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甲醛,是不是只要装修就有甲醛?

从沸沸扬扬的“自如甲醛房”事件,到“甲醛检测仪不合格”引起的热议,都暴露了一个无法忽视的事实,甲醛正引起广泛关注甚至恐慌。

无处不在的甲醛,是不是只要装修就有甲醛?

一个问题是,是不是只要是室内装修,就必然会有甲醛?多篇研究文献表明,甲醛在装修中广泛存在,即使是实木家居也并非完全没有甲醛,但含量很低,而人造板是甲醛释放的主要污染源。

“甲醛最大的麻烦来自于,它远高于其他常见有害化学气体的挥发时长,人造板中的甲醛释放长达十多年,衰减缓慢,对人造成长期影响,所以需要引起重视。”四川农业大学环境学院讲师、室内环境污染物监测与防控专家陈生力这样说。

并非只有新装修的房子才有甲醛污染。清华大学在2013年调查了北京40户家庭的室内甲醛浓度,被调查家庭两年内均未进行过装修。调查结果显示,40户家庭中甲醛检出率为100%,有12.5%的家庭中甲醛浓度超出国家标准(0.1mg/m³)。

研究室内空气质量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张旭撰文表示,中国2010至2012年间的人造板产量是2007至2009年的2.4倍,产量快速提升的背后是市场巨大的需求,装修建材的大量使用可能是甲醛浓度上升的一个原因,而近几年室外的PM2.5污染也降低了住户开窗通风的意愿。

无处不在的甲醛,是不是只要装修就有甲醛?

公开研究资料显示,上个世纪欧美学者就已经知道室内空气甲醛是“不良建筑物综合征”的病因之一。中国室内空气环境问题出现的时间比发达国家迟了约20年。

2015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超过20亿平方米,以人造板为主要原材料的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和复合木家具被大量使用,其中不乏一些会散发甲醛和苯的材料。

事实上,对于装修材料中的甲醛释放量,中国已采取了严格的标准。2017年4月22日,中国人造板行业唯一的强制性标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GB18580-2001)16年来进行了首次修订。新标准将甲醛释放量限量值改为0.124mg/m³(即使用1立方米板材,甲醛含量是0.124mg),较之前更为严格。

目前,对于室内空气的甲醛浓度,在司法实践中常用的衡量标准有两个:《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T18883-2002)与《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前者是非强制性的国家推荐标准,主要用于确定室内环境是否符合居住健康要求。后者具有强制性,主要用于建筑工程和室内装修工程的环保验收。

无处不在的甲醛,是不是只要装修就有甲醛?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实际上比《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要宽松。前者的标准是要求带测房间的门窗提前封闭1小时,而后者要求12小时以上。”陈生力表示:“室内有害物的浓度呈对数曲线上升,12小时后可以达到一个浓度平衡饱和。封闭1小时与封闭12小时测量会有很大区别。”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放在全世界来看其实都是很严格的标准,它的数据来源于香港办公室内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以及前苏联工业企业卫生标准。”陈生力介绍,不过《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目前只是一个推荐标准,没有强制性,近几年不少此领域专家也一直在推动将此标准调整为强制性标准。

其中的区别在于,如果标准具有强制性,监管部门在前端检测发现出租房甲醛超标,就可以验收不合格,不准其入市。或者日常检查经租户投诉发现其甲醛超标,监管部门就可对相关租赁企业进行惩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