目光,只有假裝低頭之後,才能偷瞄上一眼。

這款活了40年的沙雕綜藝曾承包過所有90後的笑點

這款活了40年的沙雕綜藝曾承包過所有90後的笑點

兔女郎從黑絲變得“白夫夫”

打分階段更是激動人心,每一次評委亮燈停在14分的時候,都能讓我緊張到無法呼吸、血壓拉滿。

這款活了40年的沙雕綜藝曾承包過所有90後的笑點

“萬惡之源”

以上是對超級變變變的大概印象。

可能初看時會尷尬、會不安,但你如果細細品味過這款綜藝中的內容,一定也曾被它深深吸引。

比如在道具狂魔們的表演中,你可以隱約看到1954年版特攝片《哥斯拉》的影子。

這款活了40年的沙雕綜藝曾承包過所有90後的笑點

還可以變身滾筒洗衣機,在線表演“愛滴魔力轉圈圈”。

這款活了40年的沙雕綜藝曾承包過所有90後的笑點

如果有人襠部長著一個刷白的腦袋,也不必驚慌。

這款活了40年的沙雕綜藝曾承包過所有90後的笑點

失去這些甘願在奇怪位置當背景的白衣人、黑衣人,這檔節目的樂趣將會消失一半。

這款活了40年的沙雕綜藝曾承包過所有90後的笑點

一萬個人眼中有一萬個超級變變變,有時候它會變成恐怖片,成為激發腎上腺素分泌的罪魁禍首。

想象一下年僅7至8歲的孩子看到如此反物理的一幕,內心會引起多大的震撼。

這款活了40年的沙雕綜藝曾承包過所有90後的笑點

還有的時候,參演團體會喜歡扮演一個物品,將人的形象徹底簡化。

這款活了40年的沙雕綜藝曾承包過所有90後的笑點

或者乾脆用人用到極致...

這款活了40年的沙雕綜藝曾承包過所有90後的笑點

心疼球

刷牆的顏料、家裡不用的紙板、甚至掃地機器人等物品都可以被運用於短劇中。

而這些時間長度不超過3分鐘的劇情靈感大多數也來源於生活以及日本傳統文化。

這款活了40年的沙雕綜藝曾承包過所有90後的笑點

鯊魚鰭是掃地機器人

很有趣的是,《超級變變變》從沒有任何要衰減收視率的頹勢,它仍在持續播出中。

即使過了這麼多年,觀眾依舊能夠在節目中提取到自己的笑點。

到2019年年底,數來正正好好40週年。

這款活了40年的沙雕綜藝曾承包過所有90後的笑點

《超級變變變》原名:欽ちゃん&香取慎吾の全日本仮裝大賞

從第一期堅持到現在的萩本欽一先生,也將迎來78歲的高齡。

另一名主持人香取慎吾也從小鮮肉變成了“歐吉桑”。

這款活了40年的沙雕綜藝曾承包過所有90後的笑點

曾紅極一時的小鮮肉:香取慎吾

一個地區能有款如此長壽且下飯的綜藝節目不容易。

2015年10月16日,小S在微博宣佈了臺灣綜藝之王《康熙來了》即將解散的消息。

這款長達10年的老牌綜藝終於落幕,同時也宣告了臺灣綜藝的“死亡”。

在那之後,臺灣一大批通告藝人轉戰內地參加各式各樣的網絡綜藝,模樣像極了前些年逃到在內地瘋狂找機會“就業”的香港藝人。

這款活了40年的沙雕綜藝曾承包過所有90後的笑點

同時,看似百花齊放的內地綜藝節目,也初露弊端:更新換代的速度實在太快。

除了春晚和快樂大本營等常青樹,老派模式已經很難在新生派面前存活。不請幾個流量稱場面,都很難稱之為“綜藝”。

許多紅極一時的電視綜藝退出了人們的視線,成為一代代人的童年回憶。

但與國內這些綜藝節目的變革不同,《超級變變變》並沒有止步於童年。更難能可貴的是,它從來沒有變過。

這款活了40年的沙雕綜藝曾承包過所有90後的笑點

當然,它的成功不可複製。

漫長的40年時光裡,這檔綜藝節目不依靠流量明星吸睛,也沒有從節目中塑造出任何明星。

卻能通過簡單的獎勵機制吸引無數日本家庭為此大開腦洞、精心策劃。

這款活了40年的沙雕綜藝曾承包過所有90後的笑點

“玩的人樂在其中,看的人也能受到鼓舞。”

這倆根本不能稱之為爆點的特性,甚至是有點落後的綜藝觀念,最後倒成了《超級變變變》長壽的秘訣。

-END-

歡迎 關注我們“BB姬Studi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