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里扣籃得手,哈登30+沒了,司機中超遠……今天寫一篇娛樂新聞

庫里扣籃得手,哈登30+沒了,司機中超遠……今天寫一篇娛樂新聞

庫裡也扣籃了!

如果,你說娛樂至死。

那麼,我只有回覆:迴歸本源。

從來沒有一種運動是脫離了娛樂本質的。籃球、足球、乒乓球或者別的什麼,如果剝離了娛樂的屬性,那麼想必不會有這麼高的關注度。

2月18日,對整個NBA和喜歡NBA的球迷來說,都是一場歡快的慶典,而這一天的主題,就是娛樂。勝負不是關鍵,比分毫不重要,製造“歡樂”的“逗比”們才是聚光燈下的主角。恩比德與庫裡賽前打“排球”、“老司機”諾維茨基出戰飆中超遠三分、還有勇士隊友“反目成仇”,杜蘭特血冒庫裡,庫裡怒懟湯普森等等……

如果在往前追憶,“逗比”名單中還有很多,詹姆斯與奧尼爾彪舞技,科比對隊友說,別擋拆,我要跟喬丹單挑;科比學唱《姚之歌》,奧尼爾胯下運球過下快攻,詹姆斯偷吃觀眾薯條等等……

不娛樂不成活,一直是NBA的文化之一,在全明星這一天,娛樂至上更是成為最高標準。連一向“面癱”示人的萊納德也偶露笑容,一改平常質樸實用的球風。場邊的觀眾也都是一片歡騰,口哨聲、尖叫聲,吃著漢堡、喝著可樂,如果場館條件所限——人浪都能玩出來。

庫里扣籃得手,哈登30+沒了,司機中超遠……今天寫一篇娛樂新聞

老司機也很有娛樂精神。

娛樂文化,一直是美國文化的底蘊之一。美國作家尼爾·波茲曼所著《娛樂至死》中對美國電視、報紙等媒體關注娛樂的做法很是批判的。但這仍未能改變NBA全明星週末娛樂至死的基本精神內涵。

正如前文所說,運動本身,就帶有一定的娛樂屬性。如果對比不是很直觀,讓我們回看一下CBA全明星賽——不要怒噴什麼“東施效顰”之類的。

在新任掌門姚明強推之下,CBA全明星賽在影響力上有了顯著提高,越來越多的“好苗子”也通過全明星賽被觀眾熟知,逐漸走向成熟。但與NBA相比,CBA總感覺少了那麼一點點東西,少了的,就是娛樂精神。

在CBA全明星賽場,最為活躍、吸引眼球的還是外援,特別是黑人球員,他們骨子裡的娛樂精神往往能夠才成為引爆全場的“熱點”和“焦點”。但從訓練中規中矩、打球中規中矩的國內球員,就顯得與全明星的氛圍有點格格不入——既想娛樂,又不知從何下手。

唯一適應這樣娛樂氛圍的,應該就是遼寧大將郭艾倫了。

庫里扣籃得手,哈登30+沒了,司機中超遠……今天寫一篇娛樂新聞

CBA全明星賽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但就是這樣一點點小小的進步,已足以令人驚喜,太多球迷或者說原本對籃球不怎麼喜歡的人,也有了那麼一點點小的關注點。

最後,讓我們說一說傳播方式改變對我們的影響。在網絡媒體都已經成為傳統媒體的時代,更快捷、更獵奇的社交媒體讓傳播成為了“時時通”——傳播,不再是媒體機構的事,而是全民參與的事。

更貼合“平凡人”的傳播形態,也就更具市場。“大帝”恩比德正是因為是社交媒體的寵兒,即便在受傷缺陣階段,仍舊能夠“星光熠熠”。而其玩轉社交媒體的關鍵,就是更加“親民”的逗比氣質,娛樂氛圍。

在這種傳播方式下,觀眾可選擇的東西越來越多,如果,仍保持一種呆板的臉孔,死氣沉沉,想必,關注度會越來越低。

所以無論對娛樂至上精神有多反感,今天NBA全明星比賽裡所表現出的親民式的娛樂精神,至少在發動普通人廣泛參與到籃球這項運動中來說,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借鑑。

希望不要被人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