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說咥》作者:馬騰馳

——徵得著名作家馬騰馳先生特允,本頭條號即日起轉發馬騰馳先生佳作,今天刊發第一百五十三篇,先生一篇散文《說咥》作者:馬騰馳,歡迎文友們欣賞

散文《說咥》作者:馬騰馳

——咥!就是這勢

散文《說咥》作者:馬騰馳

——著名作家馬騰馳先生手書


說 咥(散文)

•馬騰馳


關中話裡,讀音dié 的咥字,習慣性地被念成四聲。秦人字音咬得重,說起話來鏗鏘有力,透射出一股硬朗與果敢之氣。

這看似簡單的一個“咥”字,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他們的性格特徵與精神面貌。

“咥”字,另一發音為xī ,指笑貌,笑的樣子。它表達的意思,被關中人很微妙地帶到那個讀作dié的咥字中去,二者有機結合,相得益彰,形成另外一種特殊語境,此中之獨特意趣,只有本地人才懂。

咥字,左為口,又為至,從字形字面上看,口開至到,口至緊緊相依,口一開人就到,說到做到,說了的事馬上就辦!是的,關中人說話辦事,啥時候都來得直接,來得乾脆,沒有中間地帶,不會曲裡拐彎,不會拖泥帶水!

關中話裡,咥字,咬,齧的本意已不再使用,現常用其引申之含義。引申含義有二,一是指吃飯。二是指做事,幹活。

吃飯,關中人常常不說吃飯而說咥飯。咥飯,豪爽大氣,只有咥飯才會吃得酣暢淋漓,才會吃得有聲有色,才會吃得饞人,才會吃得過癮。

散文《說咥》作者:馬騰馳

凡做一件重大的事情,幹一個有影響的活兒,在決定做不做,幹不幹之時,會猶豫,會前思後想。一旦決心下定,他們的嘴裡就會蹦出這個有大氣勢,有大力道的字:咥!

這裡的咥,是做,是乾的意思,但比起做,比起幹來,更有力量,要有必勝的決心!

咥,在關中話裡,是一個熱氣騰騰,是一個神釆飛揚,是一個大氣恢弘,是一個精神飽滿豪情萬丈的字。

先說咥飯。關中道上,盛產品質優異的冬小麥。用冬小麥磨成的麵粉潔白如雪,這麵粉一見水,柔韌光滑而富有筋絲,可以做出花樣繁多的各種麵食來。

關中人是面肚子。呵呵,這個時候,一碗帶著油潑辣子的褲帶面,已盛在了碩大的耀州老碗裡。筷子挑起一尺多長,被辣子染得紅紅的褲帶面,一頭在嘴裡,另一頭還盤繞在那大老碗裡。嗬嗬,就是這個美妙的瞬間,被那麼多畫家,那麼多雕塑家作為創作素材,創作出了意趣盎然,讓人不禁要笑出聲來的佳作。關中人咥面不咀嚼,長長的褲帶面,是直接吸,直接嚥進肚子裡去的。

咥著這又長又筋道的褲帶面,發出“唏裡呼嚕“的響聲,還有咬一口生蒜瓣的“咔嚓”聲。這帶了響聲,帶了滋味,帶了快樂氣氛,讓人垂涎欲滴的吃麵場景,把那誘人的面香,生動充分地表現了出來。

散文《說咥》作者:馬騰馳

兒時,在老家大張寨,晌午飯時,時常看到從地裡回來,勞累了大半天的鄰里鄉黨們,他們每人手裡端著一個大老碗走出了家門,碗下的手裡,有一骨朵大蒜。

三五成群的他們,或趷蹴在巷口的大槐樹下,或趷蹴在大槐樹不遠處的碾盤子旁。“老碗會”開始啦,在重體力勞作之後,在餓透餓極之時,他們以這樣的姿勢,以“稀里呼嚕”的咥面聲,以十分享受的表情,美美地咥著屋裡人擀出來的褲帶面。一大老碗褲帶面就著生大蒜,狼吞虎嚥,風捲殘雲一般地咥著,此時,他們的臉上已有汗水流下。咥面就是咥面,不是表演給誰看。咥飽面,後晌,地裡還有苦累的活兒等著他們要繼續幹呢。

咥,是秦人的習俗,是秦地秦人的進食方式。咥面,是他們的快餐,無需莊重地端坐於桌前,也無需那麼多講究,一碗褲帶面下肚,再喝上一碗原湯化原食的麵湯,響亮地打過一個飽嗝,嘿嘿,那個滋潤與嬋合勁呀,真是美得沒法說!咥,是秦人一種具有鮮明特徵的吃的方式,是一種生活狀態,是他們原生態的一種生活習性。

