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退伍的军人,后来怎么样了,读来让人泪下

我们还记得《古诗十九首》中那个十五从军,八十归家的征夫吗?

他比许多士兵幸运,因为他最终活着回来了,虽然他回到家乡,面对的是一片难堪处境:松柏长荫而家人零落山丘,阔别多年的家屋已经被野兔野鸡占领了,触目所及,不过一片荒烟野草。他做好了饭,却不知道可以和谁一起吃,天地茫茫,而最终只剩下一个他出门东望,泪落沾衣。

那些退伍的军人,后来怎么样了,读来让人泪下

人说落叶归根,这个八十岁的征夫毕竟活着回来了,还有成千上万的人他们或是永远将白骨留在了战场上,或者正在赶回来的路上。卢纶游塞北时,就遇到这样一个患病的军人。

逢病军人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长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行多有病住无粮”这句用加倍的写法写出了病军人的三重艰难处境。“行多”,他已经跋涉了很久,身体的疲乏可想而知;“有病”,这不是一个健康的军人在奔波,而是一个伤病的军人在奔波,他必须以一个病体来面对归乡途中的风霜雨雪;他患病兼身体疲乏,本该找一个地方休息一下吃点东西的,可是他没有粮食。

这还不是最坏的情况。

那些退伍的军人,后来怎么样了,读来让人泪下

“万里还乡未到乡”,病军人的处境更加艰难了。他“万里还乡”,诗人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一丝希望,虽是万里跋涉,但他能回到家乡,用食物用热水洗去一身疲惫,这已经是最好的结局。

可是“未到乡”三个字,让我们明白他回乡路还不知有几千几百里。而他现在的处境是身体疲乏、病痛入骨而缺粮充饥,这样一个已经到强弩之末的人,能够再走几里?他那回乡的决心还可能使他在迢迢的奔波路上屹立不倒?

“蓬鬓哀吟长城下”,他已经支撑不下去了,于是停下靠在古城上休息。身体的疲乏痛苦让他呻吟出声,身上的刀剑伤口被秋风一吹,如刀割一般。这是一个有声音有画面的图景:一个病军人委在古城下,白发在风中吹乱如同蓬草,呼应他哀切呻吟的,只有凛凛的秋风。

那些退伍的军人,后来怎么样了,读来让人泪下

​他前路如何,我们不得而知。或者我们知道,只是不忍再细想下去。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语句写出了一个返乡途中病军人的痛苦,而这病军人只是千千万万受到战争戕害中的一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