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一哥”成績單來了!自營竟能大賺近100億,還有這些重要信息…

券商“一哥”成绩单来了!自营竟能大赚近100亿,还有这些重要信息…

中國基金報記者 王元也

營業收入372.21億元,同比減少14.02%,實現淨利潤93.90億元,同比下降17.87%,這是券業“一哥”中信證券交出的去年成績單。在去年證券行業遭遇寒冬、券商營收淨利潤“雙降”成為標配的背景下,這份成績單尤為不易,正如中信證券董事長張佑君在年報裡形容的那樣,過去一年對於中信證券來說是“不尋常、不容易、不簡單的一年”。

截至目前,一線券商中,中信證券、國泰君安和中信建投證券均已經披露了去年業績,從數據來看,這些券商無論是營收還是淨利潤均較去年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但行業疲軟之下,大型券商的“護城河”仍牢不可破。

自營業務成最大亮點

證券公司未經審計的財務報表顯示,國內131家證券公司當期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2662.87億元,同比下降14.5%,當期實現淨利潤人民幣666.20億元,同比下滑41%。行業業績不佳的大背景下,中信證券的成績單仍有一些亮點。

券商“一哥”成绩单来了!自营竟能大赚近100亿,还有这些重要信息…

根據年報,去年中信證券實現營業收入372.21億元,同比減少14.02%,實現淨利潤93.90億元,同比下降17.87%。營收淨利潤“雙降”的背後是公司經紀業務、資管業務、投行業務的全面下滑。

2018年,公司經紀業務實現營收98.94億元,同比下降8.52%;資管業務實現營收64.68億元,同比下降14.62%;證券承銷業務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27.88億元,同比下降30.33%;其他業務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89.10億元,同比下降32.35%。

但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自營業務卻一枝獨秀。2018年,中信證券投資業務實現營業收入91.61億元,同比增長18.52%,是公司幾大業務條線中,唯一一營收同比出現增長的。

券商“一哥”成绩单来了!自营竟能大赚近100亿,还有这些重要信息…

中信證券在年報裡表示,2018年,股票自營業務根據市場環境變化,及時調整投資策略,審慎配置資金,強化倉位管理,嚴格管理市場風險。同時,加強研究體系建設及基本面研究力度,積極把握市場機會,取得了優於市場的收益率。此外,公司另類投資業務靈活運用各種金融工具和衍生品進行風險管理,有效分散了投資風險,豐富了收益來源,克服市場下跌帶來的不利影響。

而隨著中信證券半年報的披露,其子公司華夏基金去年的經營成果也浮出水面。2018年,華夏基金實現營業收入37.33億元,淨利潤為11.4億元。

截至報告期末,華夏基金本部管理資產規模為人民幣8797.23億元。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規模人民幣4505.60億元,較2017年末增長12.98%,偏股型基金規模行業排名第一;機構業務資產管理規模人民幣4291.63億元(不含投資諮詢等業務)。

股票質押等計提減值接近20億

質押業務暴雷的影響在中信證券這份年報裡顯露無疑。據記者初步統計,在披露的訴訟等糾紛案中,關於股票質押的訴訟案件就有近十起。

券商“一哥”成绩单来了!自营竟能大赚近100亿,还有这些重要信息…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信證券融資類業務(含融出資金,買入返售金融資產下約定購回式證券及股票質押式回購)原值為961.33億元,其減值準備餘額為人民幣22.83億元。

其中融出資金的原值為人民幣575.14億元,其減值準備餘額為人民幣3.17億元;股票質押式回購及約定購回式業務原值為人民幣386.19億元,其減值準備餘額為人民幣19.66億元。

救市資金去年浮虧12%

救市資金去年的投資收益也付出水面。根據中信證券披露的內容,截止到2018年12月31日,公司對證金公司專戶投資的公允價值為153.11億元,較2017年底的173.92億元下降12%。也就是說,去年救市資金浮虧12%。

券商“一哥”成绩单来了!自营竟能大赚近100亿,还有这些重要信息…

證金公司的專戶投資賬戶成立於2015年7月“股災”發生時,券商共分兩批出資給證金公司用於投資。第二輪注入的資金在2017年半年報前已經收回,目前只有首批救市資金還在運作。

由於各家券商是按比例進行注資,由證金公司進行統一運作與投資管理,因此各家專戶的投資收益水平基本一致。比如昨日公佈去年業績的國泰君安證券,其去年證金公司專戶投資的公允價值為123.93億元,較上年底下降12%,和中信證券的數據一致。

券業“強者恆強”局面不變

在目前公佈去年業績的券商中,僅有中信證券、國泰君安證券和中信建投證券處於一線券商位置。

昨日公佈成績單的國泰君安去年全年營業收入227億元,同比下滑4.56%,實現淨利潤67億元,同比下降32.11%。3月18日晚間,中信建投發佈2018年年報,公司去年全年營業收入為109.07億元,同比減少3.5%;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為30.87億元,同比下降23.11%。

在券商營收和淨利潤“雙降”成為標配的2108年,上述三家大型券商的業績雖然不免下降,但“護城河”仍牢不可破,券業“強者恆強”局面不變。比如,中信證券投行業務、信用債發行等多項業務優勢突出。據資料顯示,2018年公司完成A股主承銷項目54單,市場份額14.75%,排名市場第一。而國泰君安的機構業務優勢持續擴大,收入佔比近50%。

另一方面,自2018年10月以來,券商領域利好政策不斷。從股票質押風險化解舉措到科創板註冊制、減稅降費等一系列舉措,政策的春風讓券商板塊的價值得到了“重估”。

天風證券指出,無論在輕資產業務領域還是在資本驅動業務領域,龍頭券商競爭優勢都極為明顯。銀河證券認為,資本市場改革不斷深化,科創板設立並試點註冊制進程加快,打開券商投行業務空間。此外,資本市場減費降稅徵求意見發佈也釋放積極信號,券商成本端有望改善,增厚利潤空間。行業“馬太效應”加劇,強者恆強,持續看好頭部券商投資價值。

中國基金報:報道基金關注的一切

Chinafundnews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中國基金報

萬水千山總是情,點個 “好看” 行不行!!!

券商“一哥”成绩单来了!自营竟能大赚近100亿,还有这些重要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