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年俗《正月十五挑灯笼》(散文) 作者: 马腾驰

——征得著名作家马腾驰先生特允,本头条号将连续转发马腾驰先生佳作,近期发送年俗系列,今天刊发第七十五篇马腾驰先生记录咸阳年俗文化,《正月十五挑灯笼》(散文) 作者: 马腾驰,欢迎文友们欣赏。

咸阳年俗《正月十五挑灯笼》(散文) 作者: 马腾驰

——挑灯笼 闹元宵


咸阳年俗《正月十五挑灯笼》(散文) 作者: 马腾驰

——马腾驰先生手书

正 月 十 五 挑 灯 笼(散文)

•马腾驰

儿时,在老家大张寨,正月三十燎慌慌之前,都算是在年中。正月十五挑灯笼,对我们这些娃娃们来说,是过完年走完亲戚之后,又一件热切期盼着的事儿。

热热闹闹的大年过了,把好吃的都吃了,跟着大人,也把远近该走的亲戚都走了。稍稍冷淡下来了的年气,在娃娃们叽叽喳喳叫唤着要挑灯笼,盼着十五早早到来的吵吵嚷嚷声中,年气,又一次被他们给撩拨,给激活了。

娃娃们把舅家送来的灯笼,不时拿出来看看,再挑起来在空中晃晃。把那一小把蜡烛,数了一遍又一遍。看着娃娃们欢快喜乐的样儿,大人们的脸上,泛起了慈爱的暖暖的笑意。

那时,我们挑的灯笼,全都是手工做成的。灯笼骨架,还有两头穿在木底座上,从灯笼上下两个圆口弯出来的高高的圆襻儿,都是用竹篾子编织与做成的。插蜡烛的木底座,是拿来一截小圆木,用斧子劈成薄板儿做成的,这劈出来的木底座,未推平打磨,不那么规整,显露出高高低低、参差不平的白色木头纹理。在这木底座上,两头各打一个稍小一点的孔,穿灯笼襻儿的两头。在木座底中间,要打一个大一点的孔,那是用来插蜡烛的。包裹灯笼外边红红的灯笼纸,其质底也显得消薄而粗糙,那时大部分的灯笼都谈不上精美,谈不上漂亮。嘻嘻,你别说,就是这看上去不怎么精美,不怎么漂亮的灯笼,对我们这些娃娃来说,宝贝似的万分喜爱了。

不到挑灯笼的时候,大人们不许娃娃们提前挑出来,这是有计较的。等待挑灯笼的时日,是漫长而难熬的。村街上,跟我们一起耍玩的一个娃娃,在玩伴们跟前吹起了牛,说,我舅家给我送的灯笼,多么地多么好,多么地跟别的灯笼不一样!为了强调多么地好,多么地不一样,最后,他说起了狠话:“不是我胡吹冒撂,我敢说,一个堡子的灯笼,没有一个能超过我舅送给我的那个灯笼!”

这话,明显是惹人的话,其他的玩伴们不答应了,七嘴八舌地嚷嚷开了:“这是大风地里说野话,想咋说就咋说!胡吹呢!胡吹呢!”“今个儿不光咱堡子,跟前的几个堡子,肯定都要死好几头牛哩!”那位玩伴急了:“你都甭走,我回屋拿去,叫你们看看!不叫你们看,你们还说我胡谝呢!”话未说完,他折身跑回家去,拿来了那只灯笼。“别动,别动,你那脏爪爪,别给我把灯笼弄坏了!”他手里拿着,只让玩伴们看,不许他们动,怕弄坏了他的灯笼。

咦,真是好呢!他拿来的那个灯笼,是一个生动的鱼的造型,红红的鱼身上,还贴着一片片金黄色的鱼鳞。在那个年代,舅家们送给外甥的,大都是那种普普通通的小圆红灯笼,这个非同一般的鱼灯笼,真的惊艳,真的惊呆了我们!确实好,确实美,应该是全堡子最好的一个灯笼了!展示完,那位玩伴,飞跑着把灯笼送回家去。呵呵,送回灯笼,这次从家里走出来的他,把头仰得高高的,自负神气地不得了。他那洋洋自得的神态,分明是在说:“我说好就是好嘛,还不相信!这下咋不嘴干了?无话可说了?服气了吧?!”

咸阳年俗《正月十五挑灯笼》(散文) 作者: 马腾驰

——当年小朋友挑灯笼

说是正月十五晚,其实,十三日晚就开始挑灯笼了。月光下的村街上,一群一群的娃娃们,挑着大小不一的的灯笼,玩着,晃着。这灯笼,照亮了前后巷子。这些灯笼,大部分是上边说的那种普通的红灯笼,极少极少的几个,是花花绿绿的鱼、鸡、兔子与罐罐形状的灯笼,也有压了折皱,被称为“牛粪扑踏”灯笼的。这“牛粪扑踏”灯笼,不用时压平,像一叠圆形的纸,用时,拉直,提起来,就成为了带皱叠的筒形灯笼。村街上,娃娃们挑着的灯笼,照亮了他们被冻红的小脸,寒冷的天气里,兴奋而快乐着的他们,说话时嘴里吐出来的热气,在灯笼光的映照下,一缕一缕地翻转盘旋着。

