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三十燎慌慌(散文) 作者: 馬騰馳

——徵得著名作家馬騰馳先生特允,本頭條號將連續轉發馬騰馳先生佳作,近期發送年俗系列,今天刊發第七十八篇馬騰馳先生記錄咸陽年俗文化之末,《正月三十燎慌慌》(散文) 作者: 馬騰馳,歡迎文友們欣賞。

正月三十燎慌慌(散文)       作者: 馬騰馳

——爎慌慌熱火朝天的場景


正月三十燎慌慌(散文)       作者: 馬騰馳

——馬騰馳先生手書

正 月 三 十 燎 慌 慌(散文)

•馬騰馳

在故鄉禮泉,正月十五挑過燈籠,喜慶熱烈的年並未過完,要等到三十晚上燎完慌慌,年,真正意義上的年,才算過完了。

兒時在老家大張寨,燎慌慌用的柴草,大多是穀子杆,人們稱其為穀草。那時,隊上在三畛地裡種有大片耐旱的穀子。記得每到秋天,穀子開始成熟,沉甸甸的穀穗壓彎了枝頭。這時,就會有成群結隊的麻雀趕來吃穀子,它們“呼啦啦”從遠處飛到穀子地上空,盤旋著,嘰嘰喳喳地叫著,那叫聲大而響亮。

猛然間,那麼多的麻雀似得到指令一般,“撲楞楞”一下子全部落到穀子穗上,啄食開了穀子,安靜得沒有了聲音。偶爾,也有幾聲嘰啾嘰啾的叫聲,好像兩隻麻雀竊竊私語,說著這穀子是如何,是多麼地好吃。

為了不讓麻雀糟踏穀子,隊上派對門的老二婆,我大媽,還有其他幾個老太太,每天在穀子地驅趕麻雀。她們在長竹杆前頭,綁上長長的紅布條兒,站在穀子地不同的位置,搖晃著手裡的長竹竿,拉長了聲調,連聲高喊著:“嗷一一,嗷一一嗷一一”。麻雀受到驚嚇,“嘩啦啦”全都飛了起來,但它們並不飛遠,繼續和人兜著圈子。

呵呵,穀草硬而耐燒,是老家人每年用來燎慌慌的好材料。隊裡分的穀草,被各家捆紮好存放起來,到了年後的正月三十日晚,就會派上用場。後來,不種穀子,燎慌慌的柴草用上了麥草、玉米杆,再到後來,用果樹剪下的幹樹枝,要說這些材料,都沒有穀草蓬鬆,火焰大,好用。

正月天,比平常的時間過得似乎更快,這不,燎慌慌的時間說到就到啦。三十下午,各家各戶早早就在門上(大門口空地)堆起高高的穀草堆,就等著天黑,點火燎慌慌。興奮地不得了的娃娃們,從村街上一家家門上跑過,偵察著,看誰家的穀草堆得大,堆得高,好在自家門上燎完慌慌後,直奔這家門上來。

天剛一擦黑,掌管家裡大事的父親們,手裡攥了一把點著的穀草,從後院開始,快速把屋裡前前後後,角角落落的地方,都要用這穀草火把燎一遍。老家人說,這火祛穢避邪,增祥納福,家裡被火燎過一遍,新的一年裡一切都會順當平安。撩完屋裡,到了門上的父親們,手裡燃燒著的穀草火把,只剩下一拃多長,已開始燙起手來,他們三步並作兩步趕到穀草堆前,用手裡的火把,點燃了穀草。

嘿呀呀,幾乎是同時,各家各戶門上燎慌慌的穀草都點著啦!一個村街上,是連綿不絕,熊熊燃燒著的一堆堆大火。這燎慌慌的火堆,似長蛇陣一般擺開,煞是壯觀,甚是好看。

正月三十燎慌慌(散文)       作者: 馬騰馳

——家庭成員都必須參加爎慌慌,孩童被大人幫著燎慌慌

哈哈,最高興的是一幫幫的男娃娃們,平時就愛玩火而常被大人呵斥了的他們,今天,看到大人們領著自己光明正大地“玩火”,快活地瘋著、狂著、大呼小叫著。他們,先從自家門上燎慌慌的火堆上來回跳過三次。然後,和玩伴們一起,跑到下午偵察過的誰誰誰家門上,他家穀草堆得大而高,點著的穀草肯定火旺勢大,他們要玩刺激的,專門找過來了。

大火,呼呼地燒著,這些娃娃們,往往從遠處以百米衝刺般的速度跑過來,說是從火上跳過,那麼大那麼高的火堆,跳得再高,哪能跳得過去呀?他們,大多是從這大火中飛跑著過去的。火大,人多而雜亂,娃娃們從不同的方向衝過來,要跳過火堆去,常常在大火中相撞,人,就倒在了大火裡。

