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你的审美已经被同化了

小心你的审美已经被同化了

前几天刷到一张网图,让人笑中带泪,极具魔幻社会主义现实教育意义。


小心你的审美已经被同化了

长得一样的不只是古镇,朋友圈里大家的国外旅游照片也惊人得相似。

小心你的审美已经被同化了


小心你的审美已经被同化了


小心你的审美已经被同化了

大家不仅出国玩儿是一个地,在国内工作、娱乐的地方也惊人得相似。

无论你是在纳什空间、Wework还是裸心社,都像是在同一个地方办公,高挑高、裸露管道、原木吧台。

小心你的审美已经被同化了


小心你的审美已经被同化了


小心你的审美已经被同化了

# 这几张图分别是共享办公空间Wework、纳什空间、裸心社。

无论哪个姐妹约的局,去的都是一个地儿。一定是一片粉色海洋,一定有霓虹灯、黄铜和彩色气球。

小心你的审美已经被同化了

# 顺时针分别是位于北京、苏州、常州、佛山的网红生活方式店。

不只是吃喝玩乐,连看展都是同一个展览(都非常出片儿)。

小心你的审美已经被同化了

# 顺时针,这三个展分别是上海举办的James Turrell大型回顾展,Gucci“艺术家此在”展,北京的“棉花糖与白日梦”交互艺术体验展。


1.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家

就连家这么私密的个人空间,也长得越来越像。曾经是家居届一股清流的ins风,今天已经变成了泥石流。

小心你的审美已经被同化了

# 在国内某知名平台上,简约小清新是主流:清一色的灰色沙发、黑白挂画、摩洛哥地毯……

卫生间简直是最惨烈的“撞砖”现场:

小心你的审美已经被同化了

# 近几年小白砖、水泥花砖、黑色五金几乎成了年轻人首套房的标准套餐。


2. 欢迎来到云空间!

➤ 什么是“云空间”?

这个最早由美国主流媒体提出的概念,指的是当下全球范围内一个最普遍的审美现象:

我们都生活在高度相似的空间中,它们没有个性、千篇一律,无论在什么地理位置都长得惊人得相似,如同一个虚拟世界。


小心你的审美已经被同化了

# 机场是云空间的典型代表,图中分别是中国北京/阿曼马斯喀特/哥伦比亚波哥大的机场。

云空间采用同一套美学语言。不踏出云空间一步,你就可以被一系列象征着品质的物品包围。

不得不承认,比起曾经国内毫无审美可言的地铁、医院、食堂等整齐划一的公共空间,云空间带来了更时尚、更舒适的通用空间体验,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人的整体审美水平。

但是别忘了,比丑更可怕的,是标准化。

升级的制服比旧制服好看,但依旧是制服啊。

➤ “云空间”带来的困惑

我是谁?

接受一个符合大众审美的空间很容易,但是打造一个个性化的空间却很难。

我们无法拒绝一个有品位、洁净而现代的生活空间,但是当突然问到“你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空间”时,往往会是大脑一片空白。

小心你的审美已经被同化了

# 世界各地长得一摸一样的“网红”Airbnb。

我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空间,适合我的生活习惯、家庭成员的习惯?我喜欢什么样的氛围、气味、感觉?

我们总是在工作中太自我,生活中太无我。

我在哪?

“云空间”式审美,其实是城市发展中的正常现象,消费水平的提高,高收入人士的迁入,政府的管制,必然给每一个城市带来不可逆的变化:服务越来越好,店铺越来越豪,审美越来越像。

于是,城市也变得越来越像。

当年三里屯“脏街”被拆,朋友圈进入了煽情模式, ”没有了脏街,三里屯只剩下欲望“”从今儿起,三里屯再无‘脏街’!“

小心你的审美已经被同化了

# 整顿前的三里屯“脏街”。

对很多人来说,没有了脏街上“原汁原味”的麻辣烫、烧烤摊、美甲店、塔罗牌占卜和路边的小酒吧,三里屯已经正式变成了另一个乏味的东三环大型购物广场。


小心你的审美已经被同化了

# 整顿后的三里屯“脏街”,只有网红店和“准网红”店。


3. 是什么让“云空间”席卷全球?

