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 荒 者》

我们小区里收废品原有专门的人,是一对夫妇,我听人说,他俩生了六个小孩,至于是否真的六个小孩?未经考证,总之传言的意思是他们生了许多小孩,是现实中的超生游击队!

这事不稀奇,我原先住在文三路与丰潭路交界处的时候,楼下有对卖塑钢门窗的夫妇,一个小小店面就是他们吃喝拉撒24小时生活的地方,在那里他们制造出了三胎、四胎,一年年我就看着这女人的肚子大了又大!

以前我家的废品、报纸、纸板等,是由这对夫妇负责上门回收,男的跟我说,小区这一片是属于他负责的,意思是我不能找别的人来回收,当然这也是没有经过考证的。

《拾 荒 者》

近来我发现情况渐渐产生了变化,这对夫妇上门回收不是那么积极了,打电话给他们,常常会有这样那样托辞,要么拒绝,要么过很久才来,而且对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种形状的塑料瓶基本没有兴趣,最喜爱回收报纸,纸板箱什么也成了累赘,还得求他帮忙带带走,不要钱。

废品回收的价格也一路走低。本来就不跟他计较价格,稀里糊涂的,他给多少就是多少,从每次能卖十几块,到几张一元纸币,到后来只给几个钢镚儿,再下去就差白送了。

果然,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回收废品的夫妇再也叫不动了。

于是纸板箱,报纸,旧衣服,各种瓶瓶罐罐,在阳台里越堆越高……实在忍受不下去时,我就自己整了这些废品,扔到楼下小区的大型垃圾桶里去。我们楼下本来只有一个大型垃圾桶,现在有了四个,一字排开,张着它们正方形的大嘴,嗷嗷待哺。

《拾 荒 者》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了其中的奥秘。人都是聪明的,别以为收废品的就智商低,他们也懂得博弈。如果他们不再上门回收,我们的废品是不是就不扔了呢?当然不可能。废品积聚多了,家里会成为垃圾收集站,还是不得不扔掉,所以,他干嘛主动上门回收还付钱给我们?

于是他不再上门回收,他只要在楼下垃圾桶里挑选那些可以回收的废品就行了,不用辛辛苦苦上门,又可以免费白得,一举两得。

这么说是因为几次晚上我撞见那女人在垃圾桶里整理可回收的废品,捆好扎好放三轮车上,带走。

这真是有点令人失望又无可奈何的,因为我们别无选择。

就这么持续了一段时间,新情况又产生了:夫妇俩出现了竞争者。大概这个白得的好事被其他拾荒者知道了,晚上到我们小区掏垃圾桶的人多出好几个。当住户来扔垃圾时,他们就掉头走开,装作自己也是刚刚扔过垃圾的样子。一旦别人走了,便回头去掏垃圾桶里可回收的材料。

有次我看到一位大叔打开一盒别人扔掉的比萨,欣喜地发现里面还有两块比萨饼,于是和他的伙伴高兴地分食起来,此场景令人看了不禁心酸。

其实拾荒者也有自己的自尊心,这个时候不如装作没看见,不要使他们太难堪了。

《拾 荒 者》

住在文二路时,我碰到过这样的事情:巴黎贝甜在文二路开了店,卖的面包蛋糕价位是比较高的。有一天,一个收废品的大哥,大概是很想尝尝那里的面包,把他的废品车停在转角处,走到面包店门口,犹犹豫豫,欲进又止。最后抵不过诱惑,终于决定进店里去买一个面包,但那些面包贵,他又在柜台前面犹犹豫豫,不知如何是好,大概心里想的是该走,还是该留?这情形引起了店里大部分人异样的目光。就在这样的犹犹豫豫中,他的脸已经红到脖子根,把帽檐拼命拉低,局促不安,好像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在自己身上,这些目光,编织出一张无形的网,让他迈不开了脚步,使他看起来像个做了错事等着挨批的学生一样。

实际上,众人只是好奇而已,随即都顾自己的事情去了,偏偏这大哥好像被蜘蛛精吐的丝缚住了似的,动弹不得,他在面包柜旁,走也不是,留也不是。这时,店里一位店长模样的人朝这边走过来,大哥显得非常紧张起来,我想此时在他心里肯定有一万只草泥马在奔腾!他一会把手插裤袋里,一会儿又拔出来,嘴里好像喃喃自语又没发出声音,在店长还没走到他面前时,他似乎咬咬牙下了一个很大的决心,从裤袋里掏出一张二十元人民币,走向收银台!

我也不知他买了哪一款面包,只见他付了款之后就把那块面包紧紧捂在怀里,低着头简直是冲出了面包店的玻璃门,因为头比脚走得快,整个人前倾,出门时差点撞在玻璃自动门上。此时他的神情,像犯了什么大错的样子!

这时候,装作什么都没看见,也是一种好的方式。

《拾 荒 者》

无视,不一定都是坏事,有的时候也可以是善意的,比如不嘲笑别人的梦想,不给他人异样的目光,当别人难堪时,当做没看见。难得糊涂,更不能指着别人的痛处哈哈大笑。对于弱势人群,如果给不了帮助,那么给他们点尊严也好,何必事事都要追究到底?

有时候“不”,也是一种修养。不看,不笑,不侧目,不围观,不落井下石,不煽风点火,不火上加油……

活着,谁都不容易的。但如论生活怎样,请勇敢地面对并接受它,如果有可能,尽量去享受它。若是命运把你打落到尘埃里,请从狗尾巴草的视角欣赏天空的的美,在尘埃里也努力开出自己的花来。如果把你捧上了天,那就化为云雨轻风,撒点甘霖给大地,让地面上的生灵也能分享到你的成功和喜悦。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让灵魂跳出身体来作为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者,而不是沉溺其中,以致于穷则沉沦,达则膨胀。

少一点傲慢与偏见,多一点设身处地的善良,世界会多一点美好与和谐。

《拾 荒 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