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爸爸语态”的《女儿们的男朋友》,能否真正和解代际关系?

用了“爸爸语态”的《女儿们的男朋友》,能否真正和解代际关系?

导读:节目名里没出现的“爸爸”一身份,反而成了节目最大的主角。恋爱关系之外,真正引人注目的是以父女关系为代表的代际关系,以及更多可以投射到现实生活里的原生家庭问题探讨。从“不理解”到“和解”,《女儿们的男朋友》用一个个细腻又温情的真实故事全景式地描摹出了当代中国社会关系的多面缩影。

文 | 一文

“父愁者联盟”从一场集体反抗的“承诺”开始。

节目首期,在正式观察“女儿们与男朋友”的生活之前,爸爸们集体承诺“支持女儿们的恋爱”“不摔桌子离开演播室”等。虽然达成承诺的过程颇费周折,但爸爸们不同的焦虑和“承诺”,既代表着广大“父愁者”的现实境况,又确保他们会是第一次以旁观者视角看到真实场景所作出的即时反应,引出节目对“真实”的全方位讨论。

用了“爸爸语态”的《女儿们的男朋友》,能否真正和解代际关系?

3月19日,代际恋爱观察真人秀《女儿们的男朋友》在腾讯视频上线,秦沛和姜丽文、张潮和张晔子、黄日华和黄芷晴、范志毅和范斯晶4组父女嘉宾亮相,在交互性的视角碰撞中,也让各不相同的共鸣和共情呼之欲出。

用了“爸爸语态”的《女儿们的男朋友》,能否真正和解代际关系?

猜不透的“女儿们”

以及关于“真实”的情感叙事

电梯里,晔子和男朋友为公司搬家而落泪,他们明显不习惯于镜头,用纸板挡住整张脸;拳击馆中,丽文和男朋友频频接吻示爱,毫不掩饰地直率情感表达成为他们相处的一大特点。在拍摄时,用观察代替要求,对真实场景保持有距离但又敏锐的跟拍,女儿们和男朋友在镜头前的真实恋爱关系,或甜腻或躲闪,或和美或争执,都让节目的立意更鲜明,也更打动人。

随之而来的探讨就是,“真实”要如何变成节目的基本底色?

用了“爸爸语态”的《女儿们的男朋友》,能否真正和解代际关系?

企鹅影视天马工作室总监、《女儿们的男朋友》监制李笑透露,“每一对嘉宾的寻找和筛选,我们也在看他们每个人的相处方式,以及他们日常的活动。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生长方式,连成长背景也都是截然不同,我们一定要选择有差异化的,这样才会多样,让大家看到所谓的个性、特色,有不同的情感带入和情感投射。”

在拍摄前,节目组则用了更长的筹备期去确认爸爸们和女儿们的想法,节目组与被拍对象逐渐建立起信任感。“她们参加节目的经验是比较少的,在拍摄的时候尽量不干扰她们的日常生活,她们正常要做什么,我们去配合她们的时间安排,包括地点,她们的习惯,尽量做无干扰式的拍摄。”

用了“爸爸语态”的《女儿们的男朋友》,能否真正和解代际关系?

在剪辑制作时,《女儿们的男朋友》又结合了前期大量对爸爸的备采,做到真实情感的回应与投射,“猜不透”的女儿们形象得以更立体,所谓的个性与反差也不再是一种自说自话。

不仅做到镜头与人物的关系真实,更要做到对真实情感的再挖掘和再探寻。李笑也坦言, “对于真人秀,我们有一个共识,即‘真’这件事情是最核心的。因为无法表演,无法接受长时间拍摄的细节捕捉,所以要找到最核心的原生关系,从这个原生关系作为切口,作为节目核心要表达和输出的。”

“爸爸们”是主角,更是视角

火锅店中,四位爸爸相遇,秦沛“吐槽”:“弄了半天,主角是女儿男朋友。”

虽然节目的名字叫《女儿们的男朋友》,但内嵌的隐形视角是父亲,节目另辟蹊径找到了一种“爸爸语态”,这在所有代际情感节目中是少有的新尝试。

用了“爸爸语态”的《女儿们的男朋友》,能否真正和解代际关系?

在李笑看来,“中国式的爸爸一般比较羞涩于表达,我们希望让更多的人听到作为爸爸到底是怎么想的,到底是怎么看的,哪怕是很多细节,比如紧张的喝水。今天我们把他们放在这里,有一个特别大的角色叫爸爸,所有爸爸们都有一个软肋就是女儿,这个情感关系是我们最核心要表达的。”

把爸爸的角色以及父女的关系放大。节目某种程度的视角下沉,以爸爸的强关系立场关照子女的情感状态,能让年轻观众以一种更抽离的状态审视“平辈”的情感心路,在启发独立思考的同时增强共鸣。

在泰拳训练馆,丽文出了一道抢答题“丽文最喜欢的酱汁是什么”,她的左边站着哥哥,右边站着男友。“茄汁”,没想到的是,最先说出答案的却是观察室的爸爸秦沛。

用了“爸爸语态”的《女儿们的男朋友》,能否真正和解代际关系?