大火裡的他們,“哎喲喲!”“哎喲喲!“我的媽呀,我的婆呀!”吱裡哇啦地狂呼亂叫著。慌了神的他們,從火堆裡猴子般敏捷地躍起,連顛帶跑地鑽了出來。出了火堆,他們蹦著、跳著,抖落掉粘在身上的穀草火。咦,眉毛處與頭髮上,怎麼覺得翹翹的,乾乾的?手一摸,眉毛沒有了,頭毛也被燒得七長八短的。低下頭,再仔細一看,我的爺呀,過年的新衣服也被燒出了幾個洞。正玩在興頭上的他們,不管了這些,和同伴們打起呼聲,又跑去跳另一家的火堆,一家不缺,他們要齊齊地跳過去。

娃娃們玩得開心熱鬧,大人們的臉上,也是那種發自內心的滿滿地歡喜。他們或是抱著小娃娃,從火堆上來回躍過,或是把稍大一些不敢跳過火堆的娃娃,從身後摟住兩個胳肢窩,在火上燎過。年齡大,腿腳不麻利的老人,火小了一些,顫顫巍巍地從火堆上蹺過去。行動不便的老人,也在兒女們的攙扶下,從火堆上越過。一家子的人,都要從這火堆上燎過去三次,這是有計較的,是必不可少的。老家的人們認為,燎了慌慌,新的一年裡,一家人就會無病無災,就會平平安安。

大火燒過,剩下一堆尚未燃盡,仍透著紅光的穀草灰。這時,家裡掌事的青壯年,拿出來一把鐵鍁或一個棝櫝(一種砸土塊的農具),用力去拍、去砸那尚未燃盡的穀草灰。拍一下,砸一下,未燃盡的穀草灰轟然四濺,就會有了不同形狀的火花。他大聲地問周圍的人:“這是什麼花呀?”周圍的人,看著這火花的形狀,就會大聲回答:“麥穗花!”又拍一下或砸一下,一聲接聲問道:“這是什麼花呀?”“這是什麼花呀?”大家根據濺出的不同的火花,高聲回答著:“玉米花!”“菜籽花!”繼續拍著,砸著,問著,周圍的人們,一下一下興高采烈地回答著。人們以這種方式占卦,看新的一年會成了什麼莊稼。

燎慌慌,有人叫燎惶惶,也有叫了燎花花,燎荒荒的,這是老家人正月末,關於年事最後一個盛大而隆重的狂歡節,是告別年的一個歡快熱烈的儀式活動。燎慌慌,是人們對火與生俱來的一種崇拜,有人引經據典,說是燒柴祭天,追溯到了周時的燎祭制度,是那時的燎祭制度遺存下來,有了祭祀、祈福與占卦多重意蘊,是一個有淵源,有歷史典故的民俗文化活動。

燎慌慌,燎掉,燒掉了從臘月開始,一直到正月的慌慌不安與慌里慌張的情緒,燎慌慌,告訴人們,年真正過完了,春已發生,要收拾好,磨利好了閒置多時的農具,要開始準備春耕物資,要重新開始了一年平凡而艱辛的勞作。

這些年,在外打工的,許多人選擇在城裡過年,在農村,過年的人越來越少。既就是回老家過年的,也是正月初五剛一過,就匆匆返回城裡找工作去了,偌大一個村子,留下了不多的老人與孩子。燎慌慌,這一傳統習俗,還在繼續著,只是,村街上沒有了我們小時那麼多的人,沒有了那個熱鬧勁與那個盛大的場景。

燎慌慌,這一傳統的民俗活動還會存在下去嗎?隨著時間推移,搬到了高樓裡的人們,還會有正月三十的燎慌慌嗎?想來,不會有了,不會有了。

2019年02月23日於馳風軒


正月三十燎慌慌(散文)       作者: 馬騰馳

馬騰馳先生近影

作者簡介: 馬騰馳,陝西禮泉縣人。出版有雜文集《跋涉者的足跡》,散文集《山的呼喚》,也獲得報刊多種獎項,不值一提。喜愛文字,閒來寫寫一樂,而已,而已。

散文《背饃》,網上十天時間,點擊閱讀量超過百萬餘人次,其後,各類網絡平臺迅速跟進大量轉發,讀者人數難以統計。擁有四億用戶,“最大的有聲圖書館一一喜馬拉雅FM聽書社”以普通話與陝西方言版誦讀了該作品。網上其它單位制作的《背饃》音頻作品版本眾多,聽眾甚廣。

其後,散文《母親做的棉窩窩》《我的老父親》《土布包袱》《姨親》《那些年,我們過年的滋味》《燒娃》《下鍋菜》《鍋塌塌》《豆腐腦吔》《坐席》《交公糧》《打鐵花》《感念玉米》《背娃》與《背糧》等作品在網上亦受熱切關注,創閱讀量新高。《打鐵花》獲2019年1月21日《今日頭條》“青雲計劃”獎。

作者的散文集《背饃記》即將出版,該書由中國作協副主席、陝西省作協主席、著名作家賈平凹先生題寫書名並作序:《馬騰馳和他的散文》。

https://mp.weixin.qq.com/s/ax0U-WNDJiu3uGjvwSBqOw《馳風軒文化tch》2019年2月23日首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