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養生之“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風飄飄,雨瀟瀟,便做陳摶睡不著。懊惱傷懷抱,撲簌簌淚點拋”,這是元代大戲曲家關漢卿在《大德歌·秋》中描寫一位女子懷念遠人而引起的無限煩惱愁思。生而為人,豈可無憂,立於世間,怎能無慾?即使方外出家之人,也在努力證明自己清心寡慾,人活一世,說白了就是一個證明自己的過程,所以說人不可能沒有煩惱,因為人不可能沒有慾望。

養生之“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黃帝內經》認為,“生命之道即生存之道”,很直白、很樸素、很明瞭。古人為什麼把花白的頭髮叫“華髮”,那是因為發為腎之華,髮根源於腎,經年開出的花便是頭髮。人的煩惱會第一時間體現在頭髮上,煩惱生白髮。大文豪蘇軾曾赤壁懷古,感嘆道: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足可見,憂思白了發。人如果頭髮白了,鬍鬚卻沒有白,說明腎精元損失極大,屬於腎虛。男子鬍鬚由太沖脈所主,太沖脈始於睪丸,所以人如果頭髮沒有白鬍須卻已經白了,實則太沖脈了有傷,但是腎精尚足。

養生之“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還有一句話叫做:“發為血之餘,血為發之本”。故而少年血氣充盛,頭髮茂密色黑而有光澤,年老肝血不足,腎氣虛,頭髮變為蒼白,易於脫落。根據《黃帝內經》的觀點:兩鬢斑白,則為少陰火偏旺;後腦勺頭髮會白,則為太陽經、膀胱經氣虛;如若頭髮花白,則這種人必是情緒波動較頻的人,花白實則是陰陽交替之象,這種人往往反應敏捷,聰明機靈,但是情商往往偏低,自控能力較差。

筆者此文不是讓大家知曉如何杜絕煩惱,而是建議諸君如何減少、減緩、放輕煩惱。既然憂思難忘,便可不忘,我們能做是:健康生活,讀書學習,克服陋習。

養生之“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切記:習可造病,亦可治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