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弓王(散文) 作者: 馬騰馳

——徵得著名作家馬騰馳先生特允,本頭條號將連續刊發馬騰馳先生佳作,今天刊發第八十三篇馬騰馳先生記錄咸陽農村孩童趣事之——《彈弓王》(散文) 作者: 馬騰馳,歡迎文友們欣賞。

彈弓王(散文)    作者: 馬騰馳

——小夥伴們心目中的“彈弓王”


彈弓王(散文)    作者: 馬騰馳

——馬騰馳先生手書


彈 弓 王(散文)

•馬騰馳

有了這構造簡單,製作起來方便的彈弓,夾上一枚小石子,就可以打下撲楞楞飛著,嘰嘰喳喳叫個不停的雀兒(麻雀),你說那是一種什麼樣的美妙感覺?小時的我們,碎碎的心裡就想了,彈弓,真是一件好玩又好耍的神奇玩具呢。

那個時候的老家大張寨,雀兒特別多。地裡長的莊稼,院子裡晾曬著的糧食,雀兒們會呼朋喚友,一群跟著一群飛過來啄食。人“嗷嗚”一聲吆喝,或者受到其它驚嚇,它們轟地一聲就飛走了。飛走的它們,並不飛遠,等人走了,沒事了,又飛回來繼續吃。

糧食本來就緊缺,人們吃都吃不飽,雀兒卻成群結隊地來爭吃人的糧食,它被人們記恨了,稱它為害蟲。這時,以彈弓作武器,打那些讓人生厭的雀兒,對我們這些娃娃們來說,就有了一種正義感,有了那麼一點點的自豪感與成就感。

當時,我們玩的彈弓,都是自己動手做的。村裡跟我要好的一位玩伴,被娃娃們稱為“彈弓王”的,他手巧,是做彈弓、打彈弓的一把好手,他做出來的彈弓順手而好使。

做彈弓,先用八號鐵絲彎出彈弓架子,沒有鐵絲,就找來木質細膩結實的“丫”字形槐樹枝椏當架子。找不來雞腸,就操心謀拾著,看玩伴們誰家有廢舊的自行車內胎。呵呵,有了目的,就看著人家的臉色,笑嘻嘻地說著好聽的話,求人家給自己剪一副彈弓皮子。有了皮子,再找來一塊具有韌性的牛皮,或者其它結實耐用的材料,做成包裹彈丸的皮兜。成了,彈弓綁好啦,可以派上用場了。

我記得,“彈弓王”每做好一個彈弓,都十分地快活,笑容常常掛在臉上,他的那個笑是喜悅燦爛的,是發出內心的。

彈弓的殺傷力,靠的是雞腸或自行車內胎剪成的皮子,它們彈性好了,彈丸射程就遠,就有了更大的殺傷力。記得在老家村子,有一個在外給公家開車的,他用汽車內胎做彈弓皮子,彈弓架子,是用那一種粗壯的電鍍細鐵棍做成的,硬實而有力,看上去非常地精緻漂亮。

每當他開車回到大張寨,我和“彈弓王”都要趕過去,與別的娃娃們一起,跟在他後邊,看他用那個精緻漂亮的彈弓打雀兒。他靶子不準,沒見他打下過雀兒,他也不讓我們動他的彈弓,說是怕弄壞了。這讓我們很不高興,不高興歸不高興,但對他的彈弓,我們還是十分眼紅,還是非常羨慕的。

“彈弓王”不服氣了,他認真地對我說:“你看,他把他拿作得大的,自的還不行!是這,咱不跟在他後邊看那彈弓了,沒意思,拿著再好的彈弓,打不下雀兒算啥本事?我就用我做的彈弓,把靶子好好練練,我就不信,耍彈弓還耍不過他,還耍不出個名聲來?!”

他真是著了迷,啥時候,都是彈弓不離手。我去他家,他母親帶著埋怨的口氣說他:“唉,你看你成了啥了?對彈弓著迷,著魔了!晚上臨睡覺,還要拿出彈弓來瞄一瞄。睡覺時,把彈弓一定要放在枕頭邊,是怕誰偷走了不成?”

