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的白菜價重疾?反正我不買!


支付寶的白菜價重疾?反正我不買!


1

國慶在家無聊,玩小程序遊戲,拿道具要看廣告,結果瘋狂的向我推送騰訊的保險。

這種玩法,估計被安利的人會不少。

最近很多朋友說,看到支付寶、微信有很便宜的重疾險,問小柒能不能買。

反正小柒是沒有買的,今天告訴大家是為什麼。

支付寶、微信本身不生產保險,他們只是保險的搬運工。

微信支付寶有巨大的用戶流量,打打廣告就能把保險賣的風風火火。


支付寶的白菜價重疾?反正我不買!


為了成交率高,支付寶、微信大多是賣一年期的產品,白菜價。

當大家看到微信和支付寶裡的重疾險一年才幾百塊,還可以續保到99歲時,想想業務員推薦的重疾都要幾千,想當然就買了。

記得去年雙十一,在某品牌專賣店秒了一件3.7折的大衣。結果穿了3個月就起球了,之前在專櫃買的從沒出現這種情況。

一問行家,才知道雙十一這家店會上所謂的“淘寶專供”。

支付寶、微信的重疾亦是如此,看似價格美麗,但是“專供產品”的小心機,確實特別多。

而保險屬於最複雜的金融產品,不是專家、不研究條款,是不會發現差別的。

2

扒一下支付寶、微信的便宜重疾險都存在以下兩大硬傷。

01、存在續保風險。

一年期重疾產品都不保證續保。


支付寶的白菜價重疾?反正我不買!


萬一過幾年產品停售,身體健康又發生變化,都可能影響下一年的續保,想買也買不到了。

人到中年,難免油膩,中途出現個糖尿病、高血壓都非常正常。萬一產品停售了,不但不能續保,也耽誤了買其他的長期重疾險。

很多人問小柒,一年期的保險產品會停售嗎?你是不是在嚇唬寶寶。

小柒很負責任的告訴你,會!

從2016年起,一年期保險開始盛行,已經有多款意外險、醫療險、壽險停售了,其中不乏大公司產品。

小柒在9月不幸中招,購買的“大公司”一年期定期壽險顯示已經下架。


支付寶的白菜價重疾?反正我不買!


02、費率會變動,只是看著便宜。

短期重疾險很便宜,但有一種便宜叫看起來便宜。就像有一種冷,叫做你媽覺得你冷。

因為短期重疾險,採用的是自然費率。

也就是價格會隨年齡的變化而變化,雖然年輕時很便宜,但後面會越來越貴。

等年紀大了,風險直線上升,你再看看它的價格,就能感受到這個世界對你深深的惡意。

而長期重疾險按均衡費率來計算,就是交20年或者30年,價格是不變的。

小柒畫一幅圖,講一個案例大家就明白了。

支付寶的白菜價重疾?反正我不買!


30歲的柒先生(橙色線)在支付寶上發現“好醫保·重疾保障”10萬保額

前期一年繳費只要100多元,計劃一直投保至70歲。

同樣30歲的嘎先生(藍色線)在某保險平臺上看中了某長期險,選擇10萬保額20年的繳費方式,每年繳費910元,保障到70歲。

按照二人各自的計劃投保,若二人未發生條款規定的疾病:

1.保障到50歲時,柒先生共繳保費不到1萬元,嘎先生20繳費期結束,共繳保費18200元,

2.保障到56歲時,嘎先生累計繳費金額仍為18200元,柒先生共繳保費金額基本與嘎先生相同。

3.保障到70歲時,嘎先生累計繳費金額仍為18200元,而柒先生共繳保費58869元,是嘎先生的3倍。

很顯然,同樣投保至70歲,“好醫保·重疾保障”的“性價比”在投保後期消失殆盡。

我們再來看看不同年齡段重疾的發生概率:


支付寶的白菜價重疾?反正我不買!


30到56歲,累計發生過重疾的概率為12.50%;

30到70歲,累計發生過重疾的概率為36.52%。

也就是說,56歲以後,發生重疾的概率大大增加,這個時候支付寶、微信的短期重疾的累計費用遠超長期重疾。

綜上所述,如果選擇年年買短期重疾,除非特別倒黴很年輕生病,不然根本佔不到便宜。

3

總結一下:

1、微信和支付寶的重疾險,費率的優勢和核保的寬鬆確實很有吸引力,但是它只適合補充過度之用。

2、畢業不久、手上沒錢的年輕人,買一買以解燃眉之急還是可以的。

3、已經購買了長期重疾險,補充一些保額,也是可以的。

4、但長期規劃來看,一定趁早切換到長期重疾險,在確定的時間內,有一份確定的保障。

畢竟都買保險了,還因為能不能續保提心吊膽,也太不保險了,對吧。

今天寫到這裡,如果覺得小柒的內容有用,記得點贊轉發哦,麼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