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首例央企上市公司主动退市,会重演ST长油的盈利模式吗?

1993年10月18日登陆A股市场的上海普天,在2019年3月21日这天,宣布走到尽头。

3月21日晚间,*ST上普一口气发布了12条公告。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是退市,另外一个关键的看点是关于异议股东保护的专项说明。

罕见!首例央企上市公司主动退市,会重演ST长油的盈利模式吗?

上市将近26年的时间,*ST上普的案例深刻诠释了“资本并不必然能够助力公司做大做强”的案例。

公开资料显示,是一家所属行业为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公司,主要从事开发、生产各类通信设备、元器件、计算机网络及外围设备。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务院国资委”),持股比例为50%。

同花顺统计数据显示,上市将近26年当中,*ST上普分红1.35亿元,累计净利润亏损5.52亿元。

罕见!首例央企上市公司主动退市,会重演ST长油的盈利模式吗?

尴尬的央企:连续11年扣非净利润亏损

正值年报披露期间,在*ST上普等来一纸退市公告之前,公司已经预告了2018年盈利情况。

1月31日,*ST上普发布2018年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去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出现亏损,亏损金额在1.8亿元至2.6亿元区间,扣非净利润亏损1.3亿元至1.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ST上普连续11年扣非净利润出现亏损了。

2008年以来,*ST上普的扣非净利润一直都没有盈利过,2016年、2017年扣非净利润的亏损额度甚至超过4亿元。

罕见!首例央企上市公司主动退市,会重演ST长油的盈利模式吗?

国务院国资委控股上市公司总市值超10万亿元 多只ST股现身

同花顺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21日,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的上市公司有277家,总市值高达10.06万亿元。

从申万一级行业分布来看,国务院国资委实际控股的上市公司遍布27个行业。公用事业、国防军工、机械设备、化工和汽车行业上市公司数量最多,分别为31家、28家、24家、20家和16家。

罕见!首例央企上市公司主动退市,会重演ST长油的盈利模式吗?

按道理来说,公用事业、军工、机械等诸多行业涉及到国家战略层面的行业,国务院国资委实际控股也是正常情况,但类似汽车、食品饮料等充分竞争且产能过剩的行业,国务院国资委控股这些企业,整体上给市场的感觉是“与民争利”,并不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定调的“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要力量。”

具体到个股层面上来看,除了*ST上普外,国务院国资委为实际控制人的ST股,还有ST长油、ST嘉陵、*ST油服、*ST新能、*ST上普、*ST蓝科、*ST大唐和*ST船舶。

整体上看,上述这些ST股,都具备上市时间久、企业盈利能力差的特点。

罕见!首例央企上市公司主动退市,会重演ST长油的盈利模式吗?

需要指出的是,重新上市的ST长油目前已经披露了2018年报,并向上交所提交申请摘帽。

3月19日盘后,ST长油公告,去年扣非净利润为2.9亿元,同比下滑23.53%。年报显示,2018年末,ST长油共拥有各类船舶61艘,计224万载重吨,年运输能力超过 4000 万吨。公司主要经营海上原油、成品油、化工品和乙烯运输。

对于投资者来说,国务院国资委以后的持股如何变动是难以得知的,但这些退市的央企如果有重返A股市场的情况,那么又会出现不错的投资机会。

以ST长油为例,2014年二季度,ST长油进入退市整理期后,徐翔分别用徐翔、徐柏良(徐翔父亲)、郑素贞(徐翔母亲)、应莹(徐翔配偶)4个账户各买入ST长油550万股,合计持有2200万股长油。

根据2014年ST长油退市整理期期间成交均价来看,徐翔的持股成本约为0.82元每股。

以ST长油3月21日收盘价3.14元/股计算,徐翔家族持有的ST长油股票已浮盈6908万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