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女作家萧红:我一生最大的不幸,都因为我是个女人

说起现代文学史上的女作家,热度最高的自然要数张爱玲,其次便是萧红了。

迄今,张爱玲已有多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她本人与胡兰成的情感纠葛虽一直为人津津乐道,却从未被搬上过大荧幕。萧红与她正好相反,萧红的作品未曾被改编,但以她本人为主角的电影已有两部,一部是同名电影《萧红》,一部是著名导演许鞍华执导的《黄金时代》。

这或许从侧面说明了,萧红的一生,是如何地跌宕起伏。

民国女作家萧红:我一生最大的不幸,都因为我是个女人

萧红一生中,经历过三次重要的恋情,男主角分别是萧军、端木蕻良和骆宾基。巧的是,三位都是东北作家。萧军是陪伴她走过最长岁月,并且对她走上文坛起到了直接作用的一位;端木蕻良是唯一与她举行过结婚典礼的,是她真正意义上唯一的丈夫;第三位,是陪伴她走过最后岁月的骆宾基。

三个人里面,萧军无疑是对萧红影响最大的一位。就连萧红这个笔名,也是为了和萧军的名字合起来,隐喻“小小红军”的意思。

《萧红传》的作者葛浩文是这样描述萧军的:短小身材,国字脸,目光锐利,性格粗暴,常酗酒、口角、打斗。

萧军出身于一个农民的家庭,父亲和叔叔,都参加过抗日义勇军,他本人在走上文学道路之前,也曾在军中待过好几年。

在20岁的萧红身陷绝境的时候,是萧军救了她。所以说,萧军是以救世主的形象出现在萧红生命中的。这奠定了此后两人相处的基调:萧军永远是高高在上的。虽然他同情怯弱天真的萧红,但他军人的血性和极端的男权主义,又使得他从未设身处地地理解过萧红

民国女作家萧红:我一生最大的不幸,都因为我是个女人

不仅如此,他还轻视萧红的文学成就。他本人是个对政治极为狂热的人,虽然身为作家,但他对政治的热情却大于对文学的热情,在他看来,文学就应该是政治的传声筒。萧红在走上文学道路之初,因为受萧军的影响,大部分作品都涉及抗日题材。随着萧红日渐成熟,她的文学观念与政治越来越疏离,更多地指向人性和国民性。这正是萧红超越时代的地方,但萧军作为萧红文学道路的领路人,却未能超越他的时代。直到80年代,“萧红热”兴起时,萧军仍不明白,萧红的作品何以受到如此追捧。

与萧军在一起的几年间,萧红常常沦为保姆,这位才华比萧军要高出许多的作家,常常将她不多的精力,用于为萧军誊写稿件、煮饭、管理家务。即便如此,萧军还是打她,经常打到鼻青脸肿,无法见人。此外,萧军还不止一次出轨。

你可能要问了,萧红为什么不能离开萧军,独立生活呢?萧红和张爱玲一样,有一个悲惨的童年,这使得她成年后极端渴望稳定的感情和家庭生活,为此她不惜牺牲自己的文学才华,甚至牺牲自尊,这种委曲求全的心态,就是造成她感情生活不幸的最大症结

民国女作家萧红:我一生最大的不幸,都因为我是个女人

在她终于无法忍受萧军之时,她选择的不是独立生活,而是投入了另一个男人的怀抱,这个人就是端木蕻良。

端木蕻良与萧军完全相反,他家境良好,文质彬彬,性格懦弱。他的创作重艺术性,文风偏散文化,正与萧红不谋而合,这也正是他吸引萧红的原因。

萧红与端木结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逃出萧军的掌控。这样的理由显然是不太明智的,因此遭到了朋友们的反对。然而萧红还是一意孤行,在武汉和端木举行了婚礼,此时她的肚子里还怀着萧军的孩子。

不久之后,萧红就发现这段新的感情更加令人失望。她是一个极度渴望爱的人,懦弱的端木无法给予她情感上的慰藉,而她坚强决绝的性格,也给端木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这使得他们的婚姻很快只剩下一具躯壳。

1941年底,在香港的萧红因病住进了医院。此时,骆宾基到达香港,作为萧红弟弟的朋友,他前去探病。不久,日军轰炸香港,端木蕻良竟然撇下萧红离开了,直到萧红弥留前几天才又回来。骆宾基担负起了照顾萧红的重任,昼夜在医院陪伴她。此后萧红喉部动手术,再也不能说话,骆宾基便用纸笔日日与她笔谈。

据骆宾基说,此时萧红已倾心于他,并答应痊愈之后便结为秦晋之好。但萧红终究没能痊愈,这段仅持续了44天的感情,就这样戛然而止了。

民国女作家萧红:我一生最大的不幸,都因为我是个女人

临终前,萧红写道: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而身先死,不甘,不甘。

一语道尽一生艰辛。

萧红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男人中,萧军是萧红文学上的引路人,思想上的战友,也是真挚的朋友,但由于他性格上的缺陷,萧红不得不离开了他。

端木蕻良与萧红性格差异太大,两人的结合本身就是个错误。

骆宾基陪伴萧红度过了最后的岁月,两人究竟有感情与否,至今是个谜团。

萧红的好友绿川英子曾说:“进步作家的她,为什么另一方面又那么比男性柔弱,一股脑儿被男性所支配?”

萧红自己也说过:“我这辈子最大的不幸,都因为我是个女人。”

她一方面渴望自立,另一方面又希望依赖男性,这种犹疑不定的爱情观,使得她永远处在两难之中——既不能成为真正自强的新女性,又不能接受成为男性的附庸,这恐怕就是导致她感情生活不幸的根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