挑灯笼这几天,不刮风下雪还好,一旦刮风下雪,手里挑着的灯笼,来回左右摇晃着,怎么用力地打也打不稳。有的灯笼木底座上,插蜡烛的孔儿太小,蜡烛把儿是勉强插上去的,经风一吹,雪一打,蜡烛就倒了。蜡烛把儿短的,直接灭了,灯笼没事。把儿长的倒后,“嘭”地一下子就烧着了灯笼。被蜡烛烧着灯笼的娃娃,顾不上去吹,又不敢摔,急得哇哇大哭。挑着灯笼的玩伴们,慌忙帮着去吹,往往没吹灭同伴着火的灯笼,反倒烧着了自己手里的灯笼,嗬嗬,这一下热闹起来了,吱吱哇哇的哭声、喊叫声连成一片。

烧着的灯笼,有的“呼”地一下子就烧完了。没烧完的灯笼,露出难看的一个大窟窿,窟窿周边的灯笼纸,已被烧焦变脆,这烧出了大窟窿的灯笼,是没办法挑了。烧坏了灯笼的娃娃,只是个哭,只有这一个灯笼呀,烧了就没了,今天十三,就没得灯笼挑了,明天十四,后天才是十五呀,一想到这儿,他们哭得更凶了。任凭从家里走出来的大人们怎么哄,怎么劝,也哄劝不住他们。旁边,也有自己挑着的灯笼好着,看水涨桥塌的顽皮娃娃,他们嘻嘻哈哈地笑,说着撇火的话:“嘿嘿,嘿嘿,咱的灯笼好着呢!咱的灯笼好着呢!咱能挑到正月十五哩,咱能挑到正月十五哩!”

村街上,有了手里挑着的亮亮的灯笼,有了这么多一起疯耍的玩伴,平日晚上怕黑,怕鬼,不敢出屋子门的娃娃们,一下子胆正胆壮起来。他们挑着灯笼,去平常晚上不敢去的墙旮旯,还有偏僻地方的大树背后,他们用灯笼要去晃一晃,撩一撩。

“打灯笼,找舅舅,舅舅躲在门后头。”“灯笼儿灯笼儿,十三挑,十四撩,十五灯笼就碰了!”娃娃们带着童音,连说带唱的一大串儿歌,使寒夜里的村子热闹起来,有了勃勃生机,有了些许的诗意。十三、十四过了,到了十五晚上,折腾了大半夜,玩够了的娃娃们兴奋起来,碰灯笼的时候马上就到啦!“来来来,碰灯笼喽!”“碰,碰,碰碰碰,灯笼不碰破就害眼!”他们把手里挑着的灯笼,相互用力碰着,着火了,瞬间,灯笼就变成了一团团燃烧着的火球。看着棍子上挑着的这一团团火球,他们如一群小鸟一样,喊着,叫着,一脸的灿烂笑容。哎哟,那个喜悦兴奋劲,那个发自内心深处的自在与快活呀,不知用什么言语,如何形容了才好!呵呵呵,今年的灯笼烧了,明年,明年舅舅还会送来新的灯笼!

许多年过去了,儿时村街上挑灯笼的一幕一幕,像昨天发生的事情一样,那中间很多的细节与很多的场景,到了今天,都让人难以忘记。是的,那些过往之事有糖,有甜蜜的糖,回忆与咀嚼起来,就会有悦人的甜甜的滋味,这甜甜的滋味从心底弥漫开来,温润而丰盈了我们的身心。

2019年02月17日于驰风轩


咸阳年俗《正月十五挑灯笼》(散文) 作者: 马腾驰

马腾驰先生近影

作者简介: 马腾驰 陕西礼泉县人。出版有杂文集《跋涉者的足迹》,散文集《山的呼唤》,也获得报刊多种奖项,不值一提。喜爱文字,闲来写写一乐,而已,而已。

散文《背馍》,网上十天时间,点击阅读量超过百万余人次,其后,各类网络平台迅速跟进大量转发,读者人数难以统计。拥有四亿用户,“最大的有声图书馆一一喜马拉雅FM听书社”以普通话与陕西方言版诵读了该作品。网上其它单位制作的《背馍》音频作品版本众多,听众甚广。

其后,散文《母亲做的棉窝窝》《我的老父亲》《土布包袱》《姨亲》《那些年,我们过年的滋味》《烧娃》《下锅菜》《锅塌塌》《豆腐脑吔》《坐席》《交公粮》《打铁花》2019-1-21“青云计划”获奖作品。《感念玉米》《背娃》与《背粮》等作品在网上亦受热切关注,创阅读量新高。

作者的散文集《背馍记》即将出版,该书由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题写书名并作序:《马腾驰和他的散文》。

https://mp.weixin.qq.com/s/JLwRpDR65fywqZz8LpwfVA《驰风轩文化tch》2019年2月17日首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