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夸孩子“聪明”,可能会害他一辈子?

逮住娃一个小进步,可劲地猛夸“聪明”,不少从棍棒下长大的娃爸娃妈,决定斩断“家暴”循环,对下一代表扬式激励。

夸“聪明”过了头,又担心娃骄傲了,咋整?

其实,别小看“聪明”俩字,说多了后患无穷,倒不如换一个词来表扬——努力

我从浙大的陈海贤老师那听来一个故事,一个从小县城考入的浙大的山村学生,从小生活在一致地猛夸“聪明”的环境里,学习倒也不赖,考上名校,更是印证了旁人的夸奖——“你很聪明,为母校争光”。而读到大三后,居然门门挂科,整天待在宿舍或图书馆,不愿意跟人说话,也没劲头去迎头赶上,一幅破罐子破摔的丧样。陈海贤帮他做心理辅导,这位同学说,其实高考碰到了好运气,自己并没有外人说的那么“聪明”,到了大学更是发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自己渺小到了尘埃,但心底里却始终抱守着“聪明”,不愿意请教老师和同学,不愿意跟家人说,不愿意承认现实,以免被人嘲笑,毁掉那个曾经“聪明”的自己。

其实,你周围一定不少人是在表扬和肯定声中长大的,在一片“聪明”、“好棒”、“太厉害”中,他们就不自觉地陷入一种叫做僵固性思维的陷阱里,导致脆弱的高自尊。

为什么夸孩子“聪明”,可能会害他一辈子?

举个栗子你就明白了,有一个实验,让两组同学来做8道数学题,一组是经常被夸“聪明”的孩子,而另一组是经常被夸“努力”的孩子。开始的8道题难度适中,两组孩子基本没有费太多的脑细胞,就做出来了,接着要进行第二关的8道题,难度系数就高了不少。被夸聪明的孩子,在接下来的测验里,很多都不愿意再选择更难的题目,而那些被夸奖努力的学生,却选择继续做题,愈挫愈勇,继续保持了对难题的兴趣。

实验证明,跟我们所 想的不同,夸孩子聪明不仅不会增加孩子的自信,反而削弱了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为什么夸孩子“聪明”,可能会害他一辈子?

为什么说,夸孩子“努力”比“聪明”更重要?

如果说夸“聪明”会陷入一种僵固型思维,那么夸“努力”则是一种发展型思维。

陈海贤老师说,表扬“聪明”暗示了人的能力是相对固定的,而他们又被夸聪明,那他自然会努力维护自己聪明的形象,他们会把注意力从挑战本身,转移到最自我的关注上来。

相反,表扬“努力”则是暗示你的能力并不是固定的,可以通过努力来发展自己的能力,我们不需要有证明自己“聪明”的心理包袱,自然就能把注意力专注到努力本身。

我再转化成更直白些——夸孩子聪明,其实是无形之中给孩子一种负担,因为盛名之下,他们要不停地“卫冕”自己“聪明”的王冠;而夸孩子努力,就是一种成长型思维,他们会不断的努力,不必在乎身上已经得到了什么,而更在乎未来怎么能继续收获什么。

其实,何止是孩子,成年人未尝不是如此。老板夸团队“优秀”、“榜样”,不如夸“这个团队一直都在努力,从没觉得知足了,剩下的时间可以等着养老了。”成年人同样会被“聪明”、“优秀”绑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