➤ 社交媒体的普及

社交媒体带来海量内容的同时,也让筛选信息、独立思考和判断变得越发困难。潜移默化中,我们的审美不自觉地跟着网红、大V、ins美图走。

➤ 从众焦虑与身份认同

如果有一天你get不到同事口中的流行梗,内心一定会很惶恐,趋同性是人类的天性,谁都不想成为圈外人。

你要么是始终生活在云空间里的世界公民,要么就是云空间之外的隐形人口。

➤ 你觉得还有什么原因?


4. 如何走出“云空间”?

➤ 多看“家芝太太” (写了这么多,还不让打个广告嘛)

“家芝太太”从创始之初推崇的理念就是“敢让家不同”。我们去全世界用视频拍摄了几百个家,没有一个属于“云空间”。

我们相信,当你看过足够多样的美,自然就有了分辨美丑的能力。

不是看到美的形,而是美的神。


小心你的审美已经被同化了

# 我们的好友南朗说,他租下的这幢洋房,最美的是窗外那棵四季常青的香樟树,给他带来一些磨灭不掉的记忆。

小心你的审美已经被同化了

# 我们拍过的法国设计师Alexander说,他家最美的是后院的花园,四季的变化都藏在里面。

王国维曾请溥仪鉴赏文物,溥仪看了一眼后便说“这是假的,不是故宫文物”,问他为什么,溥仪说我也不懂什么鉴赏文物,只是它和我从小看过的那些感觉不一样。

当你看过足够多的美,就可以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 除此之外,你还应该看什么?

现在各种APP的内容推荐都是用算法的,微信内容都是含广告的,百度搜索都是……你懂的。

你需要去读那些美学经典,比如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 ,比如李泽厚的《美的历程》。

小心你的审美已经被同化了

你需要去读大众视野之外的内容。把触角伸得越远越好,越广越好。

如果你们有兴趣,下次单开文给大家介绍国外最前端的家居网站,比ins高得不是一丈。


➤ 从生活仪式感中培养审美

毕竟装修这样的事一生经历不了几次,但你可以培养一些生活爱好,比如养植物、插花、布置餐桌,或者时不时改变一下沙发的布局、换一个窗帘、加一些靠包、换一批挂画。

慢慢你就能培养出自己的眼力。

相信我,我亲眼见到身边一个同事从未换房,就通过每个周末在家“瞎折腾”,变成了美学专家。我们现在拍摄已经请她做布景师了,一眼就能看出哪儿别扭。

小心你的审美已经被同化了

➤ 实用?还是美?

我们的好友吴梧有一句名言"如果你的出发点就是使用,从一开始就失去对美的注意力了"

吴梧说当他想要一个白沙发时,心里只有一件事:白沙发是我喜欢的美。而不会考虑是否实用等其他问题(而事实是,白沙发也没有你们想的那么不实用)


小心你的审美已经被同化了

# 正是这种对美的坚持,让他家里有一种超越世俗的纯净之美。

➤ 保持敏感,提升感受力

法国人会把1岁以后的婴儿放入泳池中,不是为了让他学游泳,而是让他感受水的抚摸,唤醒他在水中的感受。在法国人的育儿观中,打开感官永远比学习技能重要。

他们认为,拥有感受力,是成为人的第一步。

没有感受力的人在美面前是残疾的,对他们来说,流水线产品与珍贵艺术品没有差别,肯德基与米其林也没有什么差别。


小心你的审美已经被同化了

# 我们好友老祁,十多年间自学园艺、厨艺、雕塑,他从世界各地运回十几个集装箱的家具、画、雕塑、瓷器……他喜欢在家摆弄每一件器物。


小心你的审美已经被同化了

# 老祁家是一个弥漫着植物清香、悠扬音乐、光阴变化的感官博物馆。

最后我想引用著名编剧廖一梅的一段话:

“以最长的触角伸向世界,

伸向你不曾发现的内部,

开启所有平时麻木的感官,

超越积年累月的倦怠,

剥掉一层层世俗的老茧,

把自己最柔软的部分暴露在外。”

今日话题

你生活在“云空间”里吗?


另外,我们的微信亲友群会有更多关于装修的讨论,群内还有很多设计师帮助亲友进行不定期解答,感兴趣的朋友们备注今日头条,可以加微信“jiazhi5200”,随时聊聊你家的装修疑问~

继续沉迷


小心你的审美已经被同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