如今,在街上的麵館裡,常見一些人故意把面挑得高高的,擺一個姿勢讓人拍照後,發到朋友圈裡秀一下,還給上面標註了醒目的兩個字:咥面。那是在玩,是為了博取眼球的戲耍,哪裡是咥面?如此吃麵,斷無真正咥面的那個美好感覺,體會不到那個快活與那個享受的味道。

不光扯麵,吃Biángbiáng面、油潑棍棍面、幹拌臊子面、禮泉澆湯洛面、驢蹄子面、岐山臊子面等等的麵食,都能體現出咥的神韻與風釆。羊肉泡饃,還有葫蘆頭泡饃,往嘴裡“呼啦啦”一口口刨著,也是咥的一種風姿。既就是一根生蔥就饃,在咀嚼與吞嚥之中也會咥得豪邁奔放,也會咥得有滋有味,也會咥出另外一種美好的姿態來。

在關中,吃的這一本能行為,通過咥的形式,演繹成為一種具有地域特徵與地域色彩,洋溢著濃厚鄉土氣息的文化景緻。

再說咥的另外一層意思:做事或幹活。每幹成一件大事,興奮之餘的關中人會欣喜異常地說:“這回咥了個大活!”他們說咥下的大活,是自己家裡幹了一件大事,一件好事。

歷史上,秦統一六國,建成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帝國秦國。若用用秦人的話說,就是咥了一個大活。

散文《說咥》作者:馬騰馳

西漢時的太史公司馬遷,受李陵案牽連而遭受宮刑。腸一日而九回,每念斯辱,汗未嘗不發背沾衣的他,忍受奇恥大辱,寫出了名傳千古,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的《史記》。《史記》,就是司馬遷忘卻自我,在悲憤交集中之中咥出來的一個大活。

敢把天戳個窟窿的陝西人楊虎城,和東北人張學良一起,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準備了必要的前提,成為由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折點。“西安事變”促成國共第二次合作,為奪取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奠定了基礎。這一驚天動地的大事件,就是楊虎城和張學良咥出的一個大活。

平日生活裡,也常有人嘆息著說:“唉,這回咥下了個冷活!”咥下了個冷活,意思是說闖下了大禍,做了蠢事,很是懊惱,很是無奈。

除此之外,咥還有打人的意思。你聽,關中話是怎麼說的:“咥那個狗熊貨!”就是打那個壞東西,打那個壞蛋。

關中人喜用咥,帶著秦風秦韻的咥字,外地人真正要理解這個字,能看懂高亢激越,熱耳酸心,豪邁大氣的秦腔,就能體味出“咥”字的真實意味,就能體味出它的情感色彩,就能體味出那個生動鮮活勁兒。


2020年2月03日於馳風軒


散文《說咥》作者:馬騰馳

著名作家馬騰馳先生近影

作者簡介:馬騰馳,陝西禮泉人。出版有雜文集《跋涉者的足跡》,散文集《山的呼喚》,也獲得報刊多種獎項,不值一提。喜愛文字,閒來寫寫一樂,而已,而已。

散文《背饃》,網上十天時間,點擊閱讀量超過百萬餘人次,其後,各類網絡平臺迅速跟進大量轉發,讀者人數難以統計。擁有四億用戶,“最大的有聲圖書館一一喜馬拉雅FM聽書社”,普通話與陝西方言版多版本誦讀了該作品。網上其它單位制作的《背饃》音頻作品版本眾多,聽眾甚廣。

其後,散文《母親做的棉窩窩》《我的老父親》《土布包袱》《姨親》《那些年,我們過年的滋味》《燒娃》《下鍋菜》《鍋塌塌》《豆腐腦吔》《坐席》《交公糧》《打鐵花》《感念玉米》《背娃》與《背糧》等作品在網上亦受熱切關注,創閱讀量新高。《打鐵花》獲2019年1月21日《今日頭條》“青雲計劃”獎。

作者的散文集《背饃記》已經由太白文藝出版社出版,該書由中國作協副主席、陝西省作協主席、著名作家賈平凹先生題寫書名並作序:《馬騰馳和他的散文》;散文集《馬騰馳散文選》即將出版。

https://mp.weixin.qq.com/s/m9N3Vn0liWJJe3eowpaA_A《馳風軒文化tch》2020年2月日3首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