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年俗《正月十五挑燈籠》(散文) 作者: 馬騰馳

——徵得著名作家馬騰馳先生特允,本頭條號將連續轉發馬騰馳先生佳作,近期發送年俗系列,今天刊發第七十五篇馬騰馳先生記錄咸陽年俗文化,《正月十五挑燈籠》(散文) 作者: 馬騰馳,歡迎文友們欣賞。

咸陽年俗《正月十五挑燈籠》(散文) 作者: 馬騰馳

——挑燈籠 鬧元宵


咸陽年俗《正月十五挑燈籠》(散文) 作者: 馬騰馳

——馬騰馳先生手書

正 月 十 五 挑 燈 籠(散文)

•馬騰馳

兒時,在老家大張寨,正月三十燎慌慌之前,都算是在年中。正月十五挑燈籠,對我們這些娃娃們來說,是過完年走完親戚之後,又一件熱切期盼著的事兒。

熱熱鬧鬧的大年過了,把好吃的都吃了,跟著大人,也把遠近該走的親戚都走了。稍稍冷淡下來了的年氣,在娃娃們嘰嘰喳喳叫喚著要挑燈籠,盼著十五早早到來的吵吵嚷嚷聲中,年氣,又一次被他們給撩撥,給激活了。

娃娃們把舅家送來的燈籠,不時拿出來看看,再挑起來在空中晃晃。把那一小把蠟燭,數了一遍又一遍。看著娃娃們歡快喜樂的樣兒,大人們的臉上,泛起了慈愛的暖暖的笑意。

那時,我們挑的燈籠,全都是手工做成的。燈籠骨架,還有兩頭穿在木底座上,從燈籠上下兩個圓口彎出來的高高的圓襻兒,都是用竹篾子編織與做成的。插蠟燭的木底座,是拿來一截小圓木,用斧子劈成薄板兒做成的,這劈出來的木底座,未推平打磨,不那麼規整,顯露出高高低低、參差不平的白色木頭紋理。在這木底座上,兩頭各打一個稍小一點的孔,穿燈籠襻兒的兩頭。在木座底中間,要打一個大一點的孔,那是用來插蠟燭的。包裹燈籠外邊紅紅的燈籠紙,其質底也顯得消薄而粗糙,那時大部分的燈籠都談不上精美,談不上漂亮。嘻嘻,你別說,就是這看上去不怎麼精美,不怎麼漂亮的燈籠,對我們這些娃娃來說,寶貝似的萬分喜愛了。

不到挑燈籠的時候,大人們不許娃娃們提前挑出來,這是有計較的。等待挑燈籠的時日,是漫長而難熬的。村街上,跟我們一起耍玩的一個娃娃,在玩伴們跟前吹起了牛,說,我舅家給我送的燈籠,多麼地多麼好,多麼地跟別的燈籠不一樣!為了強調多麼地好,多麼地不一樣,最後,他說起了狠話:“不是我胡吹冒撂,我敢說,一個堡子的燈籠,沒有一個能超過我舅送給我的那個燈籠!”

這話,明顯是惹人的話,其他的玩伴們不答應了,七嘴八舌地嚷嚷開了:“這是大風地裡說野話,想咋說就咋說!胡吹呢!胡吹呢!”“今個兒不光咱堡子,跟前的幾個堡子,肯定都要死好幾頭牛哩!”那位玩伴急了:“你都甭走,我回屋拿去,叫你們看看!不叫你們看,你們還說我胡諞呢!”話未說完,他折身跑回家去,拿來了那隻燈籠。“別動,別動,你那髒爪爪,別給我把燈籠弄壞了!”他手裡拿著,只讓玩伴們看,不許他們動,怕弄壞了他的燈籠。

咦,真是好呢!他拿來的那個燈籠,是一個生動的魚的造型,紅紅的魚身上,還貼著一片片金黃色的魚鱗。在那個年代,舅家們送給外甥的,大都是那種普普通通的小圓紅燈籠,這個非同一般的魚燈籠,真的驚豔,真的驚呆了我們!確實好,確實美,應該是全堡子最好的一個燈籠了!展示完,那位玩伴,飛跑著把燈籠送回家去。呵呵,送回燈籠,這次從家裡走出來的他,把頭仰得高高的,自負神氣地不得了。他那洋洋自得的神態,分明是在說:“我說好就是好嘛,還不相信!這下咋不嘴幹了?無話可說了?服氣了吧?!”

咸陽年俗《正月十五挑燈籠》(散文) 作者: 馬騰馳

——當年小朋友挑燈籠

說是正月十五晚,其實,十三日晚就開始挑燈籠了。月光下的村街上,一群一群的娃娃們,挑著大小不一的的燈籠,玩著,晃著。這燈籠,照亮了前後巷子。這些燈籠,大部分是上邊說的那種普通的紅燈籠,極少極少的幾個,是花花綠綠的魚、雞、兔子與罐罐形狀的燈籠,也有壓了折皺,被稱為“牛糞撲踏”燈籠的。這“牛糞撲踏”燈籠,不用時壓平,像一疊圓形的紙,用時,拉直,提起來,就成為了帶皺疊的筒形燈籠。村街上,娃娃們挑著的燈籠,照亮了他們被凍紅的小臉,寒冷的天氣裡,興奮而快樂著的他們,說話時嘴裡吐出來的熱氣,在燈籠光的映照下,一縷一縷地翻轉盤旋著。