他母親說她的,他練他的。有了閒空,在村街上,“彈弓王”一個人對著遠處樹上的目標,側著頭,把彈弓拉開,閉上一隻眼,彈弓的皮兜裡並沒有夾石子,他是在練習瞄準。幾次,我去他家裡玩,一進大門,他一個人站在院子裡,還是在村街上那個動作,對著門口牆上的一個黑點練習瞄準。我當時就想了,他耍彈弓這麼上心,是為了兌現他說的,非要耍出個名聲來的那句賭氣的話麼?

天天在一起玩,我清楚他所有的情況,練習過半年的瞄準之後,他進入了實戰階段。樹上,牆頭落的,從空中飛過的,還有在院子地面上蹦蹦跳跳的雀兒,都成了他練手的靶子。他麻利地給彈弓皮兜裡夾入石子,拉開彈弓,側頭瞄準,“啪”地一聲,往往就有一隻雀兒斃命。

彈弓王(散文)    作者: 馬騰馳

——這個姿勢夠範兒吧

“咦,這麼厲害,這麼增火,靶子準得很呀!”我不由得驚歎起來,誇開了他。他笑開了,嘴裡露出了白白的寬寬的牙齒:“不行,不行,現在還不行,不是每一彈弓都能打一個雀兒,還得練!還得好好地練!”

時間不長,就放了暑假,我們有了更多的時間撒野瘋玩。每到中午大人們歇涼的時候,比同齡人個子稍稍低一些,光著膀子,穿一個大褲頭的他,就悄悄站在我家大門口,手裡提著彈弓,做出個要我出去的動作,趁大人不注意,我溜出了家門。不用問,趁中午這會兒,他叫我去飼養室的院子裡一起去打雀兒。嗬嗬,一出家門,我倆一撒腿就朝飼養室跑去。

飼養室大,平時,到後院去的人很少,那裡的東牆邊有好幾十顆大椿樹。也許是天太熱,雀兒都落在這些大樹上乘涼,聽那叫聲,是滿樹都落著雀兒。我們倆快步跑過去,沒穿鞋,光著腳丫子的他跑得飛快。他大褲衩右後邊的兜裡,裝著滿滿的一兜小石子,壓得鬆緊帶做褲帶的大褲衩,往下垂掉著,一跑動,那小石子磨得喳喳喳地響。跟在後邊跑著的我,攆也攆不上他。

到了樹下,他從大褲衩兜裡,快速摸出石子,夾入彈弓皮兜,彈弓舉起,就有雀兒落下。嘩啦啦,樹上受到驚嚇的雀兒飛起來了。他動作快得驚人,彈弓裡的第二顆石子又打出去了,正飛的雀兒,竟有三隻一齊落下,一石三鳥呀!“哎喲,哎喲喲,還有這樣打雀兒的?這麼高的水平哪!”我不由得驚叫起來!

他靶子準得出奇,彈弓一舉,一隻雀兒落下。一舉彈弓,又落下一隻雀兒。那幾天中午,每天,他都會打下一大堆的雀兒,哎喲喲,“彈弓王”打雀兒,真是神了,神人一個啊!

那天下午,我和夥伴們在巷口的大樹下玩,我給他們講起了“彈弓王”打雀兒的本事。還說了,他坐在炕上,手裡拿著彈弓,等著老鼠從牆角的老鼠洞裡出來,賊靈賊靈的老鼠剛一出洞口,嘣地一聲,被打得直挺挺地死在了老鼠洞旁。

他們不信,說:“胡諞呢,胡諞呢,哪有那麼神!哪有那麼神呢!”“你說的這些事誰信呀,哄傻瓜,傻瓜都不信哩!”“啥?胡諞?哄傻瓜?你們在這兒等著,我把他叫來,讓你們看看他的靶子準不準!”我跑著叫來了“彈弓王”,還像往常一樣,他手裡仍舊提著他的彈弓。

在玩伴們面前,他聽我說了情況,只是笑,不說多餘的話。他右手從兜裡摸出石子,夾入彈弓皮兜,一抬頭,拉開彈弓,大樹上的雀兒,就有一隻尖叫著掉了下來。樹上的雀兒齊齊地飛起,落到不遠處的樹上,他跟了過去,再次舉起彈弓,又有一隻雀兒栽了下來。他提過來剛打下的那隻雀兒,噔地一聲撂在了地上。

