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将不年,情感变淡,这到底是怎么了?

年将不年,情感变淡,这到底是怎么了?

年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屈指数来,只有短短的66天,二个月零四天了,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北方早已是冰天雪地,棉衣加身的季节,而在我们南方还温暖舒适,感觉不到一点冬的气息。可年却悄悄地向我们靠近,有钱无钱,一定要回家过年的。可如今的过年,已失去了原本的味道,那种浓浓的年味,只是停留在我们儿时的记忆中,再也无处寻觅了。

年将不年,情感变淡,这到底是怎么了?

年长一些的人都在回味小时候的年味,认为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过年,我们70后也觉得小时候最有“年味”,给我记忆最深的就是小孩家家过年一定要早早备好新衣,整整齐齐叠放在床头,以备初一早上穿新衣,迎新年。由于那个年代物质匮乏,家家户户生活都不富裕,过年缺的是年货,不缺的是年味,而如今的过年,不缺的是年货,失落的是年味。

年将不年,情感变淡,这到底是怎么了?

想想小的时候每近年关,内心总是期盼期末考试快点结束,盼望着寒假随着白雪一起快快来到,期盼着除夕夜的热闹狂欢,尤其期待着父母从银行换来的崭新的几张五角或二角的压岁钱.....

年将不年,情感变淡,这到底是怎么了?

中国人过年是非常讲究的,习俗也很多,过年前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将家里每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预示着除旧迎新,大年三十贴春联是必备的程序,将家里的里里外外,玻璃门窗,贴个满满当当,有的家庭还挂上几盏灯笼,一片喜气洋洋。吃年夜饭前,先要烧纸钱祭祖,然后燃放鞭炮,弄得不亦乐乎,好不热闹。初一早上要吃饺子,然后出门去爷爷奶奶家拜年,走在路上,只要是熟悉的人见面都要问声“新年好”。这一切如果你和家人一一照着去做,会感受到一种幸福温暖热闹的年味,处处也洋溢着浓浓的人情味。

年将不年,情感变淡,这到底是怎么了?

可如今过年总感觉没有昔日的气氛,大家开始抱怨吃吃喝喝没意思,抱怨给长辈行礼问候太麻烦,害怕七姑八姨追问恋爱学习工作挣钱情况而躲避不见,更懒于动手帮着家人包包饺子,也不跟着一起贴春联,不跟着烧纸钱跪拜祭祖,不屑于跟小孩子一起疯,一起闹,一起燃鞭炮,更不愿意与大人聊聊天,唠唠内心的想法。如今的网络非常发达,手机人人都有,走到哪都有WIFI,不是刷刷微信微博,就是打打游戏,听听音乐,无形中让心与心隔开。就是不大点的小孩也是抱着手机低头玩着游戏,一个人在那嗨得不亦乐乎,见到亲戚长辈也不晓得起身祝福,行礼问候,人和人之间的情份越来越淡。

年将不年,情感变淡,这到底是怎么了?

尤其现在都市生活,楼房林立,小乌龟壳似的车子遍布大街小巷。而过年期间,人们都待在火柴盒似冰冷的水泥楼房中,互不串门,住在同一栋楼房的人,终年不说一句话,甚至门对门一个月都很难打几个照面,更别说交谈了。人们心中的那种失落感真是难以言表,那种久违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帮衬相互照应的情感无处寻找,都说远亲不如近邻,可如今却也是咫尺天涯。之所以变得如此,我认为最重要的有二点:

1、物质条件极大改善

生活条件变好,有钱天天过年,鸡鸭鱼肉已吃腻,山珍海味已平常,如今的胃口都不知吃什么好了。另外家家户户都不缺衣少食,生活用品应有尽有,生活不再依靠左邻右舍了,所以情份变淡了。

2、攀比心理过甚

追根溯源这一切的形成还是一个攀比之风在作崇。现在过年回家,走亲访友,不再谈亲情问寒暖,酒席宴上谈论的都是赚钱,发财,升迁等等。如张小六在深圳做生意一年赚了好几百万,买了车又置了房,银行存款达到七位数。李小五刚从科长升至局长,马上就要换新楼房了等等不一而足。让人心里感觉好累,好烦,失去了过年的心情......

朋友,2019新年您将如何度过,有什么好的建议,欢迎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