挑燈籠這幾天,不颳風下雪還好,一旦颳風下雪,手裡挑著的燈籠,來回左右搖晃著,怎麼用力地打也打不穩。有的燈籠木底座上,插蠟燭的孔兒太小,蠟燭把兒是勉強插上去的,經風一吹,雪一打,蠟燭就倒了。蠟燭把兒短的,直接滅了,燈籠沒事。把兒長的倒後,“嘭”地一下子就燒著了燈籠。被蠟燭燒著燈籠的娃娃,顧不上去吹,又不敢摔,急得哇哇大哭。挑著燈籠的玩伴們,慌忙幫著去吹,往往沒吹滅同伴著火的燈籠,反倒燒著了自己手裡的燈籠,嗬嗬,這一下熱鬧起來了,吱吱哇哇的哭聲、喊叫聲連成一片。

燒著的燈籠,有的“呼”地一下子就燒完了。沒燒完的燈籠,露出難看的一個大窟窿,窟窿周邊的燈籠紙,已被燒焦變脆,這燒出了大窟窿的燈籠,是沒辦法挑了。燒壞了燈籠的娃娃,只是個哭,只有這一個燈籠呀,燒了就沒了,今天十三,就沒得燈籠挑了,明天十四,後天才是十五呀,一想到這兒,他們哭得更兇了。任憑從家裡走出來的大人們怎麼哄,怎麼勸,也哄勸不住他們。旁邊,也有自己挑著的燈籠好著,看水漲橋塌的頑皮娃娃,他們嘻嘻哈哈地笑,說著撇火的話:“嘿嘿,嘿嘿,咱的燈籠好著呢!咱的燈籠好著呢!咱能挑到正月十五哩,咱能挑到正月十五哩!”

村街上,有了手裡挑著的亮亮的燈籠,有了這麼多一起瘋耍的玩伴,平日晚上怕黑,怕鬼,不敢出屋子門的娃娃們,一下子膽正膽壯起來。他們挑著燈籠,去平常晚上不敢去的牆旮旯,還有偏僻地方的大樹背後,他們用燈籠要去晃一晃,撩一撩。

“打燈籠,找舅舅,舅舅躲在門後頭。”“燈籠兒燈籠兒,十三挑,十四撩,十五燈籠就碰了!”娃娃們帶著童音,連說帶唱的一大串兒歌,使寒夜裡的村子熱鬧起來,有了勃勃生機,有了些許的詩意。十三、十四過了,到了十五晚上,折騰了大半夜,玩夠了的娃娃們興奮起來,碰燈籠的時候馬上就到啦!“來來來,碰燈籠嘍!”“碰,碰,碰碰碰,燈籠不碰破就害眼!”他們把手裡挑著的燈籠,相互用力碰著,著火了,瞬間,燈籠就變成了一團團燃燒著的火球。看著棍子上挑著的這一團團火球,他們如一群小鳥一樣,喊著,叫著,一臉的燦爛笑容。哎喲,那個喜悅興奮勁,那個發自內心深處的自在與快活呀,不知用什麼言語,如何形容了才好!呵呵呵,今年的燈籠燒了,明年,明年舅舅還會送來新的燈籠!

許多年過去了,兒時村街上挑燈籠的一幕一幕,像昨天發生的事情一樣,那中間很多的細節與很多的場景,到了今天,都讓人難以忘記。是的,那些過往之事有糖,有甜蜜的糖,回憶與咀嚼起來,就會有悅人的甜甜的滋味,這甜甜的滋味從心底瀰漫開來,溫潤而豐盈了我們的身心。

2019年02月17日於馳風軒


咸陽年俗《正月十五挑燈籠》(散文) 作者: 馬騰馳

馬騰馳先生近影

作者簡介: 馬騰馳 陝西禮泉縣人。出版有雜文集《跋涉者的足跡》,散文集《山的呼喚》,也獲得報刊多種獎項,不值一提。喜愛文字,閒來寫寫一樂,而已,而已。

散文《背饃》,網上十天時間,點擊閱讀量超過百萬餘人次,其後,各類網絡平臺迅速跟進大量轉發,讀者人數難以統計。擁有四億用戶,“最大的有聲圖書館一一喜馬拉雅FM聽書社”以普通話與陝西方言版誦讀了該作品。網上其它單位制作的《背饃》音頻作品版本眾多,聽眾甚廣。

其後,散文《母親做的棉窩窩》《我的老父親》《土布包袱》《姨親》《那些年,我們過年的滋味》《燒娃》《下鍋菜》《鍋塌塌》《豆腐腦吔》《坐席》《交公糧》《打鐵花》2019-1-21“青雲計劃”獲獎作品。《感念玉米》《背娃》與《背糧》等作品在網上亦受熱切關注,創閱讀量新高。

作者的散文集《背饃記》即將出版,該書由中國作協副主席、陝西省作協主席、著名作家賈平凹先生題寫書名並作序:《馬騰馳和他的散文》。

https://mp.weixin.qq.com/s/JLwRpDR65fywqZz8LpwfVA《馳風軒文化tch》2019年2月17日首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