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知天命,而作易《十翼》(一)

先秦有曰:“孔子附、仲尼、鲁人,生不知易本,偶筮其命得旅,清益于商狄氏,

(啇狄氏)曰:子有圣智而无位,孔子泣曰:‘天也!命也!凤鸟不来,河无图至,嗚呼,天命也!’

叹讫,停读礼史削,五十究易作《十翌》”。

今人只知“孔子五十知天命”,却不知他因何原因,而改行究易,作《十翼》,更不知《十翼》作于何时?

原来孔子在他五十岁以前根本不懂什么叫做易?也就是不懂什么叫做:伏羲先天八卦,文王后天八卦,他的对阴阳八卦易理的热爱,完全出于一次偶然,也就是如今所谓,出于一次算命先生给他的一次算命。

孔子抽签得一旅卦,于是商狄氏的算命先生,解出卦义后便对孔子说,你虽是大德大智,有远大志向的圣人,却是做不了大官,人微言轻,完成不了你的志愿,到老一场空!

孔子大吃一惊,不得又佩服,此易也算得太准太有道理了,把孔子五十之前的周游六国,旅行天下,宣传其周礼学说,却少有人理解他的精神,采用他的理论,因为个个诸侯皆有私心,勾心斗角,唯恐天下不乱!弄得孔夫子累累如丧家之犬,极为狼狈不堪情形全概括了!

孔子大彻大悟, 啊,原来这一切皆是命运作弄人,故而孔子伤心地哭了,既然易理如此真实可信,何不改行学易,于是孔子放下修礼书,停止了研究历史,而一心扑在研究阴阳五行,八卦易理上,因为只有它,才是大道至理,从中可以找到社会发展自然规律!毕竟社会的发展进步皆不是以个人好恶而决定的,你若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那么你则成功,如果你不是,即便有再好的理想,到头还是一场空。

也许此时孔子还想起老子其先对其告戒警示,白鹄原身羽白,你能染其黑吗?

结果孔子死后没多少年便是战国,诸侯纷争,天子势弱,民众流离失所,水深火热,生不如死,最终在公元前256年,周失九鼎,为秦所替!

孔子修作鲁春秋,其目的要诸候能以先史为鉴,既然诗曰:“殷鉴不远,其在夏时”,周何不以商纣为鉴呢?至少也应西周的险亡为鉴,又因春秋时,其时仍为周朝周天子,因其忌讳,所以孔子指桑骂槐,以鲁《春秋》影射比喻“周”春秋”!

何为周“春秋”?自武王伐纣的公元前1010年至平王东迁的公元前770年!十二周王一伯侯240年!

何为鲁《春秋》?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0年,十二公侯一伯240年!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由此而知孔子始作《十翌》约为公元前500年左右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