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真正的“國家寶藏”老國寶,76歲才成名,成大漢王朝守護神

種田也能打勝仗——大器老成的大戰略家趙充國(1)

主筆:江湖閒樂生

趙充國絕對是個大器晚成之人,一路從最低級的騎兵幹起,兩年服役期滿後因政治面貌清白(六郡良家子)得選入羽林騎,正式從義務兵轉幹為職業軍官。而他第一次史書留名,是在公元前99年,當時他被派遣到李廣利軍中當一名假司馬,這四十歲的人了還只是個“副營級”幹部,如此起點,在漢代名將中無疑是最低的一個。但正因為他半生均處於軍隊的中下層,所以沒有那些高高在上的架子,而且也更瞭解士兵們的疾苦與辛勞,明白要珍惜他們的生命,懂得多為他們考慮,這樣從基層成長起來的將軍,就像從民間走來的皇帝那樣,大多都是好領導,或者說相對而言是個好領導。

這才是真正的“國家寶藏”老國寶,76歲才成名,成大漢王朝守護神

更重要的一點是,趙充國在生死邊緣走了一趟。當時李廣利三萬大軍被匈奴十萬鐵騎所圍,危在旦夕,全營上下束手無策,趙充國勇敢的站了出來,帶領百餘名敢死隊,居先陷陣,拼死突圍,終於在匈奴的包圍圈裡撕開了一條口子,三萬漢軍終於全身而退。戰後盤點,趙充國率領的死士死傷殆盡,趙充國也負傷二十餘處,差點就為國捐軀當了烈士。我們知道,一個人若是經歷了生死,他的人生觀一定會有極大的轉變,至於是往好的方向發展,還是往壞的方向發展,完全看個人。

這才是真正的“國家寶藏”老國寶,76歲才成名,成大漢王朝守護神

圖:田崴所作油畫《潰陷》。作品反映的是李廣利所率漢軍被匈奴大軍包圍,悲慘覆沒的場景。

趙充國無疑是往好的方向發展的,他浴火重生了!

也正是在那一年,漢軍的兩員大將李廣利和李陵都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慘敗,而他們之所以慘敗,最大的原因就是太過冒進,以至遭到匈奴優勢兵力的圍攻。而作為李廣利的下屬、李陵的好友、以及差點死在那次戰役中的事件親歷者趙充國,他肯定對其畢生難忘。我想這,大概就是他日後“慎戰”軍事思想的起發之時吧!

所謂“慎戰”,顯然是一種與項白霍等超級名將截然相反的戰略思想,即“不戰而屈人之兵”。也就是說,對國家沒有好處的戰爭,趙充國儘量不打。沒有把握必勝的戰爭,趙充國堅決不幹。他的座右銘是:“兵勢,國之大事,不可不慎。”他的作戰方針則是“全師保勝”,卻非“深入多殺”。更誇張的是,趙充國不僅珍惜己方士卒的生命,甚至對敵方士兵的生命,也是能收服就收服,能不殺就不殺,渾身上下透著一股悲天憫人的氣息。在如今諸多熱血憤青的眼中,他自然一點兒都不拉風,簡直是太無趣了。

如此看來,趙充國似乎沒有位列名將的資格,一個不熱衷於戰爭,不渴望於殺敵的將軍,又怎麼能稱做名將呢?

然而一些為我們所熟知的歷史牛人卻不這麼認為,從曹操到諸葛亮,從司馬懿到鄧艾,從羊祐到郭子儀,從朱元璋到左宗棠,甚至是我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都對趙充國的軍事思想,尤其是他的軍屯戰略思想推崇備至;進而將其引為鞏固邊防的基本國策貫徹始終。看來,趙充國這個人並不簡單,事實上他不僅是一個名將,而且是一個出色的軍事理論家、國防戰略家,甚至戰爭經濟學家。趙充國,社稷之金城,軍國之瑰寶也。

這才是真正的“國家寶藏”老國寶,76歲才成名,成大漢王朝守護神

所以小生的觀點是:亂世,或者是開拓進取的時代,需要項白霍這樣的鐵血軍人;治世,或者是和平發展時期,需要周亞夫、趙充國這樣的持重軍人。衛霍開拓邊疆,充國建設邊疆,不同時代軍人的職責不同,如果大家把軍人簡單的理解為殺人機器,那就太侮辱軍人這個神聖的職業了。軍人,也應該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他們是國家的保衛者與守護神,我們各族群眾最可愛的人。

我們回過頭來說當年那一役,四十多歲還是假司馬的趙充國,這次豁出去了,他捨生忘死、奮不顧身,為漢軍突圍殺開了一條血路,真是感動朝廷,感動中國,於是以二十餘處傷口為代價,換來了偉大領袖漢武帝的親切慰問與口頭嘉勉,以及事後“中郎”的官職。中郎並不是一個大官,不過秩比六百石而已,除了調入內朝可以跟在漢武帝身邊外,基本沒有領軍作戰的機會。更奇怪的是,武帝晚期將才凋零,其與匈奴數場大戰,竟寧願選調文官出征,也沒有去重用已名震三軍的戰鬥英雄趙充國。他竟完完全全被冷藏了,且這一藏,就是足足十二年之久。

十二年後,也就是公元前87年,漢武帝在病重期間提拔了一大批親信為朝廷重臣以託孤:霍光任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金日磾任車騎將軍,上官桀任左將軍。五十一歲的趙充國也因沉勇大略且行事穩重而終於走上了領導崗位,擔任車騎將軍長史,秩千石,也就是金日磾的副手。

這才是真正的“國家寶藏”老國寶,76歲才成名,成大漢王朝守護神

趙充國年過半百才被解凍而得到啟用,這在歷代名將之中,起步實在算是太晚,與他同時代的衛霍早已謝幕多少年了。而此後趙充國也一直沒撈到仗打,直到76歲平羌大勝才一戰成名,最終得列武廟七十二名將。

想起一件事,我家旁邊要建大樓,光打地基就打了半年,我心想:等你建好,中國樓市早就泡沫了。

父親說:“地基打得穩,樓才起得高。”

這句話正適用於趙充國,有時候沉得深,才能躍得高。

這才是真正的“國家寶藏”老國寶,76歲才成名,成大漢王朝守護神

圖:今甘肅天水趙充國陵園

衝鋒陷陣,銳不可當,不過一勇士爾;文武兼備,軍政全能,這才是真正的大戰略家。

又想起一件事,我小時候總不明白,孫悟空明明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他卻為何要長途跋涉、一路降妖伏魔,歷經九九八十一難,護送唐三藏去西天取經。

現在我明白了。只有經過劫難的磨礪,才能真正悟道成佛、修成正果。而好高騖遠、急於求成去吃什麼唐僧肉,最多隻能長生不老罷了,而且還有被棒殺的危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