頭頂樹上不知趣的知了,偏偏就在這個時候拉長聲調,吱吱吱地叫開了。他仰起頭來,看知了在哪根樹枝上落著,抬手打了一彈弓,正叫著的知了吱地狂叫一聲,沒了聲氣,噹噹兩聲,兩半截粘糊糊的知了,掉在了我們腳下。知了上半身上的兩隻翅膀,還一下子一下子地搧動著。

那幾個玩伴眼晴睜得比牛眼還大,他們被眼前的這一幕驚呆了。“彈弓王!”“彈弓王!”“唉呀呀!唉呀呀!是真正的彈弓王!”驚呆中清醒過來的他們連聲喊叫著,佩服得五體投地。後來,他們不管走到哪裡,碰見哪個玩伴,就要誇“彈弓王”打雀兒,打知了,是如此這般地神絕。從他們嘴裡說出的“彈弓王”故事,活靈活現,生動引人,惹得一大幫子的娃娃們,成了“彈弓王”的追隨者與崇拜者。

“彈弓王”的外號,就是在這個時候叫響的。後來,他關於彈弓演繹出的人生故事,更為出彩,更為動人。

時間過得真快,一晃,那些過往之事,那些讓人難以忘記的童真童趣,已是幾十年以前發生的事了,每每想起來,就像昨天剛剛發生過一樣。

前幾日,幾個朋友在我這兒吃茶聊天。無意間,他們說現在的麻雀明顯少多了,就這不多的麻雀,跟人一樣,大都從農村進了城。時勢變遷,麻雀也由“四害”之一,成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現在,再打麻雀就是犯法的事了。眾人由麻雀,又扯到了小時玩過的彈弓上。

說到彈弓,話題一下子就多了,就熱鬧了,有人說,他老家誰誰誰的彈弓,打得多麼多麼地準,又有人說,誰誰誰把彈弓玩得多麼地跟人不一樣,多麼地出神入化。待他們講完,我把“彈弓王”打麻雀的那些神奇故事說了一遍。他們嘿嘿地笑著說,你說的“彈弓王”真真確確厲害,這麼高的水平,叫“彈弓王”不是過頭之話!不是過頭之話!

“不得不承認,一個人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別人不可企及的天賦,有了這天賦,再經過後天堅持不懈地努力,在某些方面就會出大成績,就會成大氣候!‘彈弓王’有天賦,再經過後來不停歇地練習、如醉如痴地練習,眼上,手上才有了硬功夫!大鵬出海翎猶溼,駿馬辭天氣正豪。‘彈弓王’的名頭,不是浪出來的,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他們當中,當大學語文教師的一位朋友,說出了上邊這一席話。

“不愧是大學教師,講得好!講得多有水平!”“先生就是先生,是站在講臺上給大學生們上課的,總能單刀直入,直擊要害呢!”眾人讚揚著他。當年“彈弓王”側著頭,閉上一隻眼睛,專心致志練習瞄準的那個動作,那個神態,此時,又出現在了我的眼前。

2019年03月09日於馳風軒


彈弓王(散文)    作者: 馬騰馳

馬騰馳先生近影

作者簡介: 馬騰馳,陝西禮泉縣人。出版有雜文集《跋涉者的足跡》,散文集《山的呼喚》,也獲得報刊多種獎項,不值一提。喜愛文字,閒來寫寫一樂,而已,而已。

散文《背饃》,網上十天時間,點擊閱讀量超過百萬餘人次,其後,各類網絡平臺迅速跟進大量轉發,讀者人數難以統計。擁有四億用戶,“最大的有聲圖書館一一喜馬拉雅FM聽書社”以普通話與陝西方言版誦讀了該作品。網上其它單位制作的《背饃》音頻作品版本眾多,聽眾甚廣。

其後,散文《母親做的棉窩窩》《我的老父親》《土布包袱》《姨親》《那些年,我們過年的滋味》《燒娃》《下鍋菜》《鍋塌塌》《豆腐腦吔》《坐席》《交公糧》《打鐵花》《感念玉米》《背娃》與《背糧》等作品在網上亦受熱切關注,創閱讀量新高。《打鐵花》獲2019年1月21日《今日頭條》“青雲計劃”獎。

作者的散文集《背饃記》即將出版,該書由中國作協副主席、陝西省作協主席、著名作家賈平凹先生題寫書名並作序:《馬騰馳和他的散文》。

https://mp.weixin.qq.com/s/WajkKTCfXc829q1Zc7FVYA《馳風軒文化tch》2019年3月9日首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