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论丨包宝宝:失去自我的父母和吃人的爱

艺论丨包宝宝:失去自我的父母和吃人的爱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纪伯伦

在接连不断的话题和争议中,一年一度的奥斯卡终于尘埃落定,也为电影爱好者们贡献了全新的谈资。

在这个又一次被评价为“小年”的奥斯卡里,我们也惊喜地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华裔面孔。华裔摄影师金国威的纪录片《徒手攀岩》和皮克斯首位华裔女导演石之予执导的动画短片《包宝宝》都抱回了属于自己的小金人。

艺论丨包宝宝:失去自我的父母和吃人的爱

作为《超人总动员2》的贴片动画短片,《包宝宝》也成为了入围名单里中国观众最熟悉的一部。早在去年《超人总动员2》热映时,这部短片就引发了不少讨论。

作为皮克斯旗下首位华裔女性导演,祖籍四川的石之予决心将自己的故事搬上银幕。

艺论丨包宝宝:失去自我的父母和吃人的爱

作为一名加拿大籍华裔女孩,从小她就在母亲的带领下接触中国文化。而作为一名不折不扣的吃货,中国食物和藏在食物中那些难以言表的情感,成为了她的灵感来源。

和大多数中国父母一样,石之予的父母并不擅长用语言去表达“爱”。一个摆满丰盛菜肴的餐桌,便是维系一家人情感的最好纽带。将爱放在食物中,是中国人最独特,也最擅长的情感表达。

艺论丨包宝宝:失去自我的父母和吃人的爱

而选取包子的意象,石之予也有自己的私心。在石之予的记忆中,“包宝宝”是妈妈从小为她取的昵称,而“真恨不得把你塞回我肚子里去”也是妈妈经常对她说的一句话。

艺论丨包宝宝:失去自我的父母和吃人的爱

由此,便有了动画中,被激怒的母亲含泪将包子吞下的一幕。这让不少人直呼“脊背发凉”的一幕,正是不少家庭的真实处境。

艺论丨包宝宝:失去自我的父母和吃人的爱

艺论丨包宝宝:失去自我的父母和吃人的爱

对于孩子的过度保护,最终将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

动画短片中,母亲形影不离的保护,正是出于“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的常见心态。但最终的结果,只是加强了孩子的叛逆情绪,促成了最后的矛盾爆发。

艺论丨包宝宝:失去自我的父母和吃人的爱

只不过在这场爱里,被吃掉的不只是孩子,还有父母自己。

在教育过程中失去了自我,是更可怕的隐患。最近的某档观察成长励志节目中,两代人针锋相对的辩论,将这种逻辑,展现的淋漓尽致。

艺论丨包宝宝:失去自我的父母和吃人的爱

作为焦俊艳的好友,Papi酱在节目中列出了在她心目中“人生最重要排行榜”。按照一生中陪伴自己的世界长短顺序,依次是“自己、伴侣、孩子、父母”。

艺论丨包宝宝:失去自我的父母和吃人的爱

对此,焦俊艳的父亲给出了自己的看法——“让我们作为父母的人来排序,毫无疑问子女是放在第一位的。”这也得到了在场的另外三位父亲的一致认可。

艺论丨包宝宝:失去自我的父母和吃人的爱

除了将孩子放在第一位,将自己放在最后一位更是让在场的年轻一代嘉宾感到难以理解。

在父母眼中,为子女倾尽心力似乎天经地义,但是他们都没有意识到,这种以自我为牺牲的奉献,最后必将演化为无端的控制欲和失落感。

就像大张伟随后犀利戳破的真相:在和孩子讨论的过程中,家长明明就是将自己放在了第一位——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了孩子身上。

艺论丨包宝宝:失去自我的父母和吃人的爱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无论是动画还是节目,似乎都有了一个明朗的结尾。从噩梦中惊醒的母亲,终于意识到了父母和孩子健康的情感模式究竟是怎样的。

艺论丨包宝宝:失去自我的父母和吃人的爱

这或许并不是一个只能够出现在动画中的美好结局。情感关系的转变,也许只需要一次交心的谈话,一次久违的聚餐。而推动人们去完成这场对话,也是石之予制作这部动画的初衷。

毕竟,大彻大悟只是一秒钟的事。

艺论丨包宝宝:失去自我的父母和吃人的爱

艺论丨包宝宝:失去自我的父母和吃人的爱

艺论丨包宝宝:失去自我的父母和吃人的爱

艺论丨包宝宝:失去自我的父母和吃人的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