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象不到的戰略物資,助力中國抗戰勝利(2)

除了桐油,抗戰時期的中國還有一項更為緊俏的戰略物資,那就是——豬鬃。

豬鬃是指豬頸部和背脊/部生長的5釐米以上的剛毛,其它部位較長而硬的鬃毛,長度在一點五市寸以上的也稱豬鬃。豬鬃具有根條均勻、軟硬適中、油性大、韌性好、彈性強、堅挺、耐溼、耐熱、耐酸、耐磨擦等特點,並有天然叉梢,吸附性能良好。用它製成的刷子(包括長毛刷子)不易彎曲、卷繞、折斷,刷油漆時揮刷自如,而且能耐高溫,用途極其廣泛。在我們固有的印象中,豬鬃的主要用途是做日用刷、油漆刷、機器刷等刷子,是非常普通的物品,很難想象豬鬃也是一種戰略物資。實際上,由於其優點,豬鬃一直是工業和軍需用刷的主要原料。同時也是中國傳統的出口物資,出口量佔世界第一位。

你想象不到的戰略物資,助力中國抗戰勝利(2)

豬鬃的主要用途就是制刷。除了製作牙刷、衣刷、須刷等生活用刷外,三英寸以上的長鬃,一般都用以製作工業用刷。到了戰爭時期的軍事工業中,從用油漆給軍艦、飛機及各種軍用車輛噴漆到清刷機槍、大炮的槍管、炮筒,更是一樣也離不開豬鬃。二戰時全世界惟有中國豬鬃產量大、質量高,全世界供給量年約6000噸左右,戰前我國即佔75%以上。所有參戰各國要想給他們的武器刷上油漆,不至於讓那些武器裸露著鋼鐵身體上前線,那就一定要用中國的豬鬃。

你想象不到的戰略物資,助力中國抗戰勝利(2)

二戰時期,美國政府不僅把豬鬃列入了戰略物資A類,甚至把豬鬃看成是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之一。蘇聯、英國等同盟國也將豬鬃列為急需的戰略物資。1939年,美國政府訓令駐華使館向中國政府正式提出要求把重慶出口的豬鬃全部運美,中國政府表示同意。但當時,蘇、美、英三國都急需豬鬃,為了分配豬鬃,三國還在華盛頓成立了一個分配機構,由三國代表團共同參加,負責交涉如何從中國取得豬鬃,並協商如何分配,事情才算了結。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對日宣戰。中國對外的陸路交通,包括滇緬路、滇越路等都相繼斷絕,盟國所需的中國戰略物資的出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頸。美國市場“鬃荒”嚴重。對此,美國政府隨即頒佈了“M51號豬鬃限制法令”,規定2英寸以上豬鬃,全部供應海、陸、空軍軍需,民間(主要是油漆業)只能使用混合毛刷(其中豬鬃用料,限55%),對豬鬃實行管制;製造混合毛刷也須經政府批准,發給證明。從此,美國製刷廠的產量就大大縮減,許多刷廠甚至用舊刷和被油漆膠著的幹刷加工後的豬鬃作原料。美國急需豬鬃。

你想象不到的戰略物資,助力中國抗戰勝利(2)


中國航空公司新開闢了中印航線,可以使用美國飛機把駐華美軍的軍需品和軍火從印度的加爾各答空運到昆明和宜賓。這是一條充滿危險的航線,美國飛機要飛越海拔15000多英尺的喜馬拉雅山駝峰,這個高度要比當時飛機通常飛行高度高出一倍,而且往往會碰到狂暴的氣流,很容易發生飛行事故。為了保證飛行員的安全,由美國政府指定美國對外經濟事務局中國分局利用空飛機回航時裝運出口。最後中美雙方達成協議,由陳納德的第十四航空隊(飛虎隊)負責運輸。由此可想,中國的豬鬃對戰爭是多麼的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