婚恋关系和父女关系两种代际情感关系相交互,但着眼点还在于亲情视野里的爱情母题。像是黄芷晴与陈一天的关系,节目从他们恋爱之前便开始见证着,虽然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变数,但节目的初衷也更希望让爸爸能参与到那个“想见证但又不敢去触碰”的部分。这些不一样的尝试,都是节目在风格定调上显露出的现实意义。

“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做什么事情,压力比我们大得多。”节目中,张晔子与张炜迅面临公司搬迁,而父亲张潮在之前却一无所知。女儿离开公司时流下泪水,张潮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瞬间落泪。或许有很多话语羞于在日常表达,又或是往往被忽视,但也正是基于这样的中国式情感表达,克制之余又会添上几分陌生。借由节目的输出管道,父辈更好地理解了子女们的生活和想法。“所谓的沟通,就是让大家看到你没有看到的那一面。爸爸们知道年轻人的世界我不懂,之前是不了解,但是他们愿意去尝试,这也是一种沟通方式。”李笑说。

用了“爸爸语态”的《女儿们的男朋友》,能否真正和解代际关系?

从大面上来说,构建这样的节目逻辑实质上完成的是一种社会意义的建构,通过不同视角的交互来提倡一种需要被重视的代际情感沟通方式。

除了父女关系,节目中的翁婿关系也成一大看点,其中既有范志毅的“嫌弃女婿型”和张潮的“实力护婿型”,还有秦沛和黄日华“只要女儿开心就好”型,风格各异,但都关系紧密;而父亲“注视”下的女儿们的情感关系也是看点,每一对都有不同的相处方式,有野蛮女友型的,也有温情甜宠型的;有浪漫童话型的,也有幽默段子手型的,无论是哪一型,这档节目里的父亲、女儿、“准女婿”,都俨然能投射出大多数普通人的现实境况,喜怒哀乐,皆有共同体认。

用了“爸爸语态”的《女儿们的男朋友》,能否真正和解代际关系?

我们在节目中看到的“小美好”爱情,或是各有确幸烦忧的代际碰撞,都真实地展现出当代中国社会关系的多元缩影,把一个家庭里重要的几组关系一并摆到“台前”供以大家探讨和思考。所谓一种“沟通方式”,更重要的价值在于促进理解——每一个家庭里或多或少需要直面的问题,都并非不言自明,需要在一点一滴的磨合中才能消弭矛盾,然后继续好好地往前走。

回到普通人生活中

触发的社会思索自带流量

“原生家庭”成为了近期被热议的重要话题,似乎有更多焦虑难以避免地被放置到所有观众面前。

而这也是《女儿们的男朋友》的创作着眼点,它试图传递出的内在价值逻辑是:每一个原生家庭都不完美,但这些不完美要如何被正确审视,最终变成我们成长、恋爱中的“铠甲”?节目中的家庭各不相同,但女儿们无一例外地很幸福,爸爸们也都一并感受着她们的幸福。这是节目最核心的态度,也是试图带给观众最核心的社会思索。

用了“爸爸语态”的《女儿们的男朋友》,能否真正和解代际关系?

亮相观察室的爸爸们,关心的现实家庭议题跟所有现实生活中的父亲一样一地鸡毛;女儿们个性迥异,却也是日常中大多数普通同龄人的代表性缩影,在恋爱关系中、在亲情关系中有个性也有共性,这从基本面上就比较能够触发普遍的共情和思考——他们就像是隔壁邻居的一家子,家长里短、柴米油盐都要一一面对。

当丽文和男朋友频频亲吻互动时,观察室里却涌现了激烈的讨论,爸爸们变身两派,一派认为这种举动没有问题,仅仅是一种文化的认知差异而已;另一派又相对“保守”,认为当着女方父母的面亲吻,有点不尊重长辈。

这样的问题,或许在之后的节目中会频频上演。矛盾俯拾皆是,对矛盾的看法也因人而异,但也正因为如此,从《女儿们的男朋友》所输出的有价值的现实话题,才更值得被大众所聚焦。家人间彼此“报喜不报忧”到底好不好、男朋友是否应该大手大脚花钱买手办、年龄对爱情是否构成问题……

节目撕开的每一个小口,撬动的其实都是当前生活中最具普遍性的认识。

用了“爸爸语态”的《女儿们的男朋友》,能否真正和解代际关系?

能够看到,洞察用户、洞察社会已经成为近年来腾讯视频自制综艺的内在逻辑,通过探寻和刻画人与人之间的核心关系,在节目化的构造里完成对社会议题的回应和反思。这样的线索一以贯之,既有《心动的信号》对恋爱关系的层层考量,又有《幸福三重奏》聚焦日常婚姻关系的烟火气,还有《我和我的经纪人》把职场人和老板、客户的关系深度描摹,以及这一档切入父女、恋人双重代际关系的《女儿们的男朋友》。

毫无疑问,对“关系”的考察是腾讯视频所擅长的。但上述一系列节目的布局,虽着眼于“关系”却又不止于“关系”,整体上看更倾向于去呈现一种对幸福观的探讨和商榷,最终的落脚点都在于一种正向健康生活态度的引导。

正如节目观察员陈铭在看片会现场所说,“我们在演播室里看到的是这几对年轻人爱情当中真实的人性的崭露,我们聊的部分展现出我们价值观、人生观。我们看着他们,观众也看着我们,我们都被这个时代注视,我们都是最棒细节的呈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